“以寫促學”是建立在滿足學生情感需要之上的一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寫出自信,寫出表達能力,獲取成就感,它使學生開闊思路,提高自信,克服恐寫心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嘗試的“寫”,包括更廣泛的內容:圈點批注、名句或片段賞析、縮寫、改寫、擴寫、續(xù)寫、仿寫、評寫、創(chuàng)作等,以此調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多動腦的好習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踐證明,“以寫促學”給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帶來巨大的變化,是一種有效的、可操作的教學方法。
一、問題提出的簡要背景
《新課標》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由此,語文學科既要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又要對學生進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古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流傳下來的多為千古佳作,它不僅對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價值,也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資源。傳統(tǒng)的語文詩詞教學都遵循著聽、說、讀、寫的順序,“以寫促學”是反其道而行之,把“寫”放在了首要地位,把“寫”作為突破口,鼓勵學生動筆。通過這種自內而外的文字表達,激發(fā)學生自外而內的信息吸收,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獲取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語文詩詞教學的課堂實效。
二、在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實施“以寫促學”的理論基礎和條件
(一)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其他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意義的能力,而不是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
(二)弗拉維爾的元認知理論。弗拉維爾認為,元認知就是個體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jié)這些過程的能力,它具有兩個獨立但又相互聯系的成分:對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觀念與對認知行為的調節(jié)和控制。元認知策略是一種典型的學習策略,是學生對自己整個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的監(jiān)視及控制的策略。
(三)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的原則和要求?!缎抡n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高中語文教學應遵循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相結合的原則?!缎抡n標》要求“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遵循“先學后教”的次序,“以寫促學”正符合這一教學原則。
(四)高中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高中階段正是學生由少年期轉向青年成熟期的過渡階段,他們開始嘗試獨立思考,自主意識逐漸增強,他們已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思維體系日益完善,善于接納新的事物。同時,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有相當程度的發(fā)展,學習的目的性、獨立性逐步增強,對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能力進一步改善,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在課堂教學之外,能夠較為自覺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
三、“以寫促學”在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一)明確“寫”的要求和目的。新課標對中學詩詞教學作了明確的要求: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經過思考,從詩詞的藝術表達、思想內涵、作者觀點等角度去“寫”,或賞析,或評價,或感悟,或創(chuàng)作,在“寫”的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思考豐富個體的情感世界,培養(yǎng)審美鑒賞能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二)上好“單元導語課”,做好“寫”的準備。新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采用的是單元教學,每個單元都設置有單元導語,雖然只有短短幾百字,卻對整個單元的教學起到導航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好單元導語,無疑是給學生上了一堂“入門課”。因此,在進入古詩詞單元教學之前,教師要帶領學生學習單元導語,為開展“以寫促學”自主學習活動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