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D.H.勞倫斯是著名的英國作家,被福斯特稱為20世紀最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小說家之一?!稇賽壑械呐恕分校瑒趥愃雇ㄟ^對機械化工業(yè)文明所帶來的混亂、壓迫與恐慌進行描述,體現(xiàn)出他對社會生態(tài)失衡的憂思以及對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失望與否定。
關鍵詞:《戀愛中的女人》 工業(yè)文明 壓迫 失衡
“貫穿D.H.勞倫斯藝術生涯的一個核心主題是對現(xiàn)代理性——工業(yè)文明的否定,對自然和本能的復歸和向往?!边@種反工業(yè)化的情緒其實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英國浪漫主義文學,諸如威廉·華茲華斯與薩繆爾·柯勒律治等湖畔派詩人就對中世紀和宗法式鄉(xiāng)村生活無限緬懷。受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英國氣候濕潤,草木花卉茂盛宜人,園藝自然就成了英國人所熱衷的傳統(tǒng)。上至皇室貴族的莊園府邸,下至平民百姓的蝸居小屋,精致典雅的花園都是必不可少的點綴?!霸诒J氐挠丝磥?,冷清僻靜的寂然之處,才有這個民族最尊貴的東西,也能由此生出牢靠的美德和純凈的歡快,鄉(xiāng)居及其文明的享受被看作是古老英國留給現(xiàn)代生活的遺產之一?!比欢?,工業(yè)文明所帶來的混亂與喧囂打破了傳統(tǒng)鄉(xiāng)村生活的安寧與清凈,這種機械冷漠的運作方式令他們無所適從。勞倫斯出生在工業(yè)化的諾丁漢郡,切身的經歷讓他能夠深刻體會到工業(yè)文明所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稇賽壑械呐恕分?,勞倫斯以一個礦區(qū)小鎮(zhèn)為背景,介紹了在煤礦工業(yè)大亨克里奇家族的強勢掌控下,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嚴重破壞,工人們受到無情剝削,以及女性處于壓迫失語的狀態(tài)。不難看出,文中勞倫斯依然繼承了這種回歸自然、抗拒現(xiàn)代工業(yè)的民族情懷,表現(xiàn)出他對社會生態(tài)失衡的憂思以及回歸自然的向往之情。
一、混亂與恐慌
小說開篇即描述了煤礦小鎮(zhèn)黑暗、污穢的環(huán)境。貝爾多弗是一個中部小鎮(zhèn),當地人大多依賴煤礦產業(yè)生活,世代的開采早已使土地難以負荷。街道漆黑,田野黝黑而骯臟,遠處的山谷仿佛也覆上了一層厚厚的黑紗,住在道路兩旁的煤礦工人似乎也與這臟亂不堪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黑暗無處不在。布蘭溫姐妹行走在貝爾多弗大街,丑陋而污穢的街道讓古德倫心里備受煎熬。穿著長筒襪、帶著絲絨帽的她明顯與這里格格不入。在她眼中,這就如同“食尸鬼般的世界”。煤礦的污染持續(xù)蔓延。當姐妹倆遠離礦區(qū),越過山丘的另一端,那“黑色的魔力”仍舊籠罩著田野與樹林。即便是工業(yè)巨頭本身,也無法逃離這黑暗的侵蝕。盡管隔著一片小小的湖泊,參天大樹與“山崗遮蓋住了遠處的礦井,卻遮蓋不住直往上冒的黑煙”。整個小鎮(zhèn)因煤礦挖掘已變得污穢不堪,令人生厭。寂然幽美的鄉(xiāng)村景觀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幽暗恐怖的殘破景象。身處其中時,古德倫感到心驚膽戰(zhàn),仿佛下一秒就會撲倒在地。她的心抽搐著,仿佛能夠切身體會大地的苦楚一般。這一刻,她成了土地的化身,煎熬著,呼喊著。過度的資源開采使她身心疲憊,無力反抗的她只想“求得解脫”,暫時逃離這“充滿敵意的世界”。通過古德倫的情緒宣泄,勞倫斯不著痕跡地將自然所承受的痛苦與壓迫表現(xiàn)出來。工業(yè)文明所加諸她們身上的痛苦與恐懼讓其無所遁形,只能被迫地無力承受著。
二、機械與冷漠
1993年,羅麗·格倫與格雷塔·戈德在《生態(tài)女性主義:通往全球正義與現(xiàn)世健康》一文中指出,通過科學改革而建造的機械物質模型將最終把所有事物物化為資源或工具。社會將變得功利而現(xiàn)實,自然、土地甚至人類都會被工具化,僅為生產利潤而存在,和諧共存的社會不再成為可能。
《戀愛中的女人》中,作為煤礦大亨,克里奇家族掌管著小鎮(zhèn)的經濟命脈。盡管父子兩代的經營方式有所不同,但本質上并不存在差異。老湯姆斯自認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渴望將愛與幸福帶給為他服務的工人們。然而,工人的一場騷亂讓他資本家的嘴臉展露無遺。一開始,湯姆斯左右為難,他想要堅持自己的仁慈理念,而同時“他也是個盡心的工業(yè)創(chuàng)辦者,他完全知道他必須保留他的財產,維護他的權威”。兩難之下,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更神圣的財產與權威,并放任士兵武裝鎮(zhèn)壓這場騷亂,不計傷亡??梢?,在仁愛與善意的糖衣下,“機械般的利劍”依舊存在。
小時候的杰拉爾德目睹了這一場騷動,并對父親追求博愛的基督信仰不以為然。在他眼中,“只有地位和權威才是真家伙”。繼承了父親的企業(yè)后,他進行了一番徹頭徹尾的改革:從美國運來了先進的機器設備,讓員工們像機械般地辛苦勞作;將老弱無能群體趕出公司;責令寡婦取煤必須付錢,認為她們是令人作嘔的寄生蟲……在他的經營下,一種新的秩序產生了。他嚴厲、冷酷又無情,只在乎自己的野心而不屑關注在他腳下掙扎求生的貧苦大眾。工人們在他眼中與地里的煤礦并無分別,所有的一切在科學改革后已然物化成一種工具般的存在。“機械的原則代替了原來有機體的原則”,原本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已被徹底摧毀,所有的個體在強大的機械意志下逐漸失去了自我與希望,無力地配合著大機器的運作。大機器時代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利潤,卻也讓自然與工人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地下的煤炭一日日枯竭,礦區(qū)環(huán)境愈加慘烈,工人們猶如一條沒有感情的黑灰色水流,一切都不再具有生命力般地日益枯萎。
三、掠奪與征服
勞倫斯筆下的工業(yè)文明不僅機械冷漠,且極具攻擊色彩。《戀愛中的女人》中,杰拉爾德作為家族企業(yè)的繼承者,年輕且野心勃勃。一開始接觸煤礦產業(yè)時,他便毫不掩飾自己的征服欲。為了將礦井深處的煤礦開采出來,他想方設法,“在挑戰(zhàn)面前興奮得全身顫抖”,而這一切并不單純?yōu)榱私洕б?。他所追求的是事物臣服于他腳下的快感,對他來說,“征服是關鍵”。于是,他進行機械改革,引進新技術,終于成功地將煤炭從地底源源不斷地挖掘出來。看著眼前事物的順從,杰拉爾德感到心滿意足。
此外,杰拉爾德也表現(xiàn)出了對動物的征服欲。在“煤灰”章節(jié)里,他無視母馬對火車隆隆聲的驚懼,執(zhí)拗地強迫母馬回頭面對。母馬的退縮與掙扎更讓他陷入一種癲狂的狀態(tài),他毫不留情地進行武力鎮(zhèn)壓,直至母馬在鮮血淋漓中臣服,他也終于露出勝利的微笑離去。目睹了杰拉爾德的暴行,厄秀拉無法忍受。發(fā)現(xiàn)馬兒流血時,她發(fā)狂地喊叫制止,好像母馬的恐懼與疼痛被轉移到她身上一般不受控制。然而,杰拉爾德卻變本加厲,仿佛在征服母馬的同時也享受著厄秀拉的恐懼與掙扎。無獨有偶,“兔子”章節(jié)里,看到古德倫與兔子搏斗的場面,杰拉爾德挺身而出,以殘暴的手段制服了兔子。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慘叫與垂死的掙扎并未引起他絲毫的仁慈。相反,他殘忍地控制著它,看到它嚇得瑟瑟發(fā)抖的樣子,杰拉爾德的臉上展開了笑容,一種變態(tài)的快感油然而生。
“盡管女性仿佛被隱藏于歷史長河,但在流行文化中,我們總能看到那些容貌姣好、年輕且極具性吸引力的女性的身影?!薄稇賽壑械呐恕防镆膊环@類人物?!氨『删啤闭鹿?jié)中,慵懶性感如貓的女子米納特瞬間讓杰拉爾德的眼睛為之一亮。更讓他欣喜的是,他發(fā)覺自己對她產生了一種不可抗拒的制約力。當想到米納特如同犧牲品一般受他控制,“一股強烈的情欲傳遍了他全身”。盡管一開始被米納特所吸引,頃刻間他便主動出擊,俘獲了米納特,讓她如“無知的奴隸”般受他擺布,強大的征服欲彰顯無遺。與古德倫的相處也是如此,杰拉爾德不斷地嘗試控制他的情人,但古德倫的反抗令他陷入了深深的焦躁之中。當發(fā)現(xiàn)情人即將與另一個男人離開時,失控的怒火燃燒了他的理智,他企圖掐死古德倫從而滿足自己靈魂深處的欲望,但最終無力挽回,凍死在了冰天雪地中。
四、結語
“征服和控制自然的危害是廣泛的,它不僅直接導致了生態(tài)危機,而且擴展到人與人關系的范疇內,與階級之間的征服控制……”杰拉爾德的人生仿佛是一段征服世界的旅程,自然、動物、女人,他視若無物,一味地強取豪奪,社會生態(tài)和諧不復存在。機械化工業(yè)社會背景下,環(huán)境遭到破壞,污穢不堪;工人不再反抗,絕望屈從;女性失語,兩性關系極不對等,或像米納特的不由自主,或像古德倫的恐懼逃避。毫無疑問,勞倫斯在《戀愛中的女人》中深刻地表現(xiàn)了他對工業(yè)文明的不滿以及對社會生態(tài)失衡的憂思。然而,杰拉爾德所化身的工業(yè)文明也不是無懈可擊的。機械帝國建立之后,他所擁有的并不全是勝利的快感。夜闌人靜時,莫名的恐懼會讓他不知所措;故事最終也以他的死亡結尾。那么,杰拉爾德的死亡是否意味機械冷漠的工業(yè)文明即將消亡以及自然困境即將解放?也許并不盡然?!敖芾瓲柕滤懒?,但文明的腐化過程并未完結,文明的危機并未結束?!焙迷谌藗兊纳鷳B(tài)意識正在不斷覺醒,并朝著構建和諧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方向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阮煒.試論《戀愛中的女人》的主題[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1989(5).
[2] 張偉.英國的靈魂在鄉(xiāng)村[J].領導文萃,2013(1).
[3] 勞倫斯.戀愛中的女人[M].鄭達華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
[4] Gruen, Lori;Gaard, Greta.“Ecofeminism: toward global justice and planetary health”.Society and Nature2(1):135, 1993.
[5] Kath Woodward, Sophie Woodward. Why Feminism Matters.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6] 王諾.歐美生態(tài)批評——生態(tài)文學研究概論[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