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又是一屆的初二,一個多事之秋,一個動蕩的階段,一個令家長老師頭疼的年齡段……。
在這個階段,總是要遇到些“奇葩”,他們的叛逆總是超出人們的想象……
回想自己當班主任以來,感覺管理初二的學生真的不容易,一路走來,一路反思,一路成長,尤其是處理初二叛逆期的孩子讓我記憶深刻:
案例一:
剛出來當班主任時,遇到調皮,叛逆的學生時,我是這樣處理的:打電話,請家長,學生進辦公室,家長老師共同來做思想工作:
老師:“你知道違反了紀律嗎?”, 學生:“知道!”。
“你為什么要違反?” “不知道!”,
“你知道違反紀律要受到處罰的”, “隨便你!”
“你來到學校是干什么的?”, “讀書賽!”
“為誰讀書?”, “為爸爸媽媽!”,
整個過程學生總是滿不在乎,不屑一顧,態(tài)度蠻橫,最后我使出“殺手锏”:“你是不想讀書了嗎?”,“不讀都不讀!”,學生憤然走出辦公室……
學生的態(tài)度之蠻橫,使我自尊受到了傷害,血氣方剛的我憤然做出決定:太不像話了,家長帶回家好好的教育!
感嘆:真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也!
案例二:
幾年后,同樣的違紀,打電話,請家長,同樣的話題,學生同樣的玩世不恭,而我沒有以前那樣的血氣方剛了,采取的是“話聊”加懲罰:講“違紀的危害呀”,“讀書的好處呀”,“要懂得感恩呀”等方式,然后就是罰跑操場,做檢討等處理,可沒有多久,那學生還是那樣的頑劣……。感嘆:現(xiàn)在的學生怎么這么難馴服!
案例三:
現(xiàn)在,我又遇到我班上一個這樣叛逆的孩子,他叫曾浩,上英語課長期趴著,睡覺,上英語自習課唱歌,帶動周圍同學一起唱呀,笑呀,老師上課他就是不拿書出來,英語考試的時候要么亂做題,要么不做,要么把卷子拿來折飛機……,其他課也好不到哪兒去,政治考試得零分,歷史考試得5分……,當然,這一切我都知道是故意的,他的成績不應該是這樣,在初一和初二的上期的成績都比較好,表現(xiàn)也不錯,這期不知道怎么就變了一個人似的?
面對這一切,我沒有急著憤怒,我首先是了解了整個事情的經過,問各科老師他上課的表現(xiàn),問曾浩周邊同學了解情況,打電話了解他的家庭情況,把他的情況摸得差不多了,接著請家長來到學校配合教育:曾浩進辦公室就表現(xiàn)出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答話仍是滿不在乎,態(tài)度仍是蠻橫,家長訓斥道:什么態(tài)度,對老師要尊敬!我沒有理睬他,笑嘻嘻的跟他交流,我知道這時候來硬的沒有效果,我想以柔克剛。家長被他的態(tài)度激怒了,一個耳光扇過去,這下,這個“火藥桶”點燃了,曾浩憤然沖出辦公室,說不讀書了……。見此,我趕快跑出去把他拉了回來,我知道這時他需要冷靜,學生流著眼淚,我叫他坐下,給他倒了一杯水,勸開家長,這時他委屈地小聲哭泣,我說:“沒關系,哭出來吧,好受一些”。學生“哇哇”大哭了一會兒,然后等他平靜之后,我進行了溝通,最后他終于說出了心中的委屈:原來是家庭原因,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父母很少回家,回家后就是打牌,從來不關心他的生活和學習,于是他就以此用這樣的行為來“反擊”……。
是呀,看上去叛逆的他們,頑劣的他們,其實都有脆弱的一面,心理都有陰暗的一面,心理仍需要陽光的照耀和雨水的滋潤。
的確,現(xiàn)在有相當多的家長對子女教育采取放任不管的態(tài)度,他們不關心,不過問,也很少和子女溝通交流。有些學生家長下班以后就是忙于打牌、搓麻將;有些學生家長整天忙于做生意或應酬,他們無暇顧及子女的學習。農村更多是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面對如此扭曲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必然要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這樣他們則更容易形成自卑、逆反、閉塞、放縱和報復等不良心理,最后發(fā)展成為較嚴重的心理障礙。
記得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說過:初二階段的學生處在“心理性斷乳期”。初二學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響、情緒容易激動、暴躁、成績兩極分化普遍、違紀違規(guī)頻繁、存在心理障礙等特征。
后來想想,名家和心理專家說得還是很對的,我以前總是懷疑,總是覺得沒有必要學習什么理論知識,現(xiàn)在想想多有不妥之處呀!如果能多早點知道學生這些心理反應、心理特征,我們便少了一份盲從,多了一份理解和一些科學的方法,處理教育學生會更妥帖,更人性、更容易接受和轉變。
所以,老師父母以后也要高度重視對這一關鍵期和危險期的監(jiān)護和把關。
我們做父母的、老師的要明白孩子目前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是正常的,一方面對不違反原則的行為給予理解和寬容,不要大驚小怪,另一方面我們對這一時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應該講道理,態(tài)度不要粗暴,語言不要挖苦,要講究分寸。要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多激勵他們,對他們的不足要有充分的耐心加以引導,同時調節(jié)自身的教育心理,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這樣,教育才更得力和有效!
總之,面對這些叛逆的學生,我總結出:理解、交流、溝通和關愛,真的很重要!
最后,我想打個比方作為班主任的自勉吧:
班主任就像木魚,學生就像金魚。兩者都無法弄清彼此的生活和價值觀,但是既然你想當度人的木魚,就得繼續(xù)自己的夢想,每一天都要敲好。相信這些頑皮的孩子終有一天會體會到他們的班主任的良苦用心……
(作者單位:重慶華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