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寫此文,大約是因為在培訓(xùn)課上,老師講到太原一些地區(qū)、街道名稱慢慢變革失去了原有的歷史氣息時,一改往日嬉箋風(fēng)格,流露出遺憾和悲傷之情。受此感染,我決定寫一寫太原那些地理名稱的由來。
俗話說:五千年文化看山西。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侍說中,山西也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炎帝的生活之所,堯舜禹也曾建都山西。盡管山西的產(chǎn)煤大省稱號掩蓋了歷史文化大省名頭,但是在近年來的轉(zhuǎn)型跨越中,山西越來越看重自身軟實力發(fā)展,重視打文化牌。太原作為山西的省會城市,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歷史、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有“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的氣勢,自古就被稱為“錦繡太原城”。太原也在努力發(fā)掘她深厚的城市文化。在眾多的歷史古跡和傳統(tǒng)藝術(shù)之外,地區(qū)、街道名也是潛在的一種容易被大家忽視的文化。而它們本是一種人們對太原的獨特記憶。
現(xiàn)在太原市最繁華的地方當(dāng)屬柳巷。柳巷是太原目前的商業(yè)中心,是購物、美食、娛樂功能集聚的區(qū)域,每逢放假過節(jié),柳巷里總是人潮涌動,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柳巷”名字的來歷,甚至還有誤傳是花街柳巷之意。其實際來由是,元末明初時,明西征大將常遇春為攻克太原,混進太原城中,卻被元軍發(fā)現(xiàn)并被追殺,多虧一個老嫗救了他,為了報恩,常遇春讓老嫗在門口插柳枝,并保證攻下太原時不搶門口插柳之人家,老嫗連夜通知大家,于是家家門上都插上柳枝,果然沒有被搶。后來大家把柳枝插在自己家門前,等到柳樹長大,滿滿一條街都是柳樹,于是就把這條路取名為柳巷。
像這樣背后蘊含著似傳說似史料的小故事的名字還有很多。如義井(義女所跳之井)、皇后園(劉秀為報蛄娘救命之恩,追封其皇后)、輯虎營(明朝晉王于此射殺一斕斑猛虎)等,每個說來都有幾分趣味性。如今的人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踏過前人踏過的路,是否也能聽到風(fēng)中低吟的那些舊事,那些淡淡的,和著叫賣聲、嬉戲聲的,被塵封的千年一夢。以前很喜歡故宮,覺得那里出奇地神秘,深宮中的女子、朝堂上的君臣,都是不可回首的古老。然而,在成長中越來越發(fā)現(xiàn),原來我的家鄉(xiāng)更是一片古老的土壤,孕育了神圣的文明,她平凡而充滿奇異。
除了因歷史故事得名的街道,還有一些是根據(jù)古代建筑、軍隊和府宅等命名的。如開化寺街就是以古寺而名。開化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在宋紹圣年間重修,名漢封寺,元大德年間稱延壽寺,明正繞年間朱捅重修。寺坐北向南,門前牌坊書“剌賜開化禪林”。俗呼為開化寺。寺南有街,清代稱開化市街,西連東米市,通西校尉營。民國二年開化寺北部辟為市場,得名“共和市場”。民國九年拆除塑像改建成市場,定名開化市,今名開化寺。還有文廟巷、雙塔寺街、鐘樓街、南十方院等,都是以建筑命名。
而精營街則是根據(jù)清雍正、乾隆年間駐扎在晉王府廢墟上的清綠營是(又稱精騎營)命名。久而久之,此地即簡稱精營。以精營而名的街巷,清未有精營街、東營房等,民國時有精營東邊街、精營中街、精營西邊街、精營橫街等,今有精營南橫街、精營東二道街等。同樣以軍隊命名的街道還有大營盤、老呈營、營坊街等等。像寧化府、臨泉府等則是以府宅命名的。如今,那些軍隊早已離教四處,那些府宅也已傾覆衰頹,甚至有些建筑已破敗倒塌,可是以它們命名的巷道卻在口口相傳中得以保留,雖然有一些在改革中被賦予新的名字,但那老樹下納涼的老婆婆卻仍隨口說出耳熟能詳?shù)呐f名,那才是人們記得的老太原,那才是太原的老樣子。
街道更主要的功能就是生活和市場,于是很多街道名稱都是以街道功能來命名的。米市街、牛市街、估衣巷、棉花巷、醬園巷、鐵匠巷等。都是因為某種買賣在該地集中進行而得名。
眾多的功能型命名可以窺見曾經(jīng)的繁華喧囂和多姿多彩。一些基礎(chǔ)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在無聲無息中進行著,大街小巷中川流不息的人群車馬,東家王嬸和西家張婆的討價還價,劉叔的青椒比昨日里貴了幾文錢,陳記的茶沒有上月的成色清亮……不過是一般的瑣碎無奇,不過是一般的陳芝麻爛谷子,卻一日一日到如今。有些地方已漸濤蕭條冷清,居民稀少,有些地方仍舊繁華如故、吵鬧如昨,即使是年齡最長的老人也不能把過往的事情都一一道來,只有百年的樹和千年的土地?zé)o聲地記錄和回憶著過往,那些反復(fù)而斑斕的過往。哦,還有那有幾分俗氣的街道名字,還記得每個路過的人呢。
除此之外還有根據(jù)古城門而定的名字,如水西關(guān)街、旱西關(guān)街(宋朝西城門“金肅門”)、迎澤大街(宋朝“迎澤門”)、小東門街(明朝東北門“迎暉門”)。太原作為北方重鎮(zhèn),城防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部分,如今還可見曾經(jīng)的古城樓、古城墻。金肅、迎澤、迎暉,一十個名字都提醒著我們太原城過往的輝煌。多少皇族顯貴曾從大小城門穿過,多少平民車馬曾于此川流不息,那些日日夜夜的火光明媚,那些日日夜夜的守衛(wèi)值崗,都在如今消寂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路燈閃爍、汽車飛馳,今夕昨夕,已然迥異。
上學(xué)期間的我很少游走在太原的大街小巷,總是寓在一個地方誦讀圣賢書。借著這個寒假,看了很多街道牌,拂過很多古舊的墻磚,問過很多一輩子待在一個地方的老人,我才看到太原的美。希望這一篇短短的文章,讓你也看到美之太原。
你聽啊,那些名字,都在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