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敏
無論是緬懷青春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還是講述成熟選擇故事的《匆匆那年》,抑或是告訴我們應(yīng)該懂得珍惜的《夏洛特煩惱》,獨屬于80后的青春電影總能成功地霸占各大影院的熒屏,熱度不減,他們都生動真實地還原與再現(xiàn)了那段充滿熱情、單純又癡癡的青蔥歲月,片中人物特定的造型設(shè)計展現(xiàn)的不僅是20世紀80年代獨有的“時尚”,更體味出的是人們的百味生活。
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流行與時尚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的“時尚”正處于改革開放起步階段中,它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傳承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風俗時尚”,也效仿著西方的“流行時尚”,而且還夾雜著國內(nèi)與國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氣息。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日常生活深受經(jīng)濟、政治、思想、文化領(lǐng)域變革的影響,吃、穿、住、行,也紛紛凝聚了時代特色,同時也面臨著更為流行的挑戰(zhàn)。如今,歷史的車輪早已走入21世紀的大門,但回顧整個20世紀80年代走過的歷程, 或瘋狂,或俗氣,或夸張,或被唾棄,不管你喜不喜歡,那個年代獨特的時尚氣息都如一夜春風來,紅了姑娘的臉,綠了身上的裝。仔細想來,也是一段美好的時光。
20世紀80年代,電影《廬山戀》的上映,掀起了一股時尚風,女演員張瑜扮演的歸國華僑造型時尚新穎,成為當時年輕女孩子爭相模仿的對象,一時間中國的大街小巷,泡泡袖短袖衫、高腰喇叭褲、白色收腰連衣裙、杏色高跟涼鞋、灰色貝雷帽、黑色小手包…… 成為那個時代的經(jīng)典記憶。而我國首次引進1977年的美國大型科幻系列片《大西洋底來的人》則在全國掀起一股麥克·哈里斯旋風。與該片萬人空巷的收視效果相隨而來的是那一時期蛤蟆鏡的盛行,戴的人須保留左鏡的白圓商標,以示時髦,并影響了后來很多太陽鏡的設(shè)計,幾乎成為整個20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的時尚坐標。除了戴蛤蟆鏡,片中人物穿牛仔喇叭褲的形象,也刮起一股時尚旋風。如今,曾在電影中看到的經(jīng)典畫面和流行裝扮也紛紛鋪滿整個20世紀80 年代的路邊,將路邊作為時尚的晴雨表最恰當不過了。
時髦商品,流行樣式,都最早在路邊的商店里展示與售賣。喇叭褲、蛤蟆鏡,到以后流行的蝴蝶衫和雞腿褲等都掛滿這些商店,引得行人到店中試穿購買。家用電器也從無到有,燕舞牌收錄機、琴島-利勃海爾電冰箱和威力牌洗衣機等高檔家電陸續(xù)在當?shù)氐娜嗣裆虉龊顽姌谴髲B露面,有些萬元戶開始騎著進口的鈴木摩托車在解放路呼嘯而過,在百貨大樓樓前哈哈鏡的映襯下,引得過路行人驚詫的喊叫,不由自主地發(fā)出驚嘆。
路邊那些理發(fā)店,一夜之間變成了發(fā)廊。作為繁華與時尚的大都市象征的“巴黎”不但出現(xiàn)在路邊的時尚海報上,更建起了“時髦”的巴黎發(fā)廊,進入發(fā)廊的時尚女子涂上染發(fā)劑,帶著通電的帽罩加熱,就像變戲法一樣,搖身一變成了只能在畫報和電影里看到的卷發(fā)女郎,這些卷發(fā)女郎們作為一個新興群體在路邊與行人羞答答地見面了。還有一些更為時尚的女人,溜到發(fā)廊里,偷偷地燙個“雞窩頭”,引得路人駐足觀看。不時地,這些女郎們還會到全城最大的國營照相館,花2元錢拍下一組120黑白照片,以作留念。
在人們的記憶中,20世紀80年代的道路旁繁華、輝煌,周邊市場、店鋪林立,可謂是一步一店。每逢節(jié)假日,小城的宣傳隊人員都會精心彩排,為人們呈現(xiàn)精彩紛呈的歌舞。這里不僅有吸引青年人眼球的東方紅廣場的歌舞,有全城最早的卡拉OK廳,更有演出之后給熱情觀眾簽名的明星……如今,這些輝煌一時的店鋪已不復(fù)存在,當時的車水馬龍也只能在人們的記憶中探尋,但屬于整個20世紀80年代的時尚氣息卻如倒帶一般重現(xiàn)于人們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