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
清光緒年間的一天,豫師坐在西寧城中的衙門內(nèi)攤開紙筆,給遠在千里之外的朝廷寫了這樣一封奏折?!澳俗攒娕d十余年來,歸章廢弛……”那時,這位滿族官員擔任西寧辦事大臣已有些年頭。他是一個對詩文有著濃厚興趣的人,他的一位朋友回憶說,在京師共事的日子里,曾與豫師“晨夕過從,以道義文字相切磋,每唔對恒至漏深不忍去?!被蛟S正是因為對文字懷有這樣的喜好,離任后,豫師將擔任西寧大臣八年來的奏折整理成冊,出版刊行,這本名為《豫師青海奏稿》的小冊子,成為了后人研究青海歷史的珍貴資料。那天豫師在衙門里寫的奏折《請飭禁四川私販黃茶摺》就收錄在這本薄薄的小書中。
豫師的生平,歷史記載得很少,我們僅能從《豫師青海奏稿》的序言中隱約得知,他是清咸豐二年的進士,同治九年至光緒四年,曾擔任西寧大臣。風雨如晦的八年里,豫師整頓軍務,嚴以律己,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官名。
在《請飭禁四川私販黃茶摺》中,豫師向朝廷報告了這樣一件事,因為有關部門執(zhí)令不嚴,不少官員貪污受賄,有人從四川松潘一帶私販茶葉進入青海,嚴重影響了朝廷稅收,豫師希望朝廷能“整頓邊陲,重申禁令”,以確保青海的茶葉貿(mào)易。
一個與茶有關的故事
茶進入青藏高原的歷史悠久,在古老的高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故事說,吐蕃王朝時期,某代藏王身患重病,胃里終日火燒火燎,他備受煎熬,生命垂危。一天,他坐在宮殿的臺階上曬太陽,一只美麗的大鳥口噙一枚綠葉從西南方向蹁躚飛來,藏王為這只大鳥美麗的身影所著迷,他抬起頭忘情地端詳著這只大鳥的云間舞蹈,沒想到那只大鳥口中的綠葉飄然落下,剛好落在了藏王的嘴中。藏王咀嚼后,頓覺口齒生香,胃里的“火”也漸次平息,一時間神清氣爽。事后,他讓畫師將那枚綠葉畫了下來,命令大臣們按圖索驥,一路南行,尋找這種神秘的綠葉。歷經(jīng)千辛萬苦后,大臣們終于在今天的四川境內(nèi),找到了這種可以平息胃火,提神醒腦的葉子,這就是茶。
這是高原人對茶詩意的傳說,“據(jù)史料記載,茶進入高原是在唐武德年間。那時,剛剛建朝的大唐王朝危機四伏,唐高祖李淵躊躇滿志,志在四方,他首開茶馬互市,以茶易馬,為部隊籌集良種戰(zhàn)馬?!?/p>
青海首開茶馬互市
茶進入高原后,對這方土地上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因為具有消食解膩的特性,茶不僅成為了高原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常用飲品,同時還被寫進了藏族古老的醫(yī)學典籍——《四部全書》,時至今日,茶依舊在高原人的婚喪嫁娶等重大生活事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唐王朝首開茶馬互市的地方,就在日月山下的哈拉庫圖古城,茶就從這個小小的古城,走進河湟谷地,走向高原腹地的?!背唐痱E說。
市場的需要,決定了青海茶馬市場交易的繁盛。哈拉庫圖古城崛起后,產(chǎn)于四川的茶葉,也通過另一條古道來到這里買賣交易。這條古道起于四川茶區(qū),蜿蜒于松潘草原,翻越了果洛高原,最終抵達哈拉庫圖古城,這條古道和豫師奏折中提及的走私者私販黃茶時所走的路線幾乎一致。
私販茶葉危害國家利益
唐之后,西北少數(shù)民族對茶的需求與日俱增,茶葉貿(mào)易也就成為了朝廷重要的稅收來源。
豫師在奏折中說,“凡進口易買茶葉,均須由奴才衙門按季請領照票,注明糧茶人畜數(shù)量,以憑口卡檢查放行。”這種憑票管控的方法,是歷代統(tǒng)治者常使用的一種壟斷手段。
歷朝歷代,官府對茶葉貿(mào)易十分重視,史料記載,舊時丹噶爾廳從事茶葉貿(mào)易時,丹噶爾廳的最高行政長官都要親自督陣,民國后,丹噶爾廳改“廳”為縣,丹噶爾縣專門設立茶糧局,專門從事茶葉貿(mào)易。
可是,光緒年間,私販茶葉卻對官方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豫師在奏折中如是寫道:“茶由四川私販,暗由松潘、茂州一帶,載運黃茶,潛入青海地區(qū)售賣,價廉物廣,官茶難銷?!辈浑y看出,當時走私茶葉的活動已經(jīng)猖獗到了危害國家的地步。
茶葉貿(mào)易見證歷史興衰
唐朝在青海設立茶馬互市的做法,千百年來,一直被沿用保留。
北宋年間,全國設立了四大茶馬互市,青海就有一個,由元至清,中央政府更是加強了對青海茶馬互市的管理。
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引起了程起駿先生的關注,“我在研究茶馬互市的興衰時發(fā)現(xiàn),每當中原王朝勵精圖治開疆擴土時,茶馬交易就會很頻繁,當中原王朝發(fā)生重大戰(zhàn)事需要大量馬匹時,茶馬互市的交易量也會大增,這是經(jīng)濟規(guī)律的必然,于是茶貿(mào)易的活躍程度就成為了一張中原王朝繁盛興衰的晴雨表,從一個側(cè)面見證了中原王朝的起落分合。”程起駿說。
豫師任職青海時,正值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不久,清王朝統(tǒng)計松懈,敗相百出,政權極不穩(wěn)固。豫師在《請飭禁四川私販黃茶摺》屢次使用了“病實坐此”“歸章廢弛”“書役賄縱”等詞語,正是這種局面的形象體現(xiàn)。
可是,作為封建王朝的衛(wèi)道士,在大清王朝風雨飄搖的時候,豫師也表現(xiàn)出了深刻的危機意識和整頓政務重振綱要的迫切心愿。他在分析私販黃茶現(xiàn)象之所以如此猖獗原因時說,造成這種局面是因為朝廷“歸章廢弛”,各項規(guī)定得不到有效落實,他鄭重地懇請朝廷“亟須整頓邊陲,重申禁令?!蓖瑫r豫師還清醒地認識到,禁止私茶貿(mào)易,必須加強人員管理,他請求朝廷,整頓官場腐敗,并認為,“地方官緝私不利處分,庶該管地方官,顧惜考成,實力查禁,而私茶可期杜絕也?!?/p>
期待中的聯(lián)合執(zhí)法
在敦促朝廷整頓吏治的時候,豫師也向朝廷提出了具體的防范措施。在他看來,禁止販賣私茶,事關川、青兩省,“禁止四川黃茶,必須責成四川省,臣等曾經(jīng)疊次咨行四川總督,轉(zhuǎn)飭嚴禁,該管地方官總未實行奉力,率以界口路遠,難以巡緝?yōu)樵~?!鼻逋醭賵鐾普啠鍪虏涣Φ淖黠L,令豫師深惡痛絕,豫師希望朝廷能統(tǒng)一調(diào)度,川、青兩省展開聯(lián)合執(zhí)法行動,從根源打擊私販黃茶的不法行為。
可是當時清王朝內(nèi)憂外患,早已無暇顧及遠在青海的茶葉貿(mào)易,豫師等來的,只是軍機處奉旨下達一條形同虛設的政令:“飭令沿邊管有黃茶行商各州縣,一律嚴禁私販,如有書役縱情者,即從嚴懲辦?!笨墒菍τ谌毡∥魃絻?nèi)憂外患的清王朝來說,這樣的舉措“無異于水面上的油花,對千瘡百孔的經(jīng)濟貿(mào)易,起不了任何調(diào)和作用。”(程起駿語)。到光緒四年(1878年),豫師離任時,私販黃茶的現(xiàn)象依舊未得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