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蒙
摘 要:早期教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讓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廣大家長應該了解早期閱讀的概念,為幼兒甄選適宜的讀物,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并采用科學的閱讀方法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今后的高效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幼兒;早期閱讀;良好習慣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人類有80%的知識是通過閱讀獲得的。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講,3?6歲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也是培養(yǎng)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重要時期。教育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大量事實證明,家長在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上起著重要作用。家長作為家庭教育者要做出表率,并正確指導幼兒進行早期閱讀。
一、理解早期閱讀的含義
早期閱讀,一般指學齡前兒童的閱讀活動。但現在這個概念中沒有年齡上限,其閱讀形式更是寬泛。成人閱讀的材料主要是文字,而幼兒的閱讀材料則是圖畫、成人的語言以及簡單的文字。成人閱讀主要依靠視覺,而對于幼兒來說,從翻書、撕書、聽成人講故事,到自己會看圖畫、獨立講故事、復述故事、闡述自己的觀點都屬于幼兒早期閱讀。所以有學者認為,一切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閱讀習慣和閱讀行為的活動,都可以稱之為早期閱讀。
0?3歲的嬰幼兒經常會有一些看似隨意的行為,其實這些都是在為成人的獨立閱讀做準備。
1.對書的功能的認識。比如,幾個月大的嬰兒,咿咿呀呀地抓著本書玩,甚至在撕書;媽媽給10個月大的孩子讀書,手指著書上的西瓜說:“寶寶,你看,西瓜?!倍⒆觿t用力拍書,把書拍得亂七八糟。
2.對閱讀行為的認識。比如,看見大人在讀書,孩子也拿著書,甚至小手指著書上的文字發(fā)出聲音,盡管有時候書是倒著的。
3.字形與字義的對應。比如,三歲左右的幼兒,與媽媽在路上行走,他會說一些他能識得的字?;蚴怯變鹤约耗軌驕蚀_地指讀兒歌,但其實只會背誦、認識圖畫標識而已,并非認識全部字形。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一方面,幼兒園和家庭都要盡可能地為幼兒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閱讀空間。其實閱讀本身就是家庭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每個家庭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梢允仟毩⒌臅浚梢允莻€讀書角,重要的是要有合適的燈光和安靜的空間。在環(huán)境布置方面要富有童趣,能夠達到激勵幼兒主動閱讀的目的,讓幼兒在充滿書香文化氣息的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獲得閱讀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另一方面,父母也不要忽視自身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行為對幼兒的榜樣作用。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強調,幼兒就是模仿學習,也叫觀察學習。幼兒常常會不自覺地模仿老師家長的語音、聲調、手勢和行為,以內化為自己的言語模式和行為方式。所以家長也要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習慣,以身作則,感染和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選擇適宜的兒童讀物
如今的嬰幼兒圖書可謂是名目繁多、五花八門,令家長們在選購時十分頭疼。圖書是引起幼兒閱讀興趣、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的物質載體,所以選購合適的圖書尤為重要。筆者建議家長們在選擇圖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圖書內容要具體、鮮明、形象。0?6歲嬰幼兒的思維模式正是從直觀行動性思維向具體形象性思維過渡的關鍵期。具體形象的內容才能喚起幼兒思維模式的發(fā)展。丁祖蔭等人根據實驗發(fā)現,兒童對圖畫認識能力的發(fā)展經歷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的順利過渡,都必須滿足閱讀刊物要具體、鮮明、形象的特點。
2.圖書的語言、內容要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兒童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兒童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圖書的內容一定要滿足幼兒的這一心理需求,繼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性格、意志、品格以及情感態(tài)度等。
3.圖書內容要貼近生活,畫風要符合幼兒審美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所熟悉的事物出現在圖書上,更容易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也符合幼兒認知事物從簡單到復雜的特點。因此,圖書畫面要具有美感和豐富的想象空間。圖書畫面風格可以多樣化,但要具有前沿性和民族性,確保審美品位一流,為培養(yǎng)幼兒高尚的審美趣味和開闊的審美視野打好基礎。
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從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1.良好的閱讀技能。父母應幫助幼兒認識圖書的結構(封面、書名、目錄、頁碼、扉頁、封底等),教會幼兒按頁碼翻書讀書。隨著幼兒認識水平的發(fā)展,還要教會幼兒跟讀、自讀、默讀、跳讀等閱讀方法。除此之外,還要逐漸教會幼兒使用工具書。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帶著幼兒到圖書館等相關學習場所學習或借閱圖書。這些技能都可以幫助幼兒獲得成功的閱讀體驗,從而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
2.良好的閱讀行為。父母應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閱讀行為,如讀書時身體要端正,眼睛要與書本保持合適的距離,不宜在光線太強或太弱的地方看書,讀書過程中要愛護書籍等。需要提醒家長的是,不要把閱讀行為單純地認為就是識字認字活動,而是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體驗閱讀的樂趣,最終,使閱讀成為學習知識的有力助手。眾所周知,習慣是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出來的。所以希望廣大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好引導者和監(jiān)督者,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恰當的閱讀方式
0?6歲幼兒的認識水平發(fā)展很快,要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1.朗讀法。朗讀法是最常見、最普通的閱讀方法,在朗讀過程中要求運用普通話,語速適當,聲音洪亮并且不能錯讀、重讀、多讀、倒讀。這種方法是所有閱讀方法的基礎,也是個別閱讀方法的輔助成分。
2.指讀法。學齡前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最先接觸的就應該是指讀法。這種方法的使用,只要是家長有精力,孩子越小效果越好。具體操作就是家長用手指著讀物(圖或者是字),用普通話勻速發(fā)聲三遍。在實施過程中謹記:要用普通話,指讀間歇為3?5秒,要讀三遍。滿足了這些條件,才能達到引導幼兒閱讀的效果。
3.互動閱讀法。這種方法適用于2周歲以上有了一定閱讀經驗的幼兒。幼兒的認知特點決定了自身喜歡不斷重復閱讀的方式,在此基礎上,家長逐漸邊讀邊引導幼兒接字或接句,使幼兒的被動閱讀逐漸向主動閱讀過渡。在引導過程中,家長可采用語言提示法和動作提示法來幫助幼兒回憶、闡述材料內容。
4.圖文對照法。當幼兒積累了一定的閱讀經驗,也熟悉了一些常用的文字后,為了能夠成功閱讀,會對文字越來越感興趣。這時,父母在閱讀過程中,適當地滲透一些文字信息,手口一致地慢慢朗讀,幼兒自然就能體會所講故事對應的文字了。與此同時,在適當的朗讀次數下,父母要適時地把文字所對應的故事畫面指給幼兒看。這種閱讀方法,不僅使幼兒在自然狀態(tài)下認識了漢字,而且還培養(yǎng)了幼兒看圖講述的能力。
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表明,幼兒的可塑性非常強。學前期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且此時期所形成的習慣牢固,不易改變。閱讀是人的終身活動,培養(yǎng)良好的早期閱讀習慣,能為以后有效的課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終身學習做好了鋪墊。
參考文獻:
[1] 王崇麗.幼兒早期閱讀的家庭指導[J].貴州教育,2005(5):21-22.
[2] 楊美月.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淺談促進農村3到6歲幼兒家庭早期閱讀教育的策略 [J].小學科學,2015(2).
[3] 張艷.關于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基于錢伯斯閱讀循環(huán)圈的視角 [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5(5):30-34.
[4] 王藝.論幼兒早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方法[J].時代教育,2013(1):106-107.
[5] 余光榮.3?6歲幼兒閱讀能力培養(yǎng)研究——基于家庭視角[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9.
[6]李婧妍.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現狀與對策研究——基于大連市三所幼兒園的現狀調查[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