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模擬公司的情境,給中職學生帶來很強烈的儀式感,學生們的參與感很強,能充分感知到學習內容對于他們的價值感和意義感,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有意義的自主學習。教學實驗的效果證明,文化課和專業(yè)課結合,理實一體,做中學的語文實踐探究性課型非常適合中職學生,倍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有效。
【關鍵詞】模擬公司 語文課與專業(yè)課結合 理實一體 實踐探究性課型
【課題項目】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型應用的研究,項目負責人:張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18-0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在當今中國社會,中考沒有考上普通高中被認為是失敗的。人們以為考上大學才是生活成功的起點,所以對待中職學校和中職學生存在著歧視現(xiàn)象。中職教育處于邊緣化的地位。這種陳腐的觀念是有歷史傳統(tǒng)的,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種科舉意識在中國人的頭腦中根深蒂固。
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的意義,就在于肯定了人類潛能的差異性,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能輪廓,各有特長。這是對單一智商測量的反動,開啟了教育使每一個人用自己的方式成功的教學理念。我們的教育不應當像傳統(tǒng)應試教育那樣,僅僅只是測試學生的語言智能和數(shù)理邏輯智能。那些在上述智能上有優(yōu)勢的學生往往獲得“成功”,擁有寶貴的普高學位,那些沒有這種智能優(yōu)勢的學生只能是“不當失敗者”。他們帶著強烈的挫敗感進入中職學校。在我多年的中職教學生涯中,我早已習慣了學生們在作文中異口同聲地說“中考失敗后”。他們是真正的失敗者嗎?但有一點我可以肯定,由于小學、初中一次又一次考試排名次,早已使他們充滿了挫敗感,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確實被自己的挫敗感打敗了。用心理學的術語講,這就是“習得性無助”現(xiàn)象?!爱攤€體覺察到他們的行為對厭惡刺激幾乎沒有影響時,他們也開始表現(xiàn)出習得性無助的癥狀。在學習情境中,學生不斷經受失敗或者其努力一直受到輕視,這會導致他們說:‘這個我做不來。我不擅長閱讀(或寫作,或是考試,或者其他事情)?!保ā秾W習心理學——面向教學的取向》德里斯科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條件
語文素質是中職學生綜合職業(yè)素質的重要構成要素,是不言而喻的。邊緣化語文課程,甚至取消語文課程是不恰當?shù)?。只有充分發(fā)展中職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才能培養(yǎng)復合型的技能人才,為經濟社會提供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我發(fā)展能力的勞動者。我們要做的是,必須尊重中職學生的智能輪廓和學習風格,開發(fā)適合中職學生的語文課型,培養(yǎng)有文化的體面的有尊嚴的勞動者。
本課題的研究就是借用廣州已實施的財商專業(yè)的“模擬公司綜合實踐課程”的基礎上,將語文(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納入到模擬公司的平臺上,將語文課程與財商專業(yè)課程整合在一起,實現(xiàn)一種新穎的,圍繞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交叉教學的課型(可以嘗試一個教室兩個教師)。
“模擬公司——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型”本質上就是一種“做中學”的教學設計,即由香克、伯曼和麥克佛森所開發(fā)的一個教與學的架構,基于目標的場景(goal?鄄based scenarios,GBSs)“GBS是一個在做中學的模擬,學生在其中通過練習目標技能,運用相關內容知識來幫助他們達到目標。在這個模擬中學生會及時得到幫助來指導他們運用信息。以這種方式給出反饋,可以讓學生記住教給他們的東西。GBSs可以是一個軟件環(huán)境或者真實的角色扮演,只要他們能包含豐富的內容,支持有趣和復雜的活動,并能對學生有內在激勵作用即可。”(《教學設計的理論模型——教學理論的新范式(第2卷)》203頁)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是整合中職語文課程與財商專業(yè)模擬公司綜合實踐課程,形成以“模擬公司”為形式的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型。
我們將在“模擬公司”平臺上,研究聽、說、讀、寫等課型子課題,形成整套“做中學語文”的課型設計。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與途徑
本課型課題研究首先要形成一套整合了財商專業(yè)課程與語文課程的教學材料,電腦軟件平臺。運用調查法、觀察法研究中職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學習策略。教學實驗,以模擬公司為平臺,編寫配套教材,在具體的境脈中訓練中職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比如在模擬公司組織階段,需要模擬招聘應聘,此時可以在具體的情境中模擬現(xiàn)實,適機訓練中職學生應聘時的的聽、說能力以及求職信、個人簡歷的寫作能力。下面試舉一例實踐探究性課型設計:
求職信實踐探究性課型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各分公司(小組),由經理(組長)發(fā)布招聘啟事,明確崗位,各分公司成員準備寫作求職信。利用網絡尋找經典文本,閱讀分析這些求職信的共同點(比如寫作格式相同,內容條理相同等)和不同點,尤其注意在“措辭得當”和“新穎性”兩方面有什么不同,優(yōu)秀的求職信是怎么做的。
二、啟發(fā)思考
根據教材從“明事理,通文理”,“思想與內容”,“思維與語言”等方面進行啟發(fā)思考。
三、自主(小組)探究
各分公司(小組)成員各自探究,然后在分公司經理的組織下討論優(yōu)秀求職信的異同。要求每個員工(小組成員)做一個簡單的PPT,用例文解說優(yōu)秀求職信的異同點,最后匯總各成員的意見做成一個PPT,準備在正式課時展示。
四、協(xié)作交流
(一)說求職信
1)根據課前準備,要求各分公司(小組)推舉一人講解小組的PPT,然后全班議論優(yōu)秀求職信在格式,內容、條理,語言,態(tài)度上的相同點以及其在新穎性上的獨到之處。
2)教師投影往屆學生寫作的有問題的求職信習作,讓同學們點評,指出它們在格式、內容、條理、語詞、態(tài)度上的問題。
(二)寫求職信
各公司成員根據招聘啟事上的具體崗位寫作一份求職信。
(三)議求職信(案例分析與評價)
投影學生有代表性的求職信習作,先讓各分公司經理點評員工求職信,再讓全體同學討論其中的得失。好在哪里,錯在哪里。進一步落實求職信的格式和寫法。
五、總結提高
針對一些學生在介紹自己的時候無話可說,鼓勵學生積極學習,積累學業(yè)成績,用行動“做”出一份合格的,新穎的,內容充實的求職信。
模擬公司的情境,給中職學生帶來很強烈的儀式感,學生們的參與感很強,能充分感知到學習內容對于他們的價值感和意義感,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有意義的自主學習。教學實驗的效果證明,這種文化課和專業(yè)課結合,理實一體,做中學的語文實踐探究性課型非常適合中職學生,倍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有效。
參考文獻:
[1]徐國慶 《職業(yè)教育課程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徐國慶 《職業(yè)教育項目課程開發(fā)指南》[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