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第8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不負眾望,終于憑《荒野獵人》中的“休·格拉斯”一角斬獲影帝,結束了22年的沖“奧”生涯。據(jù)統(tǒng)計,萊奧納多從第一次提名到獲得此次最佳男主角已經(jīng)有8054天了。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簡稱奧斯卡金像獎,是世界著名電影獎項,旨在表彰電影業(yè)的年度成就,鼓勵優(yōu)秀電影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已成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
然而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許多好萊塢最耀眼的明星在沖“奧”的道路上卻跟萊昂納多一樣歷盡艱辛,盡管他們早已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但在光鮮背后卻都有著一段悲催的奧斯卡之路。
阿爾·帕西諾
阿爾·帕西諾,美國演員,1969年憑借在《我,娜塔莉》中的出演,首次出現(xiàn)在電影熒幕上。年輕時,身高1米70的他,屢屢被稱為侏儒;長著一張猴子臉,全身上下實在找不出亮點。然而他卻因為《教父》系列、《熱天午后》和《疤面煞星》等多部電影獲得了八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和四次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8次提名次數(shù),是排的進歷史前十的。
8次提名后,在1993年,他終于憑借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的演出獲得第6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演員獎。當他站上領獎臺的時候,全場明星、觀眾起立鼓掌,雖然只是一個最佳男主角的榮譽卻得到了終身成就獎般的待遇,因為大家心里都清楚:這一座奧斯卡足足遲到了20年。
布拉德·皮特
布拉德·皮特,美國電影演員、制片人,曾在張藝謀做評委會主席的那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憑借《神槍手之死》拿到過“最佳男主角”稱號,成為近年來為數(shù)不多的在歐洲三大電影節(jié)摘得影帝桂冠的美國影星。
皮特一直有奧斯卡情結,所以他努力擺脫輕浮的“萬人迷”頭銜,不停挖掘好題材,與高品質的導演合作,然而美國本土電影獎卻一直對皮特的轉型熟視無睹。從第一次憑《十二猴子》拿到男配提名到后來依靠《返老還童》拿到男主角提名,皮特足足花了13年。在這13年間皮特在《七宗罪》、《搏擊會》、《通天塔》等片的表演都令人贊賞,卻始終無法抱得小金人歸。以至于后來奧斯卡再提《點球成金》中的他入圍時,這位久經(jīng)沙場的演員已然有些無所謂了。
在2014年第86屆奧斯卡獎評選中,他作為最佳影片《為奴十二年》的制片人之一,也收獲了一次小金人,這應該也能讓在表演領域始終得不到肯定的皮特聊以慰藉了吧。
埃尼奧·莫里康內
埃尼奧·莫里康內,意大利電影配樂大師,歐洲電影音樂巨人,與尼諾·羅塔并譽為“歐洲電影音樂領航者”,是意大利最多產(chǎn)、最有建樹的作曲家。早年的鏢客三部曲以及后來的《美國往事》、《西部往事》、《天堂電影院》和《海上鋼琴師》甚至連提名都沒有,后來雖然憑借《教會》、《鐵面無私》、《西西里美麗傳說》等片拿過五次提名,但均未獲獎。
2007年2月25日,莫里康內從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手里,接過了遲到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在2016年2月28日第86屆奧斯卡評選中,莫里康內也憑借《八惡人》終于獲得他的第一個奧斯卡最佳配樂獎,全場起立致敬。
斯坦利·庫布里克
斯坦利·庫布里克,美國著名電影導演,過去40年間始終最吸引人的電影制作人之一,他的作品受到的贊揚幾乎和招致的咒罵一樣多。盡管如此,他在重復和模仿主導的傳媒圈仍舊是一位獨一無二的藝術家。
他曾經(jīng)獲得13次奧斯卡提名,包括1965年《奇愛博士》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三項提名;1969年《2001:太空漫游》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兩項提名,并憑借最佳視效拿下他人生中唯一一座小金人,而他卻沒有出席頒獎儀式;1972年《發(fā)條橙》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三項提名;1976年《巴里·林登》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三項提名;1988年《全金屬外殼》獲得最佳改編劇本提名。而庫布里克另外的幾個名作如《閃靈》、《洛麗塔》、《斯巴達克斯》和《光榮之路》等卻沒有收獲任何提名。
有影史家這樣評價道:“庫布里克敢于蔑視社會常規(guī),拓展領域,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不是隨時間流逝的平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