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蓓
(浙江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浙江舟山316022)
基于項目教學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的理論探究
朱巧蓓
(浙江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浙江舟山316022)
翻轉課堂是教學在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趨勢。本文分析了現有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及其不足之處,論述了項目教學在EFL/ESL教學中的應用及其與翻轉課堂相互依賴、取長補短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提出以翻轉課堂為框架、以項目為導向的“基于項目教學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的設計,并闡述其流程和意義。通過論述,從理論層面上認為這一教學模式符合網絡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要求,并有待于后續(xù)實證研究的檢驗。
翻轉課堂;項目教學;大學英語
信息化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面臨著與傳統(tǒng)教學全然不同的要求。2007年教育部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了“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1];2014年,教育部又制定了《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征求意見稿)》,指出大學英語要“繼續(xù)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為學生提供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自主學習路徑和豐富的自主學習資源,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形成以教師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為主要特征的教學常態(tài)”。由此可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與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相結合是未來大學英語教學的基本趨勢。[2]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計算機主要用于演示和講解,或播放音頻和視頻,“教師講、學生聽”仍是主要的課堂模式[3]51,“以教師講解為中心”的本質并未得到改變。
在此背景下,將翻轉課堂引入大學英語教學,為計算機網絡技術與外語教學的有效整合提供了可能性。翻轉課堂是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趨勢,是信息技術新范式的代表[4],近年來被逐步應用于外語教學,但現有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大多只是在“翻轉課堂”的大框架下進行,并沒有結合大學英語的課程性質。因此本文將在分析現有模式及其不足之處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基于項目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并闡述其意義,以期為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一點參考。
(一)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理論依據
翻轉課堂是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中,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對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角色定位的轉換以及對課堂時間使用的重新規(guī)劃而建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5],其特點是“課前在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課堂上在教師指導下做作業(yè)和討論”。實施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有以下幾個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論
建構主義學習論認為,學習者是學習主體,是認知和信息加工主體;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師和學習同伴的幫助,主動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6-7]翻轉課堂是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課前,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認知和實際需求觀看教學視頻,自行調節(jié)學習進度;課上,以課前所學知識為支架,通過同伴合作探究和教師指導來完成知識的內化、產生新的理解,整個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
2.多模態(tài)教學理論
多模態(tài)教學理論主張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盡可能多的感官來親歷教學活動,參與教與學的互動。[8]“模態(tài)”指人類通過感官(如視覺、聽覺等)跟外部環(huán)境(如人、機器、物件、動物等)之間的互動方式,多模態(tài)即用三個或以上的感官進行互動。[9]據研究,人一般能記住“10%讀到的,20%聽到的,30%看到的,50%看到的和聽到的,70%說的,90%說和做的”。[10]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以學生聽教師講課為主,不利于學習者的理解和記憶;而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教學視頻為學習者呈現圖片、文字、聲音、動畫等媒體材料,更有交互式視頻供學習者操作計算機進行即時測試。這樣,學習者和多媒體材料進行了視覺、聽覺、觸覺上的互動,間或輔以“說”的學習任務,調動了多重器官同時感知,使學習效果更全面、深刻、利于保持。
3.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
外語教學的“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指出,輸出既是語言習得的動力,又是語言習得的目標;輸入是完成當下產出任務的促成手段。[11]為了成功完成產出任務,學生必須認真學習輸入材料,從中獲得必要的幫助。大學英語翻轉課堂中,課前選擇所需材料進行信息輸入,課堂上用課前所學知識進行練習、討論和探究,完成知識內化,并以說、寫、譯的形式來完成任務的產出,很好地體現了“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二)現有的翻轉課堂模式及其不足
美國的Robert Talbert教授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構建了翻轉課堂的實施模型,如圖1所示[12]48,以此模型構建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可以使語言知識和其他知識的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前完成,課堂上的時間則可以用來培養(yǎng)語言的應用能力和完成知識的內化。
圖1 翻轉課堂模型
Talbert的模型簡明地描述了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被應用于多種課程,但它是一個較為概化的模型,未與具體課程的要求相結合,且“多偏向于理科類的操作性課程”[12]。而大學英語有其課程特點:首先,作為一門語言課程,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外語語言能力仍然是其重要任務;其次,它要教學生用英語做事[11],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fā)展。
因此,為了更有效地實施大學英語翻轉課堂,需要提出新的模式,使其兼顧語言能力和做事能力的培養(yǎng)。
(一)項目教學的含義與特征
“項目”這一概念應用于教育領域,被用來定義那些學生積極參與選擇、計劃和實施具有實踐性、解決問題特征的任務。[13]4-5項目教學法就是由教師提供一個真實情境中的項目,學生發(fā)揮其自主性、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項目,并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獲得學科知識的教學方法。[14]
項目教學通常分為立項、計劃、實施、展示和結項五個階段[13]45,每個階段又包含一種或幾種活動,具體如圖2所示。由其含義和流程,可總結出項目教學的幾個特征:
圖2 項目教學的五個階段
1.情境化。教師提供一個真實情境中的項目、讓學生參與一個具有實踐性特征的任務。真實的情境有助于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并發(fā)現知識學習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聯系,進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形成聯結,使新知識和新經驗的獲得不再遙不可及。[13]38
2.合作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確立項目、制訂計劃、實施計劃、討論、探究,直至完成作品,組員之間的合作貫穿項目始終。
3.自主化。在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但學習的主體始終是學生,他們需要自覺主動地確立項目、獲取所需的資料、選擇學習方法、監(jiān)督項目的進程、評價最終的產品成果,與傳統(tǒng)課堂上的被動學習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4.綜合化。項目建立在真實生活情境之上,而不是從某一學科的教科書中抽取出孤立的內容,因此必然會綜合應用多學科的知識,并且需要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所需的信息。
(二)基于項目教學構建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依據
1.EFL/ESL項目教學的特點
實用主義教學思想的代表杜威認為,“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并提倡“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學組織形式。[15]上世紀70年代中期,項目教學法開始應用于語言教學,出現了“基于項目的語言學習(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簡稱PBLL)”。應用于語言教學的項目教學法具有“使用真實的語言、強調交際能力、促進語言學習自主性”的特點[16],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意見征求稿)》中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同時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一致的。
相比用母語教授的課程,英語課的特殊性在于英語既是學習的內容,又是交流的工具。學生在使用英語時,既要關注它的準確性,更要關注它作為載體所承載的信息,以完成信息流的輸入和輸出。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關注點在于學生能否“正確地”使用英語和理解英語,課堂教學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和積累語言知識。[3]30實際上,語言不能僅僅局限于“語言學”的角度,而是包含了各方面的交際[17],因此現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要求以英語的實際使用為導向,以培養(yǎng)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為重點?;陧椖康恼Z言教學提倡使用目標語來滿足真實的交際需求[18],顯然是符合這一教學要求的。
國內外學者對ESL/EFL的項目教學的研究總體呈現出積極的結果,但也發(fā)現了一些負面的反饋,如Beckett的研究顯示,在73名來自臺灣、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學生中,有57%的學生表示不喜歡項目教學,他們認為項目教學不能使他們清楚地得到諸如聽、說、讀、寫這些單個語言技能的教導,他們更愿意通過課本學習和老師講解來學習英語。[19]他還指出,有些教師不得不退回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便能讓學生覺得學到了一些“切實可見”的知識。針對其他國家的外語學習者所做的研究也發(fā)現,對項目教學的消極態(tài)度主要集中在語言知識的學習。[16]
如前所述,英語課的特殊性在于英語既是學習的內容,又是交流的工具。項目教學中,英語更多地起到交際的作用,因此對于ESL/EFL學生而言,自然會覺得沒有學到“足夠的英語語言知識”。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包括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技能,詞匯、語法、篇章及語用等知識,社會、文化、科學等基本知識,以及綜合文化素養(yǎng)。顯然,語言知識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因此,在大學英語項目教學就要考慮到語言知識與百科知識及綜合素質之間的協調。
2.項目教學和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相互關系
金陵認為,翻轉課堂取得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了探究式學習或基于項目的學習。[20]根據這一觀點,是否能將項目教學與翻轉課堂相結合,構建基于項目教學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
從現有的翻轉課堂和項目教學的研究來看,兩者是相互依賴的,可以取長補短。
第一,從形式上看,翻轉課堂的課堂活動通常是合作式的,比如以小組為單位的動手任務、同伴交流和幫助等[21],這些合作式活動可以以項目的形式進行。另一方面,在項目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學習的相關知識,則可以在翻轉課堂的學習階段以微課的形式被學生獲取。
第二,從各自的局限性來看,翻轉課堂需要更多的自主學習,對自我約束力要求比較高,但課前學習又缺乏相應的監(jiān)督。[22-23]學生若要有效地轉換到這種新的學習模式,需要有更多的內在動機。[22]而項目教學正好能彌補這一不足。研究表明,輸出一個切實具體的產品確實能提高學習者的動機。[24]外語教學中的“輸出驅動假設”也認為輸出比輸入有著更大的內驅力[25],因此以項目產出為目的,能有效地保持學習動機。在外研社數字課程“翻轉課堂與微課教學的理念與實踐”的主講專家伍忠杰教授則以實踐證明:“在翻轉課堂的實踐中,我們發(fā)現,通過完成學習項目和任務去提高表達能力,對學生有著顯性的激勵作用?!绷硪环矫?,項目教學具有綜合化的特點,涉及多領域的知識,因此其局限性在于傳統(tǒng)的課堂時間遠遠不能滿足完成項目學習所需要的時間[26-28],結合翻轉課堂就可以把英語語言知識和完成項目所需的知識放到課前進行學習,從而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
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各有其優(yōu)勢和缺陷,應根據課程的特點進行有機整合。就大學英語課程而言,將項目教學和翻轉課堂進行整合,基于項目教學構建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是有積極意義的。
(三)基于項目教學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的設計
基于項目教學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以翻轉課堂為基本框架,以完成項目為導向,把項目教學中的教師講解和英語語言知識輸入遷移到課前學習部分,課堂時間用于在同伴合作和教師指導下進行語言知識的內化和項目的實施,使最終項目作品的輸出既有語言保障,又有實際內容,具體如圖3所示。
圖3 基于項目教學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
如流程圖所示,新單元正式上課之前(通常在上一單元結束的最后15-20分鐘),由教師公布單元主題和需要掌握的語言知識,師生討論后立項。
第一階段是語言知識準備。課前,學生自主學習本單元重要的語言知識和技能;課上,完成相關的作業(yè),并通過同伴討論和教師指導,解決課前學習時和課上做作業(yè)時存留的疑問。經過這一階段,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所需的語言知識,為項目的完成提供語言上的保證。
第二階段是項目的計劃與實施。課前,學生自學與本項目有關的要求和知識,準備項目所需的資料或材料;課上,學生通過組內合作,制訂并修改項目框架、處理課前收集的材料,教師了解項目進展并進行個別指導。
第三階段是項目的展示。課前,教師根據第二階段的實際情況,發(fā)布有助于項目完成的學習視頻,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修改項目作品;課上,教師解答學生完成項目過程中的疑問,學生經指導后初步完成作品并展示,教師和同學進行內容和語言方面的點評。
第三階段結束后,學生在課后對項目作品做最后的修改,并發(fā)布最終的作品和項目總結,完成項目。
(四)基于項目教學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意義
基于項目教學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合理地利用項目教學和翻轉課堂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的關系,將兩者進行有機整合,優(yōu)化了大學英語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1.體現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翻轉課堂的本質特點不在于使用教學視頻或者翻轉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環(huán)節(jié),而在于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面對面的時間。[5]16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根據學生各自的問題和需求進行指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教師指導來解決疑難和完成項目,并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組織、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負責。基于項目教學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上,學生對學習擁有更多的控制力,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則轉變成學習的指導者、輔助者和反饋者。
2.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是指能夠進行反思和判斷,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決定哪個信息有用以及該采取何種行為的能力。[29]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篩選所需的知識、整理收集到的材料、輸出符合要求的產品,同時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項目進行適當的調整和修改,這些思維活動都有助于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
3.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能力。在語言知識準備階段,學生在課前獲得語言知識的輸入,并在課上將其內化,不僅學習了語言知識,也為項目的完成提供語言上的保證。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英語是獲取和交流信息的工具;輸出項目作品時,英語在真實的情境中得以運用,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基于項目教學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有機地整合了項目教學和翻轉課堂,充分利用兩者的優(yōu)勢,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也注重英語應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符合我國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和要求,是順應網絡信息化時代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因此從理論層面而言,構建基于項目教學法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是有意義的,其實際可行性還需要進一步通過實證研究檢驗,這也是本文后續(xù)將要進行的研究。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5.
[2]王守仁,王海嘯.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fā)展方向[J].中國外語,2011(9):4-11.
[3]陳堅林.計算機網絡與外語課程的整合——一項基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4]程云艷.直面挑戰(zhàn)“翻轉”自我——新教育范式下大學外語教師的機遇與挑戰(zhàn)[J].外語電化教學,2014(6):44-47.
[5]Sams A,Bergmann J.Flip your students’learning[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13,70(6):16-20.
[6]邵華.以建構主義為基礎的多媒體英語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3(10):71-74.
[7]沈瑛,盛躍東.基于探究社團體系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J].外語界,2015(4):81-89.
[8]張蕓.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多模態(tài)化英美文學教學探索[J].外語電化教學,2012(2):65-68.
[9]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tài)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2):3-12.
[10]Dale E.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M].New York:Holt,Rinehart&Winston,1969:108.
[11]文秋芳.“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構建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理論的嘗試[J].中國外語教育,2014,7(2):3-12.
[12]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13]Pfeifer R,傅小芳.項目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14]Bender W N.Project-Based Learning: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M].California:Corwin,2012.
[15]陳曉端.當代教學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16]Gibbes M,Carson L.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an Activity Theory Analysis[J].Innov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2014,8(2):171-189.
[17]Richards J C,Rodgers T 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117.
[18]Hedge T.Key Concepts in ELT[J].ELT Journal,1993,47(3):275-277.
[19]Beckett G H.Teacher and Student Evaluations of Project-based Instruction[J].TESL Canada Journal,2002,19(2):52-66.
[20]金陵.“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9):18.
[21]Kong S C.Develop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rough domain knowledge learning in digital classrooms:An experience of practicing flipped classroom strategy[J].Computers&Education,2014,78(9):160-173.
[22]Chen Y,Wang Y,Kinshuk,et al.Is FLIP enough?Or should we use the FLIPPED model instead?[J].Computers&Education, 2014,79(10):16-27.
[23]羅九同.基于項目學習的翻轉課堂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探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2015.
[24]Fried-Booth D.Project Work with Advanced Classes[J].ELT Journal,1982,36(2):98-103.
[25]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思考與建議[J].外語界,2013(6):14-22.
[26]徐錦生,吳小軍.項目學習——探索綜合化教學模式[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202.
[27]宋朝霞,俞啟定.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式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1):96-104.
[28]Beckett G H.Academic Language and Literacy Socialization Through Project-based Instruction:ESL Student Perspectives and Issues[J].Journal of Asian Pacific Communication,2005,15(1):191-206.
[29]Gut D M.Integrating 21st century skills into the curriculum[M]//Guofang Wan,Dianne M Gut.Bringing Schools into the 21st Century.New York:Springer Netherlands,2011:137-157.
A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Project-based Flipped Classroom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ZHU Qiaob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China)
Flipped classroom is the trend in teaching in the information er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flipped classroom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its defects as well,and discusses the project-based instruction in EFL/ESL teaching and its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with flipped classroom.Based on this,the mode of project-based flipped classroom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proposed,with its teaching process explained and its significance discussed.This mode is believed theoretically to measure up to the demand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information era,and its validity is to be tested by the follow-up empirical study.
flipped classroom;project-based instruction;college English
H319.1
A
1008-8318(2016)02-0067-06
2016-02-01
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基于項目教學法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編號:kg2015206)
朱巧蓓(1981-),女,浙江舟山人,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