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摘 要:青春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話題,每一個人關(guān)于青春都有著無盡的故事。21世紀以來,青春電影逐漸成為臺灣電影的一大標志。自2000年的影片《藍色大門》取得成功之后,衍生了一大批題材相似的影片,如初期《盛夏光年》、《九降風》再到08年以來的《海角七號》、《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而剛剛上映的《我的少女時代》在內(nèi)地票房突破三億,創(chuàng)下了臺灣電影在大陸票房的新高。這些影片在表演風格和藝術(shù)特征上大相徑庭,但在劇情和故事架構(gòu)上卻各自都有自己的獨特的切入點,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青春,同時也為臺灣電影市場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大陸這幾年隨著《致那些年我們逝去的青春之后》也開啟了青春電影的道路,《左耳》,《萬物生長》,《小時代》也紛紛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但大陸青春電影卻淪落為低口碑的代名詞。我在這里將兩岸電影相比,從題材文本來源,故事敘述視角,來淺析敘事框架下臺灣和大陸電影同為青春片中的差異。
關(guān)鍵詞:青春電影;臺灣;大陸;比較;敘述方式
1 題材文本來源
“青春片是依據(jù)特定受眾所集中的主題進行劃分的電影類型,它鎖定13歲至19歲的少男少女及更年長的青年為電影觀眾群,故事情節(jié)建構(gòu)迎合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獨特趣味?!?青春片在新世紀以來一直是內(nèi)地和臺灣導演較多選擇的一個題材,觀眾口碑卻各有不同,本文將從從敘述方式的角度來闡述大陸與臺灣青春電影的不同之處。
內(nèi)地電影大部分的青春片選自網(wǎng)絡(luò)小說,辛夷塢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九夜茴《匆匆那年》馮唐《萬物生長》郭敬命的《小時代》,這些均被改編成同名的青春電影,并都取得了較好的票房成績,一方面小說本身就有有較高的知名度,翻拍成電影使得各大書迷十分期待,推動票房的增長,一方面這些電影大多都邀請了當下人氣十分之高的明星來擔任主要演員,增加電影的知名度和宣傳時的噱頭。但因為故事本身就是根據(jù)小說的再度創(chuàng)作,故事距離現(xiàn)實生活差別難免過大,墮胎,車禍,這種在大部分人青春中很難出現(xiàn)的事件,都一一出現(xiàn)在了男女公的青春記憶之中。因此大陸的青春片故事大多曲折,并通常伴隨著朋友之間的生離死別,使得青春殘酷的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青春的故事顯得過于戲劇化和曲折化。
臺灣電影則是多敘述導演本身的故事,《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是九把刀本人自己的故事,而《我的少女時代》也是導演陳玉珊自己青春的再一次呈現(xiàn),以青春期少女化的視角來觀看青春的校園,也因此臺灣青春片之中大多是簡單的愛情故事和青春記憶,減少了很多曲折過于傳奇的橋段,而更多的注重貼近生活的真實感,能夠使得觀眾具有很強的帶入感,讓臺灣青春電影與觀眾引發(fā)共鳴。正如九把刀對“那些年”現(xiàn)象的分析:“《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這樣子的愛情會被這么多人喜歡,并不是那里面描述的愛情會有多么的神奇,而是她特別普通,它幾乎會發(fā)生在每一個人的心里面,我只是把我的那一部分寫出來?!?切身的故事能夠真正的貼近普通人,再一次重現(xiàn)美好的青春部分,電影也因此能夠帶入導演自己的情感,呈現(xiàn)自己獨特的影片色彩。
2 故事講述者的視角
“第近幾年出現(xiàn)的青春題材作品中,這種直面青春成長過程的講述集體失語,從而變成了一種基于”歷史“視閾的”完成時“式的追憶。青春不再是青春本身,而變成了以懷舊為主要視角的記憶改寫”,所以大陸的青春總是帶著濃濃的“懷舊色彩”,3多數(shù)以成年人的角度來縱觀整個青春里的歡樂與淚水,來表達對逝去青春的傷感,也因此大部分影片所都力求展現(xiàn)一些在成人世界里失去的美好,純粹的愛情,兩肋插刀的友情,為了理想不顧一切拼搏的勇氣,或許是因為這些在現(xiàn)在一個發(fā)展迅速的時代每個人的靈魂和價值觀無時無刻都處在沖擊和顛覆之中。愛情,友情,理想,都成為了易碎的工藝品,注定在這個物質(zhì)和消費主義至上的世界中摔的粉碎。
“可以說是基于‘懷舊的歷史視閾的建別墅,是帶有美化情緒的對過去歷史的重構(gòu),存在對過往青春時光的過度渲染與拔高,也似若有若無體現(xiàn)出對當下生活的某種疏離和拒絕?!?青春電影中極致的展現(xiàn)這些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失去的這些美好。而剩下的一切世界的運行規(guī)則都與成人世界無異。我們青春都顯得太過早熟。失去了青春里面應該擁有的簡單,純凈。就如同趙薇所說 “大陸人的青春,包括人生,都是非常經(jīng)得起摔打和錘煉的。人家考慮如何生活得更好,我們還停留在生存層面,要想怎么才能活下去、離開了父母能在十幾億人口里面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币驗楝F(xiàn)實的沉重,青春的色彩也被恣意扭曲。不論是《小時代》中姐妹反目又重歸于好的戲碼,還是《匆匆那年》里女主角永遠忙著墮胎的設(shè)定,或者《左耳》中的閨蜜車禍身亡,都與大多數(shù)人所經(jīng)歷的青春相去甚遠,而更像“中產(chǎn)階級的中年人帶著中年人的態(tài)度追憶青春”這樣的敘事范式,青春的激情和疼痛最終都會在懷舊的追憶中消退和釋然,青春的疼痛不再那么深入骨髓,最終都會變成更切合時代、更能夠被主流觀影人群接受的“暖傷”。5我們很難將自己切身帶入影片之中,而更像欣賞一出他人波瀾壯闊的青春大戲,而我們負責為其鼓掌吶喊。
臺灣青春片總是和“小清新”聯(lián)系在一起,因為其視點大多放置在十六七歲的主人公身上,以簡單的目光去觀察整個世界,人物本身就很單純,無憂無慮,最大的煩惱就是晚上要去哪里吃完飯,就開心的事情就是哪天能親眼見到自己的偶像,這與現(xiàn)實世界完全不相似,但卻能夠真實的展現(xiàn)青春時的樣貌,大多數(shù)人的青春永遠不可能像電影院里所放映的那樣跌宕起伏,更多的是平平淡淡卻又簡單的生活,現(xiàn)在想起來可能還會有幾分傻氣。
就如同《我的少女時代》的導演陳玉珊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的那樣:我不知道為什么大部分華語青春片都那么唯美浪漫,如詩如畫,但我記憶里自己的青春,其實是一個笑話。
臺灣青春片往往以少男少女視角青春時代的風貌,講述一段簡單的愛情故事,真實的打動人心?!段业纳倥畷r代》之中將時間定為在1994年,影片之中,女主角林真心瘋狂的喜歡追逐劉德華,每天上課趁著老師不注意時偷偷給他寫情書,她也和全校的女生一樣都暗戀著校草歐陽非凡,這些小情節(jié)都非常真實的再現(xiàn)了那個時間段里校園的生活對于臺灣青春片我們通常會用“小清新”一詞來形容?!翱磁_灣青春片就好像是沐浴在暖洋洋的亞熱帶陽光之下,吹著海風,騎著單車兜風,很輕松,很舒服,年輕人開始慢慢追求內(nèi)心的小情小調(diào),力求把握日常生活中可以確信得到的小滿足和小幸福?!?
結(jié)束語
青春電影作為時下受到眾人熱捧的一個題材,兩地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使得大陸青春電影展現(xiàn)波瀾壯闊的青春影像為我們圓夢,而臺灣青春電影則更傾向從小細節(jié)入手為我們展現(xiàn)青春的美好,但最為重要的是這些都或多或少的體現(xiàn)了我們曾經(jīng)逝去的青春的美好。■
注釋
1杜沛.近期臺灣青春片主題與類型研究.當代電影,2014,6.
2《對話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讀書會》2012年1月19日第77期 摘自鳳凰網(wǎng)讀書.
3顏彬.近幾年大陸青春片的主題呈現(xiàn)于類型策略.電影新作,2015,4.
4顏彬.近幾年大陸青春片的主題呈現(xiàn)于類型策略,電影新作,2015,4.
5陳波,袁海燕.青春的“禁忌”與成長的“冷傷”-對<萬物生長>一次癥候式閱讀.電影新作,2015,3.
6 http://art.ifeng.com/2015/1120/2612547.shtml《臺灣和大陸的青春片有什么不一樣》,鳳凰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