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王俊勃 姚旭 曹風 王晨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陜西西安,710048
產品改良設計的策略研究
陳瓊 王俊勃 姚旭 曹風 王晨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陜西西安,710048
為了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本文提出了一種合理有效的改良設計策略。運用系統(tǒng)邏輯分析方法對產品進行解構,分解出產品的五個邏輯子系統(tǒng)即產品的功能、交互、形式、基礎(可靠性和品質)和產品的上層建筑(情感和價值),以便通過用戶研究和競品分析分別確定用戶在這五個方面的需求點、期望點以及競品在這五個方面的優(yōu)、缺點從而形成產品的初步改良方案,在此基礎上基于設計師和工程師們的設計思維、設計思想和創(chuàng)新理念,對產品的初步改良方案進行優(yōu)化和完善從而形成最終的產品改良方案。
邏輯系統(tǒng) ; 用戶調研 ; 競品分析; 創(chuàng)新
如果把一個產品的解決問題時期作為產品的1.0階段,那么其后沒有終點的產品改良時期就是該產品的2.0階段,它占據產品整個歷史的80%以上,所以,不管是產品型的企業(yè)還是服務型的企業(yè)都應該把目光聚集到產品的改良設計上來。一方面,通過不斷的產品改良設計來滿足日益變化的市場需求和彌補上一代產品中存在的缺陷,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購買產品,使企業(yè)獲取利潤;另一方面,產品的改良設計能夠讓產品的形象逐步完善,最后很好地體現出企業(yè)的文化價值和品牌形象。
1.1 系統(tǒng)邏輯分析方法
系統(tǒng)邏輯分析方法是指對系統(tǒng)的實質內容進行邏輯的分析,以揭示系統(tǒng)邏輯結構的方法,是系統(tǒng)分析方法中的一種,這種方法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準確、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共性。在漢語詞語字典中,共性是指一般、普遍、概括的性質即一個事物的共同性質結構,它有助于對人們對具體事物的理解與認識,是認識具體事物的指導方法、指導路徑。
1.2 用戶調研
用戶調研是指對產品的目標用戶群進行調查研究,常用方法有: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和啟發(fā)法等。用戶調研的目的是為了系統(tǒng)客觀的收集信息研究數據,為決策做準備,這些研究數據包括用戶特征、用戶任務和可用性問題。
用戶特征是指用戶的性別、年齡、學歷、收入、專業(yè)技能、產品態(tài)度等,由于具有不同用戶特征的用戶對產品的需求點可能不同,所以要對用戶特征進行準確而深入的把握,從而找到不同群體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即用戶的共性,讓產品盡可能多地滿足不同的用戶。用戶任務是指用戶需要產品所提供的哪些功能或服務,需要的功能或服務越多,用戶的任務就越多,在這種多任務的復雜性的局面下,怎么樣讓產品易學、易用、有效且高效以及讓用戶滿意和愉悅就變得非常重要,這也就是產品的可用性問題。為了讓產品的功能易于理解以及產品功能的易于使用,需要通過用戶調研知道以下幾點:一、用戶與產品相關的任務有哪些、在什么背景下;二、哪些任務最重要、哪些任務最頻繁;三、目前用戶是如何做這些任務的;四、目前用戶遇到的困難有哪些,為什么存在;五、用戶的的期望是什么。
1.3 競品分析
競品分析,也有人叫對標分析,就是對競爭產品或者類似產品進行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以找到改善自身產品的機會。競品分析的有效且合理方法同樣要基于產品的邏輯系統(tǒng)即運用系統(tǒng)邏輯分析方法對競品進行同樣的解構,從而競品的不同部分進行客觀、有效的分析。此外,競品分析法還有任務分析法和基于產品本身的系統(tǒng)特征分析方法。任務分析法即根據產品的性質,把產品按任務劃分,如電子商務網站的購買流程;基于產品本身的系統(tǒng)特征分析方法是指根據具體產品的具體情況對產品進行模塊化劃分,如鳳凰網提供的娛樂模塊、軍事模塊、汽車模塊和歷史模塊等等。
2.1 運用系統(tǒng)邏輯分析方法對產品進行解構
產品是一個抽象名詞或者抽象概念,因此,從物理上去分解一個抽象的產品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從邏輯上才有可能對一個抽象的產品進行分解,基于此,運用系統(tǒng)邏輯分析方法對產品進行解構,經過我本人長時間的實踐、分析與總結,得出了產品的五大子系統(tǒng):第一個是產品的功能子系統(tǒng);第二個是產品的交互子系統(tǒng);第三個是產品的形式子系統(tǒng);第四個是產品的基礎子系統(tǒng)(可靠性和品質);第五個是產品的上層建筑子系統(tǒng)(情感和價值)。
另外,創(chuàng)新是產品發(fā)展的另一個重要的價值維度,是產品不斷向前發(fā)展的靈魂。創(chuàng)新是全局性的,是基于產品每一個細節(jié)的,產品每一次的創(chuàng)新都是對用戶的最大回饋,也是設計師和工程師們的最大欣慰,同樣是產品占據市場的生命保障,也是公司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動力,換句話說,沒有創(chuàng)新,產品就會被用戶遺棄;沒有創(chuàng)新,企業(yè)發(fā)展就沒有活路。
圖1 邏輯系統(tǒng)分析過程
產品的功能是產品存在的現實理由即產品的實用性,是產品與人發(fā)生交互的核心動機;產品的交互是指產品與人以及產品與環(huán)境或場景的交互,其中產品與人的交互是指產品的易用性和產品的可用性,而產品與環(huán)境或場景的交互是指產品在不同環(huán)境、不同條件和不同時間的情況下的可用性以及產品的風格與環(huán)境風格的匹配度;產品的形式是指產品的外觀即美觀性,產品外觀的設計也要圍繞產品功能的易理解性和產品功能的易使用性;產品的基礎即產品的可靠性和品質是指產品所具有的結構、材料、工藝和技術,一個好的產品,它的結構應該是最優(yōu)結構,它的材料應該是萬里挑一的,它的工藝應該是無可挑剔的,它的技術應該是可靠且穩(wěn)定的;產品的上層建筑即產品的情感和價值是指產品給人情感上的呵護和價值上的追求。
產品的創(chuàng)新是產品保持持久、旺盛生命力的法寶和動力,是產品改良或設計的另一個價值維度,是全局性的要素。產品創(chuàng)新的方向也同樣基于產品邏輯系統(tǒng)的五大子系統(tǒng),產品創(chuàng)新的模式可以是:基于功能的產品創(chuàng)新、基于交互的產品創(chuàng)新、基于形式的產品創(chuàng)新、基于產品基礎的創(chuàng)新和基于產品上層建筑的創(chuàng)新。
2.2 運用用戶研究法定位用戶的需求點和期望點
產品好不好,用戶說了算,所以要對產品進行改良設計,就必須找準用戶的需求點,要求點和期望點。這種需求、要求和愿望不是漫無目的、虛無縹緲、空洞的需求,而是基于產品本身的,用戶對產品的需求點、要求點和期望點即產品的改良區(qū)域,其落腳點就是產品邏輯系統(tǒng)的五大子系統(tǒng),將其與產品改良設計結合起來稱之為產品的功能改良區(qū)域、產品的交互改良區(qū)域、產品的形式改良區(qū)域、產品的基礎改良區(qū)域和產品的上層建筑改良區(qū)域。
首先,基于產品邏輯構成的五個子系統(tǒng),設計涵蓋五個系列具體問題的問卷調查,把它們發(fā)給特定的目標用戶群體即產品的利益相關方并回收數據,分析總結用戶對產品每個子系統(tǒng)的意見和期望,從而初步確定產品的改良點。針對產品的功能子系統(tǒng),需要確定和知道的是:用戶對目前產品提供的功能和服務是否滿意;是否需要刪除和增加某些功能和服務。針對產品的交互子系統(tǒng)即產品的可用性問題,需要確定和知道的是:用戶對目前產品可用性是否滿意包括產品的易學且易用、有效且高效,也就說用戶在完成每一個特定任務的過程是否順暢,不順暢點又在哪里;用戶是否期望增加全新且高效的交互模式。針對產品的形式子系統(tǒng),需要確定和知道的是:用戶對目前產品的形式風格是否滿意包括產品的形態(tài)、色彩、肌理、光澤、紋樣和質地;用戶對當前的時尚和潮流的態(tài)度。針對產品的基礎子系統(tǒng)即產品的可靠性和品質,需要了解用戶的特征即用戶的產品態(tài)度和用戶的科技態(tài)度以及用戶的工藝態(tài)度。針對產品的上層建筑子系統(tǒng)即產品的情感和價值,同樣需要了解用戶的特征即用戶的情感和價值需求點,用戶的這種需求是維系用戶和產品關系持久保鮮的主要因素。
其次,需要對目標用戶群體進行訪談或采訪調查,有助于進一步確定用戶對產品的真實需求,這里可以嘗試列出盡可能多的利益相關方,找到相應的采訪人,在采訪中確認哪些利益相關方更重要,再重點采訪這一類別的人群 。采訪的目標就是挖掘用戶對每個問題看法的具體原因以及提出更加具體細節(jié)的問題從而更好地把握和定位產品的改良點。
除了利益相關方這樣的分類方法,也可以想想潛在用戶的細分。比如如果要做一個筆記類的功能型App, 你的潛在用戶是誰?大學生?工作者?這些就終端用戶細分。如果是要針對大學生這個終端用戶的,那在銷售的時候是直接銷售給學生,還是銷售給學校IT部門,還是銷售給學生家長?這就是相關利益方的細分,需要注意的是,應該嘗試去找那些真正需要采訪的人,而不是那些容易找到的人。
圖2 基于用戶需求的改良定位
2.3 運用競品分析法定位產品的相對機會點
產品的相對機會點是相對于競品來說的,是競品的不足和空白。競品有的且用戶有需求的點,在產品改良時,把它做的更好;競品沒有的且用戶需求的,在產品改良時,把它加上;競品有的但用戶不需求的,在產品改良時,就把它舍棄??傊?,對待競品的態(tài)度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競品分析的主要方法為:首先,運用系統(tǒng)邏輯分析方法和創(chuàng)新思維對競品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競品的五個子系統(tǒng)和競品的創(chuàng)新點,競品的五大子系統(tǒng)為:競品的功能子系統(tǒng)、競品的交互子系統(tǒng)、競品的形式子系統(tǒng)、競品的基礎子系統(tǒng)和競品的上層建筑子系統(tǒng);其次,用客觀、獨立的態(tài)度對競品的五個子系統(tǒng)進行分析從而歸納出產品每一個子系統(tǒng)的優(yōu)點集和缺點集;最后,對照自家的產品和市場需求,對產品的改良設計方案進行第一次優(yōu)化和完善。
圖3 競品的優(yōu)、缺點
2.4 設計期--------把意見點和需求點變成產品屬性
經過產品的設計調研期,就開始進入產品的設計期。產品的設計期是指產品設計團隊把前期調查的成果轉變成產品屬性的一個過程:首先,產品設計團隊對基于用戶和競品的前期調查的成果進行優(yōu)化和完善,在此基礎上,設計師對產品的功能、交互、形式、基礎和產品的上層建筑分別重新思考、設計,從而畫出不同交互形態(tài)的創(chuàng)意草圖;其次,從創(chuàng)意草圖里面選出最優(yōu)的方案作為產品初步設改良計方案;然后,對產品的初步改良設計方案進行細節(jié)設計并作出三維效果圖或油泥模型;最后,工程師們對產品設計團隊給出的設計稿進行修改并開發(fā)出產品的工程機或樣機,并經過設計師和用戶的進一步測試和驗證,從而形成最終的改良設計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產品的改良設計不能完全以用戶為中心,否則設計出來的產品將是平庸和無趣的,為此,還要借鑒外部產品設計團隊對此類產品的設計理念以及本產品設計師和工程師們的設計思維、設計思想和創(chuàng)新理念,從而形成一種“產品改良方案來源于用戶,又要高于用戶”的格局,如此以來,產品的改良設計策略才夠完善。
圖4 產品改良邏輯圖
基于產品邏輯系統(tǒng)的、以“用戶為中心”的、借鑒競品設計理念且經過設計師們設計思維、設計思想和創(chuàng)新理念加以優(yōu)化、完善的產品改良設計策略是一種綜合、合理且高效的設計方法,這種設計方法把產品、競品、用戶和設計師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開放又閉環(huán)的系統(tǒng),其中產品、用戶和設計師構成一個獨立的系統(tǒng),競品屬于環(huán)境系統(tǒng),是其他產品團隊對與同一類產品的思考。該方法對產品的所包含的所有要素進行了邊界劃分從而定位了產品設計區(qū)域,明晰了產品改良設計方向,同時也能滿足用戶對產品的全部需求。
[1]殷陳君,魏寒雨.遞組機改良設計[J].機械設計.2014(06):129.
[2]軒子.“改良設計”的魅力[J].美術學報.1995(01):64.
[3]韓衛(wèi)國.基于經濟性原則的產品改良設計[J].機電產品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2009(04):50-52.
[4]胡景初.家具創(chuàng)新技法探討(下)[J].家具.1991(03):11-13.
[5]王脘卿,鄧學雄,熊志勇.基于產品基本形態(tài)的改良設計方法探究[J].包裝工程.2014(14):42-45.
[6]何永喜,王維豐.工藝品改良設計在逆向工程技術中的應用性研究[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遼寧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02):50-51.
[7]胡新明.引入項目教學法的產品改良設計課程教學實踐[J].藝術教育.2014(08):247-248.
[8]王樂,方興.虛擬現實技術在產品改良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08(01):140-142.
陳瓊/1990年生/男/江西上饒人/碩士/研究方向為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