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莉 聶 杰 龔自力
解放軍第一八八醫(yī)院 1)醫(yī)務處 2)麻醉科 潮州 521000 3)解放軍第三軍醫(yī)大學附屬新橋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重慶 400003
?
腦出血圍手術期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預防對策
唐莉1)聶杰2)龔自力3)
解放軍第一八八醫(yī)院1)醫(yī)務處2)麻醉科潮州5210003)解放軍第三軍醫(yī)大學附屬新橋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重慶400003
【摘要】目的探討腦出血圍手術期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并探討預防對策。方法選取我院2009-05—2014-05收治的行外科手術治療的1 729例腦出血患者,回顧性分析其圍手術期感染情況,并按照感染情況分為感染組及非感染組,比較2組患者一般資料,總結(jié)危險因素,分析預防對策。結(jié)果1 729例患者中共出現(xiàn)56例醫(yī)院感染,感染率3.2%;單因素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2組患者年齡、麻醉方式、合并糖尿病、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侵入性操作、切口類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60歲、全身麻醉、合并糖尿病、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行侵入性操作、III類切口是影響腦出血圍手術期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jié)論具有上述因素的患者圍術期感染風險較高,應做好術前預防、術中控制及術后處理,嚴格落實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無菌原則,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用藥方案,盡可能降低感染的發(fā)生率,改善醫(yī)療質(zhì)量。
【關鍵詞】腦出血;圍手術期;感染;危險因素;預防對策
腦出血是腦實質(zhì)內(nèi)自發(fā)性出血,多由血壓升高引發(fā)的小動脈血管破裂所致,致死率、致殘率均較高[1]。對于多數(shù)急危重腦出血患者,外科手術治療是最佳選擇,這有助于早期清除血腫,減輕繼發(fā)損害,降低致殘率。但由于腦出血患者免疫功能大幅下降,其圍手術期感染風險較高[2]。探究腦出血圍術期感染的危險因素并加以干預有助于降低感染率、提高生存質(zhì)量。筆者選取我院2009-05—2014-05收治的行外科手術治療的1 729例腦出血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介紹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09-05—2014-05收治的腦出血患者,選取標準:(1)經(jīng)CT、MRI檢查確診腦出血;(2)入院后行外科手術治療。排除:(1)入院前合并感染患者;(2)死亡患者。經(jīng)篩選后共選取1 729例患者納入此研究,其中男1 024例,女705例,年齡45~79歲,平均(58.5±9.3)歲;合并疾?。焊哐獕?673例,冠心病1159例,糖尿病183例,其他327例;出血部位:殼核978例,丘腦445例,腦葉306例;出血量28~63 mL,平均(41.2±6.3)mL。
1.2研究方法
1.2.1感染率分析:參照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醫(yī)院感染學》,對上述1729例患者中于圍手術期出現(xiàn)醫(yī)院感染的病例進行分析[3],圍手術期感染時期包括術前、術中及術后。
1.2.2感染因素分析:按照感染情況將其分為感染組及非感染組,對比2組患者一般資料,并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的資料納入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探討影響腦出血圍手術期感染的危險因素。
1.2.3預防對策分析:針對影響腦出血圍手術期感染的危險因素,參照臨床經(jīng)驗及相關文獻,提出相應預防對策[4]。
1.3統(tǒng)計學分析對本文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對影響腦出血圍手術期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感染情況1 729例患者中共出現(xiàn)56例醫(yī)院感染,感染率3.2%,其感染部位分布為:下呼吸道19例(33.9%),創(chuàng)面11例(19.6%),泌尿道8例(14.3%),顱腦5例(8.9%),胃腸道2例(3.6%),血液2例(3.6%),其他9例(16.1%)。
2.2單因素分析單因素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2組患者年齡、麻醉方式、合并糖尿病、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侵入性操作、切口類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
2.3危險因素多因素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60歲、全身麻醉、合并糖尿病、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行侵入性操作、III類切口是影響腦出血圍手術期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影響腦出血圍手術期感染的多因素回歸分析結(jié)果
3討論
3.1感染現(xiàn)狀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近年來腦出血的臨床治療越來越趨向于首選外科手術治療,但由于腦出血起病急、病情嚴重,圍術期感染的發(fā)生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恢復質(zhì)量。本文發(fā)現(xiàn)其感染率達3.2%,遠超院內(nèi)其他科室圍術期感染率[5]。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創(chuàng)面感染發(fā)生率最高,考慮與急診手術滅菌、消毒準備不足有關。
3.2危險因素多因素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60歲、全身麻醉、合并糖尿病、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行侵入性操作、III類切口是影響腦出血圍手術期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其原因為:(1)隨著年齡的增加,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存在著明顯衰退,趙紅梅等[6]報道,高齡患者圍術期感染率較非高齡患者可上升10倍以上;(2)全麻過程中需行氣管插管,咽喉部病原菌可下行至下呼吸道,導致感染,同時,咳嗽反射的消失、會厭關閉受阻也會使得咽喉分泌物下漏,增加感染風險;(3)糖尿病患者普遍具有較高的感染風險,韋英海等[7]認為,這與長期高血糖狀態(tài)對患者體液免疫狀態(tài)影響較大,使得其對病原微生物極為敏感,易受病原菌侵襲;(4)一般而言,糖皮質(zhì)激素多用于提高機體抗炎功能,但其對單核細胞、巨噬細胞以及淋巴細胞的影響使得患者免疫功能受到了明顯抑制,在導致感染風險提升的同時,還會影響創(chuàng)面的修復功能;(5)侵入性操作使機體血液、組織直接暴露于病原菌環(huán)境中,失去了皮膚的免疫屏障,為病原菌的入侵降低了難度;(6)III類切口往往具有更高的污染等級,其感染率較I、II類切口顯著上升。
3.3預防對策針對影響腦出血圍術期患者感染的危險因素,筆者認為,可應用如下預防對策,以降低感染率、提高醫(yī)療質(zhì)量:(1)術前預防:急診手術室應隨時做好接診、手術準備,定期對未使用物品進行消毒、滅菌或更換,保證急診手術室的無菌環(huán)境,同時,在接到手術通知后,應立刻啟動層流設備,保證空氣潔凈;接送患者的平車是常被忽略的污染源之一[8],對平車的定期消毒也有助于防控感染質(zhì)量的提高。(2)術中控制:首先應時刻強調(diào)無菌意識,落實無菌原則,急診患者的衣物、血跡常對手術室造成污染,此時應重點關注術區(qū)、切口區(qū)域的無菌保護,同時注重污染區(qū)域的清潔;其次應避免同一團隊長時間實施急診手術,避免疲勞工作導致的各類疏忽[9];(3)術后處理:術后應立刻對手術室進行清潔,做好一次性物品的丟棄工作和反復使用物品的滅菌工作,同時,對患者的術后護理也必不可少,應根據(jù)院內(nèi)病原菌及藥敏情況注重抗菌藥物的選擇,并按照患者危險因素情況實施個體化護理[10],以確?;謴颓闆r,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年齡≥60歲、全身麻醉、合并糖尿病、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行侵入性操作、III類切口是影響腦出血圍手術期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應做好術前預防、術中控制及術后處理,嚴格落實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無菌原則,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用藥方案,盡可能降低感染的發(fā)生率,改善醫(yī)療質(zhì)量。
4參考文獻
[1]匡良洪,陳翠芳.腦出血患者醫(yī)院感染特點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6):1 161-1 162.
[2]Sykora M, Diedler J, Poli S,et al.Autonomic shift and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s after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2011,42(5): 1 218-1 223.
[3]Morgenstern LB, Hemphill JC, Anderson C,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 Stroke,2010,41(9): 2 108-2 129.
[4]張亞琴.腦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0): 954-954.
[5]Ovbiagele B, Nath A.Increasing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HIV infection[J]. Neurology,2011,76(5): 444-450.
[6]趙紅梅,王海亮,于翔,等.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氣管切開后肺內(nèi)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8):1 580-1 581.
[7]韋英海,吳振宏,張幫獻,等.住院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 22(13):2 819-2 821.
[8]Dai M,F(xiàn)reeman B,Bruno FP,et al.The novel ETA receptor antagonist HJP-272 prevents cerebral microvascular hemorrhage in cerebral malaria and synergistically improves survival in combination with an artemisinin derivative[J]. Life sciences,2012,91(13): 687-692.
[9]衣服新,張建選,孔令常.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并發(fā)癥對患者預后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1, 51(9):46-47.
[10]Carod-Artal FJ,Wichmann O,F(xiàn)arrar J,et al.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dengue virus infection[J].The Lancet Neurology,2013,12(9):906-919.
(收稿2015-03-20)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05-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