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內蒙古黨委臺辦主任 楊利民
在近期舉辦的全區(qū)臺辦主任培訓班上,自治區(qū)臺辦主任楊利民提出,做好當前全區(qū)對臺工作,要著重處理好“八個關系”、善于運用“四種工作方法”。
一是“有為”和“有位”的關系。內蒙古的對臺工作與沿海和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相比,臺胞臺屬和臺資企業(yè)等工作對象較少,但工作內容一樣不少;臺辦與其他黨政部門相比,沒有硬性指標,任務量相對較小,但政治意義更大,所謂涉臺工作無小事。所以,一方面,我們要立足現(xiàn)有的工作基礎、現(xiàn)有的工作平臺,積極主動作為,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和實實在在的業(yè)績來贏得黨委、政府的認可、重視和支持,用“有為”爭取“有位”;另一方面,還要積極爭取“有位”,在更好的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更高更大的“有為”。因而,做對臺工作,“有為”永遠是第一位的,立足本職,兢兢業(yè)業(yè),以干事創(chuàng)業(yè)為前提基礎;而后才是“有位”,為“有為”提供更大的平臺和更廣闊的空間。
二是一般工作和重點工作的關系。各級臺辦的工作職責相同,工作內容也大體相似,一般性工作是基礎,必須一絲不茍、踏踏實實做好。與此同時,各地一定要認真分析本地區(qū)的情況,從實際出發(fā),揚長避短,找準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突出重點,并全力以赴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三是干和說的關系。勤勤懇懇做事、踏踏實實做人是對對臺干部的基本要求,評價對臺工作好壞最終還是要看成果和實效,而這一切都要歸結為是否實干。崇尚實干必須成為風氣。由于對臺工作的特殊性,還要把握好“說”的分寸,嚴守紀律,嚴守規(guī)矩。應多干少說,光干不說,干成再說。
四是領唱和獨唱的關系。對臺工作是全黨、全社會的大事,不是臺辦一家的工作,不能光靠臺辦“獨唱”、“千里走單騎”,要善于發(fā)揮黨委政府工作部門和辦事機構的作用,充分調動各單位和地區(qū)部門的積極性,組織好對臺工作“大合唱”,臺辦當好“領唱”。
五是局部與全局的關系。一是服從服務于中央工作大局,對臺工作要在中央臺辦的統(tǒng)一領導下開展,必須有全國一盤棋的思想,這是大局。在做具體工作時,要立足當?shù)?,放眼全局。二是要站在全國的角度看內蒙古,把內蒙古對臺工作放到全國的工作大格局中去審視不足,查找問題,發(fā)現(xiàn)優(yōu)勢,找準突破口。
六是干和學的關系。對臺工作政治性強、政策性強,做好工作光有干勁還不夠,還要有把握方向、駕馭政策的能力,這種能力源自不斷的學習。要勤于學、善于學、邊干邊學,向書本學、實踐學,向先進地區(qū)學。
七是量力而行和盡力而為的關系?!傲苛Α?,表現(xiàn)為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是恪盡職守的實干;“盡力”是把力用好、用足,實現(xiàn)效果最大、最優(yōu)。盡力而為是負責任的態(tài)度,對于看準的事情、確定的重點工作要千方百計去完成;量力而行是科學的精神,抓工作要從實際出發(fā),不好高騖遠,做到心中有數(shù)。
八是審批和計劃的關系。赴臺審批既是權力,更是責任,不能為審批而審批,報什么就批什么,這是被動的審批。交流計劃既是審批的依據(jù),更是確定的工作重點,做好交流計劃是關鍵;審批的過程是落實交流計劃的過程,要把臺辦工作意圖通過審批貫穿到赴臺團組的整個交流活動當中。不僅要有行前教育、歸后總結,更應有交流成果的轉化跟蹤,變被動為主動,切實增強審批的計劃性和針對性。
在對臺工作方法上,要突出“四個善于”。
一是要善于借勢。對臺工作事關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這是大勢,參與、支持對臺工作是各級、各部門責無旁貸的義務;臺辦作為黨委政府的工作部門和辦事機構,貫徹執(zhí)行的是黨委政府的意圖,因此,履職盡責要理直氣壯,推動工作要借好勢。
二是要善于借力。各級臺辦作為黨委政府的工作部門和辦事機構,職能有限、掌控的資源有限,更多實質性的工作要靠其他相關單位和地區(qū)部門來做。因而,臺辦要發(fā)揮好協(xié)調組織作用,調動整合盡可能多的工作資源,推動各單位和地區(qū)部門發(fā)揮職能作用,形成對臺工作的合力。
三是善于抓亮點。各地對臺工作基礎不同,情況各異,但工作內容大體相同。如何避免“千人一面”、同質雷同、缺乏影響力,需要對臺工作者不斷深入研究當?shù)貙嶋H,發(fā)掘工作資源,在發(fā)揮特色、樹立品牌上下功夫,通過堅持不懈、全力打造,最終形成工作亮點。有關省區(qū)在這方面的生動實踐值得學習借鑒。
四是要善于抓“短板”。按照“木桶原理”,“短板”反映的是工作的最低點,即薄弱環(huán)節(jié),只有解決了薄弱環(huán)節(jié),才能提高工作的整體水平。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問題導向,認真審視梳理工作、摸清情況、找準“短板”是什么,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以“釘釘子”的精神去補“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