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和
摘要:法國社會學派的泰納認為文學藝術的產生和發(fā)展取決于種族、環(huán)境、時代三大要素:其中種族是內部主源,環(huán)境是外部壓力,而時代則是后天的動量,三者共同影響和決定著文藝的發(fā)展脈絡?!叭卣f”逐漸被介紹到現(xiàn)代的中國,中國的作家、學者、評論家都用各自的理解吸收和批判性的繼承了泰納的理論,泰納的文藝理論對現(xiàn)代中國文藝理論的建構是有重要影響的。
關鍵詞:種族;環(huán)境;時代;西學東漸;批判繼承
一、關于“三要素說”的淵源追溯
“三要素”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初,1628年法國的奧施耶在談到如何對待古典傳統(tǒng)時說:“我們必須從彼時、彼地、娛樂對象這些條件來考察他們的原理,必須有所棄取,這樣才能把它們應用于今日?!彼^“彼時、彼地、娛樂對象”,已包含了民族特性、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風尚這三大要素。此后斯達爾夫人和黑格爾等人為泰納的理論開辟了道路和奠定了基礎,只是經過了泰納才開始產生廣泛的影響。泰納不僅對三要素的基本內涵、相互關系作出了全面系統(tǒng)的論述,而且廣泛的運用與自己的文學藝術史研究之中,以新穎的方法、雄辯的論述和獨到的見解,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二、種族對文學藝術的影響
泰納認為種族是指人出生時所帶來的那些固有的和遺傳的性質,而這些性質總是跟身體的氣質與結構中各種明顯的差別結合在一起。這種遺傳的性質都因民族的不同而各異。每個人不同的特性,尤其是其種族所帶來的特性,就像人的各種特點,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顯現(xiàn)出來,對于種族對文學的影響就像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藝術和尼德蘭藝術。泰納通過意大利的藝術和尼德蘭藝術進行對比,通過對他們的介紹和比較,來顯示種族對藝術的影響。
在討論意大利藝術時,泰納就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指出其最根本的主源源于意大利種族的特點即:“意大利人的想象力是古典的,也就是拉丁式的,屬于古羅馬和古希臘人的那一類。意大利人頭腦靈活,想象力是古典的,從而有著剛強開朗的建筑,有著對稱圓潤的音樂。意大利人的聰明與靈活使他們的藝術不像德國的藝術一樣博大,但卻是明朗剛強有自己的特色。通過這種對比更顯示出意大利的種族對于其藝術的影響。
在論及尼德蘭藝術時,泰納對日耳曼人的特征做了描述:“在外貌方面,他們的肉更白更軟,眼睛通常是藍的,皮膚是可愛的粉紅色,身材以高大居多,但長得粗糙,各個部分仿佛草草塑成或隨手亂堆的,笨重而沒有風度。同樣臉上的線條也亂七八糟,尤其是荷蘭人,滿面的肉疙瘩,面骨凸出”。但是就是他們的這種面貌引伸出他們更注重事物本質的特征,日耳曼人粗糙的外表使得他們養(yǎng)成更加注重事物本質的習慣,注重真相,注重內容;他們的本能使他們不受外貌的誘惑,而鼓勵他們去揭露與挖出隱藏的東西,不怕難堪,不怕凄慘,一點細節(jié)也不刪除,不掩飾,哪怕是粗俗的丑惡的?!?/p>
對于意大利人和日耳曼人的區(qū)別,意大利人更注重形式感,更注重事物表面的宏偉與莊嚴,注重外飾的美。而尼德蘭文學正像日耳曼人的長相一樣,更深入,更刻畫事物的本質,更注重激情與現(xiàn)實。日耳曼族有其獨特的民族性格與遺傳素質,他們神情安定,脾氣冷靜,更能適應事物以便理解和控制事物。種族特征的不同使得意大利、尼德蘭的藝術各具特色。種族畢竟是一種比較遙遠的作用力,影像藝術的產生和發(fā)展在泰納認為還是有其他更為復雜的條件和因素的,比如環(huán)境。
三、環(huán)境對文學藝術的影響
泰納認為民族特征是構成精神文化的一個永恒的內在動力,環(huán)境則是構成精神文化的一種巨大的外力。在這里他所指的環(huán)境有時指的是地理環(huán)境,氣候條件,有時也指社會,他在《英國文學史,序言》中說:“有時氣候產生過影響。以日耳曼民族為一方面,以希臘民族和拉丁民族為一方面,二者之間顯示出的深刻的差異主要是由于他們所居住的國家之間的差異……有時,國家政策也起著作用,例如意大利的兩種文明就是這樣形成的,有時,社會的種種情況也會打下它們的烙印。”
就地理和氣候一方面來說,泰納在《藝術哲學》中以希臘為例:希臘的和煦的天氣使得希臘人溫和而富有藝術氣息,貧瘠的土地使得希臘人富于冒險精神,希臘半島和風麗日的鄉(xiāng)土便造就了希臘人的精神文化氣質。希臘哺育了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希臘哲學與希臘雕塑,文克爾曼認為的靜穆的偉大。希臘人對純粹的科學和抽象證據(jù)的愛好,使得他們哲學上具有包羅萬象的觀點。同時,希臘人是最好的藝術家,善于辨別抽象的關系,希臘的環(huán)境造就了希臘。社會環(huán)境是指國家政策、政治局面、軍事戰(zhàn)爭、宗教信仰等,泰納說:“某些持續(xù)的局面以及周圍的環(huán)境,頑強而巨大的壓力,被加于一個人類集體而起著作用,使得這一集體中從個別到一般都受到都會受到這種作用的塑造?!薄ED制度不僅在舞蹈上和體育上卓有成效的練就了當時的希臘人,對于戰(zhàn)爭有規(guī)律的組織使得希臘藝術充滿了尚武精神。希臘的宗教也有其特色,希臘的雕塑藝術不僅造出了人,最美的人,并且還造出了神明,而據(jù)所有古人的判斷,那些神明是希臘雕像中的杰作。
這種地理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綜合起來影響了種族的發(fā)展進而對于文學藝術的形成和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見環(huán)境也無庸置疑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四、時代對文學藝術的影響
泰納所指的時代,內容更為廣泛,包括精神意識,社會制度,政治文化等上層建筑諸因素在內,他統(tǒng)稱為“精神的氣候”——就是風俗習慣與時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氣候起著同樣的作用。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有有力的反復批評,有為生活而謀生的動力,有相互比較和渴望榮譽的人們。這些時代的精神促進了意大利的藝術的發(fā)展。還有新舊交替的政治,對于新大陸的發(fā)現(xiàn),教會與反教會的斗爭,使時代精神空前的活躍,影響了藝術的形成發(fā)展。
泰納認為時代精神影響藝術品的形成,影響藝術家及其作品,同時,藝術家背后群眾的合唱形成影響藝術的主要力量,所以不能輕視同一時代中群眾的力量。
從馬克思主義文藝學角度來看,文學藝術發(fā)展的動力是多方面的,不僅包括種族、環(huán)境和時代之類的社會因素和精神意識,還應包括藝術自身的諸多因素:諸如對民族傳統(tǒng)的繼承,杰出藝術家的開拓性創(chuàng)造,國際之間的影響借鑒等,而這一切又最終要受到社會經濟基礎的制約。當然一種理論的缺陷并不能抹殺其存在的優(yōu)越和合理性。這就要求學習接受者能夠以辯證的眼光去對待,去批判的繼承和吸收。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們現(xiàn)代一些批評理論家和學者就做到了恰到好處,沒有一昧的照搬照抄,而是結合自身的實際,批判性的吸收和采納。這種嚴謹?shù)闹螌W求學態(tài)度值得我們時下引以為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