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鎮(zhèn)
摘要:數感的形成是一個復雜、艱辛的過程,需要在較長的數學教學實踐中充分感受、把握和探索中逐漸培養(yǎng)。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深入學習理論業(yè)務知識,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將課標教材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設置有利于訓練學生數感的情境,摸索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把培養(yǎng)數感的教學任務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
關鍵詞:體驗;建立;直覺;觀察
數感主要是指關于數量關系、數與數量、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借助數感使學生明白數在實踐中的意義,從而明白如何在具體情境中的靈活應用數量關系。
新課標首次把“數感”作為數學學習的內容明確體現出來,并且把“數感”擺在十個數學核心概念中的首位,可想而知數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是新課標十分強調和重視的問題。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運用多種方式來培養(yǎng)和建立數感。所以本人結合實際,總結了如下幾個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技巧方法。
1、體驗生活,獲取數感
數學是人類對現實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一門科學,它與人類生產、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我們要從人類社會日常的生產、生活出發(fā),把抽象的數學模型建立在學生實際的生活狀態(tài)下,才能使學生真正把抽象的數學問題有效把握并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從而獲得數學能力的提升。心理學早有研究,兒童有一種天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數感不僅是學生通過后天學習得到訓練的,最關鍵的是讓學生明白自我感知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去發(fā)現、探究,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體會到數學與其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關,教會他們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釋和處理生活中的一系列問題,感受到數學的樂趣、魔力、意義和變幻莫測。通過結合課堂理論傳授,啟發(fā)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
(1)聯系身邊事,建立新結構。數學之于生活,可以說時時刻刻,方方面面皆有之。處處留意皆數學,所以我們訓練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感知身邊萬事萬物數量化的感覺。
(2)感受實例,形成直覺。在學生識數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隨口說出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數字,自己身邊熟悉的數字,讓孩子學會如何用數字表達喜歡的事物等諸如此類有益于培養(yǎng)數感的東西。如到學校操場上去做一些體育鍛煉和活動,通過一些小游戲讓學生感受一些數字所代表的實際距離,還可以組織學生到學校食堂去參觀,細心觀察各種瓜果時蔬的形狀與分量,了解各計重單位的實際重量等。讓大家說出每天上學的距離有多遠,步行或坐公車需要多少時間,讓學生說出自家住房面積的平米數,上課的教室、學校運動場、校園占地面積有多大,作業(yè)本每頁紙有多厚,對折幾十次的高度大約是多少呢。
2、真實情境,體驗數感
科學合理,符合學生實際心理需求的數學教學情境,能成功地讓學生思維變得活躍、注意力更加集中、高效的參與,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緊繃的神經放松些,神秘莫測的數感自然能夠體驗的實際些。
3、比較,培養(yǎng)學生數感
讓學生在實際學習中比較數量關系的相對大小,不僅是理解數量的實際需要,同時可以加深孩子對數量真實意義的理解與把握,使學生們在數量比較中有了多少、大小和倍數的基本認知,強化數感的培養(yǎng)。
所以,當我的學生對數量有了初識之后,通過比較使得加深學生對數量的認知,體味到數的大與小、多與少的區(qū)別,能夠以小知大,以多知少,從而辯證地看待一個數字,學生的數感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4、觀察記錄,增強學生數感
數感可以指引學生對反映事物屬性的一個或幾個方面作深入的觀察,將靜態(tài)的絕對的數學轉化為運動的、未知性的數學模型,使學生有難得的機會從事數學問題的思辨,有助于學生在增強數感的過程中體味數學的魅力,從而優(yōu)化數感。
5、相互表達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數感
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相互討論與啟迪、互相學習與借鑒,領會數字原來可以用來表示和傳遞一系列信息,讓學生們相互交流對數感的理解,開拓數學思維,加深對數量的認知,體味數學的巨大價值,從而促使數感的成形。
6、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數感。
日常中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能力還要讓學生更多地感觸與數學緊密關聯的實際問題,有目的地將待解決的問題與數量關系建立起橋梁,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與解決數感問題。
7、操作體驗,增強數感。
學生親自動手實操最能加深學生對數量的感性認識水平,是經驗不斷由表及里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將感性認識和對數字的理性認識結合起來,從而更能增強數感的培養(yǎng)。
8、各類活動,發(fā)展數感
(1)搭建平臺,感應數量
數學教師應幫助學生搭建有助于數學學習活動的平臺,輔導學生在動手實操、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學習實踐中把握數量相對關系。比如數字趣味猜謎、數學情景劇等各類活動。
(2)開放時空,感受數量。
培養(yǎng)數感的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主動走出課堂,走向外界,使之感受到數學是人們生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激勵學生在現實生活每個角落去發(fā)現數字使用數字,讓學生理解數字與我們密不可分。
9、實踐應用,發(fā)展數感
學以致用。對此,教師必須努力改變過往數學教學中的錯誤認知,多技巧訓練,重復無用功的現狀,應該多培養(yǎng)學生自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用數字表達,比區(qū)分大小,能讓學生在購買東西同時理解數字大小和數學運算的意義。
總之,數感的形成是一個復雜、艱辛的過程,需要在較長的數學教學實踐中充分感受、把握和探索中逐漸培養(yǎng)。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深入學習理論業(yè)務知識,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將課標教材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設置有利于訓練學生數感的情境,摸索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把培養(yǎng)數感的教學任務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對數的充分認知中,逐步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