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摘 要]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學校在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在課程設置中的特殊地位與作用,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闡述了自己對思想品德課中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一些淺顯的看法。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德育滲透
我國的教育目標是要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并且把德育放在了首位,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都要求滲透德育,可見,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品德課作為學校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其主要內容和重要目標?!读x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旨在促進初中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fā)展,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p>
一、教師要努力探索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必須努力探索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吸引力和說服力,增強教學效果。提高吸引力,是上好思想品德課,對學習進行品德教育的前提條件。沒有吸引力,就沒有生命力。在教學中,要努力改變一般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教學方法,要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根據(jù)教育對象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針對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例如,七年級的新生剛到一個新的學習環(huán)境,難免有不適用的地方,而且,學習科目一下子增加了不少,感覺壓力大。在教學《學習新天地》這一課時,我模仿電視臺的訪談節(jié)目,讓學生說自己的感受,說自己應對新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我給予指導、總結,最后,學生們認識到,要適應初中的生活,要減少學習的壓力,必須做學習的管理者,要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老師的教學實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僅收獲了對自己有用的知識,而且對思品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在現(xiàn)階段,課堂教學依然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是充分發(fā)揮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徑。對初中一年級學生,主要對他們進行良好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們懂得磨練意志 優(yōu)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嚴格自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社會,培養(yǎng)健全人格;使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tài)度,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對初二的學生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是他們了解法律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培養(yǎng)學生的護法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適應現(xiàn)代生活所必須的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對初三學生進行社會發(fā)展常識和基本國情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立志做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內容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寫學習心得、政治小論文、社會調查,能及時的進行思想反饋,增強德育教育效果。
三、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社會,親身體驗,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如,在學習我國的資源環(huán)境國情的內容時,我覺得只展示我收集的數(shù)據(jù)對學生來說非常遙遠,也枯燥無味,因此,我課前讓學生們自己收集數(shù)據(jù),配上說明,在課堂上展示并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樣學生就會產(chǎn)生危機感,然后,我讓學生說自己該怎么做能為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做些貢獻。一節(jié)課下來,不用老師說什么,學生們自己就有了打算和行動。校園里隨地扔垃圾或者焚燒垃圾的現(xiàn)象少多了,長流水的水龍頭也被關上了,就連灑在教室里的水也是同學們積攢的用過的廢水……這樣的德育滲透比老師在課堂上講多少遍都管用??!
四、尊重學生,注重情感教學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實踐告訴我們,尊重學生,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鑰匙。尊重學生,不僅是教師應具備的職業(yè)道德,而且是保證良好的德育效果的前提。新世紀的德育強調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精神的交匯、思想的碰撞。作為教師要發(fā)現(xiàn)或者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贊賞,予以放大,多加表揚,因為“對于教師來說,表揚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有效的形成動機的方法”;在授課中,對學生的點滴行為表示出教師個人對學生的尊重,無形中對學生的行為起到了一個引導作用。這個時候,德育滲透發(fā)揮的作用比單純的說教效果好得多。思品課 作為一門德育教育性很強的學科,對每一位思想品德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師始終以真誠、友愛之心去關心、愛護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使學生愉快地接受教師的要求和意見。在我們課堂教學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情感因素,以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支撐點,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落腳點,突出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全程優(yōu)化。思想品德課要上好,就要求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不能上成說教課,而要投入豐富的情感,把自己高尚的道德傳導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學中受到切實的感染。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素質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完成良好的心理成長,形成健康的人格,培養(yǎng)起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
五、教師要樹立自身的德育意識,發(fā)揮榜樣作用
北京師范大學的校訓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也應該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銘。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這就決定了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高尚道德的人,前提是教師本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德教師更應如此。孔子曾經(jīng)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迸囵B(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和心理素質,除了要探究更好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外,教師的德育意識在德育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影響每位同學。教師一旦具備了德育意識和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就會發(fā)自內心地對某種道德的義務形成堅定的信心和強烈的責任感,他就會堅定不移地、滿腔熱情地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履行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并且能夠在實踐中自覺地、創(chuàng)造性地激發(fā)自己的力量和才華,真正做到正確地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改變學生。 思品教師要特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發(fā)揮政治課的德育主渠道功能做貢獻
總之,思想品德課在學校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視,隨著經(jīng)濟、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網(wǎng)絡信息化的加強,紛繁復雜的文化社會思潮影響到了青少年學生,已對我國的德育教育發(fā)起了嚴峻的挑戰(zhàn)。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針對教育教學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如何在思想政治課中有效地滲透德育教學,需要我們廣大的思想品德課教師共同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1]郭小紅 品德教育,應是一段體驗之旅[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3年22期.
[2]劉驚鐸 生態(tài)體驗:道德教育的新模式[J];教育研究;200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