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玲
【摘要】心理健康對于初中生的成長是極有幫助的,健康的心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改變自身不足,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志向,而心理教學需要滲透于各科教學之中,其中也包括語文教學。要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心理教學就需要利用良好的教學手段,要從學生出發(fā),積極引導學生,改變現(xiàn)有的教學方式,要讓學生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獲取到健康的心理。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口語課堂進行良好運用,以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
【關鍵詞】初中語文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31-02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而語文教師則是以文育人。那要如何在以文育人的過程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呢?依照筆者的觀點,要利用語文課堂培育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培育心理健康的依托應該是課堂環(huán)境,教師不能夠一味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而脫離了語文教學,這樣就得不償失了。實際上良好的語文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是滲透在課堂教學之中的,要求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而且也能夠幫助學生打造健康心靈,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需要教師掌握好課堂教學的技法,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自己。
一、循循善誘,輔助發(fā)展
閱讀對于個人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是十分有利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不僅能夠陶冶身心也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正確的三觀是心理健康的基礎。但是初中學生由于自身自覺性還相對欠缺,因此不能夠很好地堅持閱讀,此時就需要教師的循循善誘,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閱讀的范圍可以適當拓寬,不能夠僅僅局限于個人興趣范圍內,這樣對于學生視野的開闊并沒有較大幫助,因此教師應當要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拓寬思維,不僅要閱讀興趣內的書籍,也應當要適當涉獵興趣外的書籍。不同的書籍呈現(xiàn)的內容是不盡相同的,古文書籍能夠提升個人的文學素養(yǎng),現(xiàn)今留存下來的都是古代優(yōu)秀的書籍,其思想內涵是積極向上的,因此教師可以選取適合初中生閱讀水平的古文書籍推薦給學生觀看,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思考,如閱讀杜甫的詩歌,就要思考杜甫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讓學生能夠體會杜甫的心理特點,即便是在自身貧寒之際也能夠心系天下,憂心人民。利用書籍的任務性格特點,不斷弘揚善念,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科學引導,磨礪意志
現(xiàn)今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相對于從前來說較為復雜,因此學生的心理變化也十分快,在學習以及生活的壓力下,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壓迫感,從而影響心理的健康發(fā)展。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語文課堂,來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從而幫助學生緩解壓力、獲得健康的心理。例如在進行古文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利用古文的中心含義來對學生進行心理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教導學生要敢于戰(zhàn)勝逆境,要能夠從逆境中走出,因為上天對于人才是十分苛求的,要成為人才就必須要勇于克服困難。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從而磨礪學生的意志,幫助學生在深入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上也能夠將課文進行實際運用。
三、審時度勢,提升能力
現(xiàn)今時代,許多學生是獨生子女,父母極為嬌慣,過度寵愛,因此個人能力相對較差,但同時性格又相對驕橫,這些學生往往不能夠承受較大挫折,在遭遇挫折時往往會退卻。這種學生在哺乳射虎后是很難立足的,因此教師應當要利用語文課堂教學來幫助學生轉變心態(tài),要求學生要學會自食其力,要懂得謙讓、善于聽取他人意見和建議。語文課本是編者經(jīng)過精心挑選匯編而成的,每篇課文都其獨特的內涵,因此語文教師應當要針對不同的課文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悉心教導,幫助學生在提升能力的同時也能夠不斷學習到新的知識。課文內容盡管表達的內容不盡相似,但是都是積極向上的,在幫助學生培育積極健康的心理方面幫助是十分大的,因此教師應當要審時度勢,積極引導學生開發(fā)自身潛能,改變自身的嬌慣特性,將自己塑造成為一個勇于挑戰(zhàn)、敢于冒險的勇士。
四、重視口語,引導成長
新課程標準對于口語教學時十分強調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并沒有重視。實際口語教學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準確地表達自己內心的苦悶,從而走出心理陰影,熱情擁抱明天,獲得健康的心理。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口語交際活動,以“成長的煩惱為主題”,將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成員都說一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煩惱,每個人都需要去表達,每個人都需要去傾聽,最終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傾訴自己的煩惱,也可以讓自己的想法被大家了解,大家一起幫助同學解決煩惱,這也能夠促使學生之間變得更為親昵,關系會變得更為融洽。當然,如果假設自己不愿意傾訴自己的煩惱,那么教師也可以設計另一個活動課堂,主體可以是“朋友,我替你說”,即幫助同學傾訴煩惱,每個人都說出自己好朋友的煩惱,大家一起幫助她解決問題,這實際也是提升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幫助學生解決了問題,從而獲得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
五、用心聆聽,善于觀察
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教師的積極關注,教師的關注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陰影。這就需要教師學會聆聽,要用心聆聽學生的煩惱,細致地觀察學生的變化,當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生滿面愁容時,教師應當要主動詢問,從而幫助學生走出陰影,在向學生講述道理時也可以利用課文作為例子對學生進行教導。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心理,但是這個塑造過程相對漫長,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對于如何利用語文課堂培育學生健康心理,以上就是筆者的觀點,還存在不足的地方,要獲取更好的方法,還需要教師不斷努力去探究。
參考文獻:
[1]張玲等著.心理健康研究與指導[M].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
[2]韓雪屏著.語文教育的心理學原理[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3]周慶元著.中學語文教育心理研究[M]. 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