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野
【摘 要】 目的:觀察經傷椎椎體內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統(tǒng)內固定聯(lián)合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3)和觀察組(n=42)。對照組行跨傷椎椎弓根系統(tǒng)內固定術治療;觀察組行經傷椎椎體內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統(tǒng)內固定聯(lián)合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術中出血總量、術前和術后1周傷椎前緣高度、術前和術后1周后凸Cobb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手術時長明顯短于觀察組(P<0.05)。觀察組術后6個月和12個月的傷椎前緣高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后凸Cobb角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結論:經傷椎椎體內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統(tǒng)內固定聯(lián)合治療胸腰椎骨折效果確切,術后恢復效果佳。
【關鍵詞】 胸腰椎骨折;經傷椎椎體內植骨;后路椎弓根系統(tǒng);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R683.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6-0096-02
胸腰椎骨折是指病人胸腰椎骨質被外力連續(xù)性破壞,約67.0%脊柱骨折為胸腰段骨折,其中約74.0%胸腰椎骨折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神經損傷,影響其神經功能[1]。胸腰椎骨折的治療,早期主要采取手術內固定等方法治療。本文為尋找更合適的治療方案,采用經傷椎椎體內植骨聯(lián)合后路椎弓根系統(tǒng)內固定治療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觀察其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3)和觀察組(n=42)。對照組男28例,女15例,年齡在21~64歲間,平均年齡(41.5±4.8)歲;高處墜落傷7例,砸傷24例,車禍傷12例;Denis骨折分類:屈曲分離型9例,屈曲壓縮型20例,爆裂骨折型14例。觀察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41.1±5.2)歲;高處墜落傷8例,砸傷22例,車禍傷12例;Denis骨折分類:屈曲分離型9例,屈曲壓縮型19例,爆裂骨折型14例。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①經X線片、CT等確診為胸腰椎骨折者;②精神正常者;③首次確診者;④治療依從性高;⑤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婦女;②聽力、智力或者精神等異常者;③正在參與其他臨床研究者;④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⑤臨床資料丟失者。
1.4 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全麻,取俯臥位,懸空其腹部,以傷椎棘突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充分顯露傷椎以及其相鄰椎板和關節(jié)突,手術過程中采取C臂透視定位傷椎、上下椎弓根進釘點位,常規(guī)置釘。對照組行跨傷椎椎弓根系統(tǒng)內固定術治療:完成置釘之后,小心安放縱桿并將其撐開,盡可能恢復患者椎體前緣高度,然后行固定節(jié)段關節(jié)間植骨融合,椎管存在顯著占位或者神經癥狀者,可以給予全椎板切除減壓。觀察組行經傷椎椎體內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統(tǒng)內固定聯(lián)合治療:取60mm開路椎、65mm開路椎以及70mm開路椎分別經患者傷椎雙側椎弓根開路直到椎體前緣約1/3,小心取出開路器,然后放入漏斗形植骨工具,于患者雙側椎弓根處植入同種異體骨,與此同時常規(guī)在傷椎上、下椎體置釘,小心安放縱桿并將其撐開,復位固定傷椎前中柱。完成手術后,所有患者行72h抗感染治療,若術后48h引流量低于30ml,則可以拔除引流管。
1.5 觀察指標 ①手術指標: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②術前和術后1周、6個月、12個月傷椎前緣高度;③術前和術后1周、6個月、12個月的后凸Cobb角。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計量資料分別采取百分率和(x[TX-*3]±s)表示,檢驗方法分別為χ2檢驗和t檢驗。P<0.05時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對照組手術時長明顯短于觀察組(P<0.05);兩組術中出血總量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手術前后傷椎前緣高度比較 兩組術前和術后1周傷椎前緣高度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6個月和12個月傷椎前緣高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手術前后后凸Cobb角比較 兩組術前和術后1周后凸Cobb角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6個月和12個月的后凸Cobb角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胸腰椎骨折傳統(tǒng)跨傷椎后路固定治療時,由于傷椎骨折后椎體皮質骨內松質骨處于壓縮狀態(tài),通過后路椎弓根釘固定并給予撐開復位之后,可以顯著恢復椎體高度,但是沒有恢復傷椎內松質骨高度,于傷椎內會出現(xiàn)較大空隙,椎體容易發(fā)生“蛋殼”式變化,在恢復過程時由于纖維結締組織充填,無法達到骨性愈合效果,導致椎弓根釘系統(tǒng)出現(xiàn)應力集中,容易發(fā)生斷釘、螺釘松動、后凸畸形、Cobb角增大等各種并發(fā)癥[2-3]。椎弓根系統(tǒng)內固定能夠給傷椎提供及時穩(wěn)定,獲得較好的生物力學環(huán)境。依據(jù)Denis三柱理論,在恢復傷椎高度后,植入自體棘突或者同種異體骨后,能夠顯著縮小甚至可以消除“蛋殼”式變化,增強椎體強度,提高前柱、中柱穩(wěn)定性;且植骨后,移植骨和受區(qū)骨質間存在豐富血運,可以為后期骨性恢復提供良好的恢復條件[4]。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經傷椎椎弓根植骨聯(lián)合椎弓根系統(tǒng)內固定治療后,術后6個月和12個月的傷椎前緣高度、Cobb角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觀察組治療方案可以為脊柱三柱穩(wěn)定提供較佳的力學基礎,為骨折恢復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經傷椎椎體內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統(tǒng)內固定聯(lián)合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確切,術后恢復效果佳,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江欽文,王佳鑫,黃濟嘉,等.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4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5,8(6):69,71.
[2]胡海剛,譚倫,林旭,等.經傷椎椎弓根植骨置釘后路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1,21(8):663-668.
[3]劉名晉.不同固定方式治療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效果比較[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5,(12):1839-1841.
[4]林陽,潘劍成,張宗明,等.經傷椎椎體內植骨聯(lián)合后路椎弓根系統(tǒng)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臨床療效研究[J].河北醫(yī)學,2015,(6):1000-1003.
(收稿日期: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