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 霞,丁 彬
(東華大學 紡織學院,上海 201620)
?
“紡紗學”課程全英語教學的探討與思考
印 霞,丁 彬
(東華大學 紡織學院,上海 201620)
對“紡紗學”課程全英語教學的教材建設、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進行探討,提出開發(fā)本土化的全英語教材、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采取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和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等措施,同時對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也進行了討論。
“紡紗學”課程;全英語教學;教育國際化
中國正由世界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邁進,紡織品對外貿易以及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將進一步擴大和深化,迫切需要既精通紡織專業(yè)知識又具有相當外語水平的綜合型紡織專業(yè)人才。因此,紡織工程專業(yè)課開展全英語教學勢在必行。近年來我國多所紡織高校陸續(xù)在這方面進行了嘗試,大多數是以開設雙語課程作為起步。我校(東華大學)紡織工程專業(yè)設立了專門的實驗班,招收對英語授課感興趣且英語功底較好的學生,他們與普通班學生分開上課,接受的全套專業(yè)課都是雙語授課。目前,該實驗班已連續(xù)招收5屆學生,教學效果顯著且學生反映良好。
“紡紗學” 是紡織工程專業(yè)的基礎平臺課之一,是面向本科生所有專業(yè)方向(包括針織服裝、紡織品設計、紡織品檢驗與商務、紡織國際貿易和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的必修課,為學生學習后續(xù)專業(yè)課程打下必要的知識基礎和理論基礎,也為研究生開展相關方面的科學研究奠定重要的專業(yè)基礎,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本文在該實驗班開展“紡紗學”課程全英語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對教材建設、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方面談一些體會和建議,為今后實驗班專業(yè)課從雙語教學到全英語教學的順利過渡做好準備。
采用優(yōu)秀的英語教材是提高全英語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國外原版英語教材具有英語語言準確規(guī)范、內容科學系統等優(yōu)點,但其缺點也較為明顯,如專業(yè)課中涉及的有些國家標準和行業(yè)規(guī)范與國內標準不盡相同,度量衡單位的使用不同; 教材編寫模式與我國現有規(guī)劃教材差別較大,不符合我國學生的閱讀習慣;原版教材價格昂貴,學生經濟上難以承受等[1]。因此,我們認為將原版教材與中文教材相結合,融合中西教材編排特色,同時搜集與課程內容相關并能反映學科前沿的外文文獻進行編譯,開發(fā)出本土化的《紡紗學》全英語教材(其中對某些專業(yè)詞匯、術語和疑難詞匯做適當的中文注釋,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將更適合中國學生理解吸收,在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另外,“紡紗學”是一門注重設備和工藝過程的課程,實驗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必不可少。目前實驗用英語教材或指導書異常缺乏,可由任課教師根據課程進度安排自行編寫實驗手冊。實驗手冊還可附帶光盤資料,涵蓋紡紗各個工藝過程的動畫和英語講解,幫助學生更形象直觀地掌握專業(yè)知識。
1. 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
對于一貫接受中文授課的本科生來說,開展全英語專業(yè)課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2]。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他們更快更好地適應全英語授課,逐漸地習慣用英語思維,輕松自如地掌握專業(yè)知識。在每次上課開始的前5~10分鐘,可以用英語聊一些有趣的生活話題,句式用詞簡單易懂,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調動起課堂的英語應用氣氛,然后自然過渡到專業(yè)課教學內容。在學期開始的前幾周,教師主要使用慢速英語講授課程,每次上課先列出核心詞匯及中文解釋,盡量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反復講解,力求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完全掌握每節(jié)課的重點。課后的作業(yè)簡單易答,并經常表揚學生在課堂及作業(yè)上取得的每一點進步,讓學生感到英語學習并沒有那么難,以建立學生全英語學習的自信心。之后的幾周,課堂上不再對專業(yè)詞匯進行中文解釋,而是鼓勵學生自己去查閱紡織專業(yè)詞典,課前就熟悉相關詞匯。課堂上教師可做些簡單的提問,鼓勵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逐漸習慣用英語思維。在此之后,教師再在課堂上引入問答、討論等難度較高的教學方式,并增加作業(yè)的難度和深度,促進學生深入了解專業(yè)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教師要做到經常鼓勵和表揚學生,維持學生全英語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專業(yè)知識。
2. 采取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
綜合應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包括PPT課件、動畫、教學短片、工廠實拍視頻等,將專業(yè)知識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形成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對名詞術語和工藝過程更易理解。PPT課件主要是按照紡紗工藝路線的順序講解專業(yè)術語、設備機構和工藝原理等,讓學生對紡紗過程有充分的理論認識;動畫可以形象地展示各個工序的動態(tài)工作過程,對理論講解難以理解的部分是一個有效的補充,在課堂上深受學生的普遍喜愛;教學短片一般是由科研院所或者設備廠商制作的針對某個特定工序的視頻,視頻清晰、解說細致,并且能反映當下最新最前沿的紡紗設備和技術;工廠實拍視頻則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地觀察工廠,幫助他們了解實際工廠里整個紡紗生產流程的裝備、規(guī)模及運行情況。在理論講解部分,可以多結合生活中的形象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比如講到紡紗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工序——梳理,梳理機梳理纖維的過程與梳頭發(fā)的原理相似,可以舉女生梳頭發(fā)的例子來講解,一方面生活中實例的英語表達比較好懂,另一方面這樣講解形象,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課堂上還需加強與學生互動,采用提問、討論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在加深他們對專業(yè)知識理解的同時強化英語交流能力。
在課堂之外,建立“紡紗學”全英語課程網站,上傳與課程相關的包括PPT課件、動畫、視頻等資料,以及對學生理解課程有幫助的參考資料,使學生隨時可以獲取相關資源。還可以利用電子郵箱、QQ群、微信群等與學生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和答疑,幫助學生解答專業(yè)課知識、學習方法以及學習過程中的任何疑惑,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心理動態(tài),及時調整講課方式,以便有效提高全英語教學的效果。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準確、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考核環(huán)節(jié)采用了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比如,學生課堂上的表現包括考勤、回答問題、參與討論等占課程總成績的10%;實驗環(huán)節(jié)占總成績的20%;學期后期布置一個大作業(yè),占總成績的30%,大作業(yè)的形式可以是撰寫一篇全英語小論文,也可以出幾個小題目,學生通過查閱外文資料,然后構思、設計和制作全英語 PPT ,并作5分鐘課上報告,還可以是學生分組在紡紗小樣機上完成試紡任務等形式來考核;期末的全英語閉卷考試占總成績的40%。學生的最終成績由多個部分組成,既能較全面地評價學生掌握和運用專業(yè)知識的能力,也能夠增強學生對整個課程考核的信心,尤其是對于那些不擅長閉卷考試的學生。
1. “紡紗學”全英語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
由于“紡紗學”課程中涉及到較多的專業(yè)術語和工藝原理,最好在全英語“紡紗學”課之前,開設一些淺顯易懂的或者基礎類專業(yè)課程的全英語教學,比如“紡織導論”“紡織材料”等,使學生在學習“紡紗學”課程之前對部分專業(yè)術語和知識有所了解,降低“紡紗學”全英語教學的難度,且有助于后續(xù)專業(yè)平臺課程全英語授課的全面開展。這就要求在全英語紡織專業(yè)課程的安排上遵循由淺入深、由基礎到專業(yè)的原則,循序漸進地完成紡織專業(yè)課從雙語教學到全英語教學的過渡。
2. 專業(yè)課教學和語言教學不要本末倒置
開展紡織學科專業(yè)課的全英語教學,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既精通紡織專業(yè)知識又具有相當外語水平的綜合型紡織人才。精通紡織專業(yè)知識是首要任務,因此,全英語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講授專業(yè)知識上,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在專業(yè)上用英語思維及英語交流的能力。在全英語教學中,英語只是手段,傳授專業(yè)知識才是目的。即首先要讓學生聽懂教師講的是什么,然后才是能夠用英語表達。如果過度強調英語的學習,一味增加英語教學的比重,那么不僅會造成學生對專業(yè)知識一知半解,還會打擊學生全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違背了全英語教學的初衷。
3. 課程難點的講解可以適當摻雜中文
“紡紗學”是一門偏工程的專業(yè)平臺課, 包含眾多工序的工藝原理和加工過程, 設備運轉
和加工過程往往是“動態(tài)”的,涉及的不是一個個孤立的專業(yè)詞匯,而是一連串術語和詞匯,如果僅僅是詞對詞地翻譯成中文,會造成描述的支離破碎,從而影響學生對整個過程的理解。因此,對于某些課程難點,建議運用簡短精煉的漢語結合圖片、動畫和視頻先講解,然后再引入涉及到的專業(yè)詞匯和術語,最終過渡到使學生接受對整個過程的英語描述。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校紡織學院實驗班雙語教學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不少學生畢業(yè)后去外企工作或出國留學,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能力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為了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培養(yǎng)具有國際交際能力、競爭能力的紡織專業(yè)人才,全英語專業(yè)課教學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雖然在該實驗班開展“紡紗學”課程全英語教學實踐獲得了一定成效,但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還有不少問題需要探索和解決。相信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能夠逐步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紡紗學”課程全英語教學方法,最終實現國際化綜合型紡織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
[1] 樊習英,鄭建國. 高校本土化雙語教學模式的構建[J]. 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6 (3) : 66-69.
[2] 王今越,范堯,高建磊. 高校雙語教學開展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J]. 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09 (2):72-74.
2015年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語教學課程建設項目(X11011502)
印 霞(1984—),女,江蘇泰州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E-mail:xyin@dhu.edu.cn
丁 彬,E-mail:bingding@dhu.edu.cn
G642.0
A
2095-3860(2016)05-04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