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彤
(貴州師范大學 貴州 貴陽 550001)
?
貧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問題分析
羅曉彤
(貴州師范大學 貴州 貴陽 550001)
在貧困差距逐漸加大的中國社會中,貧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凸顯。政府以及一些慈善機構比較關注貧困家庭子女的身體健康問題,往往會忽視貧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本文中,筆者通過閱讀大量文獻并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簡要敘述貧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探究導致貧困家庭子女“心理貧困”的誘因,并從社會、學校、家庭三個方面幫助貧困家庭子女走出心理問題的困境。
貧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
(一)自卑,孤僻
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當代社會中,經(jīng)濟實力較差的貧困家庭,由于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收入,生活往往舉步維艱,父母及其子女的心理容易出現(xiàn)一些問題。父母在外受到冷眼與歧視,回到家便將他們怨氣撒在年幼的孩子身上或者跟孩子傳授消極的生活感悟,使孩子由貧困產(chǎn)生的自卑感越來越嚴重。此外,孩子步入社會后,會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使他們覺得自己的學習條件、生活環(huán)境等各個方面都不如人,產(chǎn)生強烈的自卑感。不敢跟穿著好的人接觸,怕遭人嫌棄,在外面也不敢提及父母的工作,不愿讓父母去學校接送,怕同學看到穿著破爛的父母而嫌棄自己。
(二)敏感,多疑
由于強烈的自卑心態(tài),害怕自己的處境被人議論。所以在看到其他孩子聚在一起討論問題時,總會猜想是不是在議論自己,會悄悄的跑到角落哭泣。老師在跟其他同學談話時,又會猜疑老師偏心,只喜歡有錢人的孩子,對老師產(chǎn)生厭惡而不好好學習,嚴重影響學業(yè)。有時在電視上會看到因為家庭困難,母親拋下孩子離家出走的劇情,在家庭生活中就會猜疑父母親是不是將會拋棄自己,生活會不會變得更加不如意。猜疑心越來越重,心理負擔也越來越重,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有的會悄悄的找個安靜無人的地方大喊宣泄,有的找不到宣泄的途徑,所有的負擔會在心理堆積,日積月累,孩子心里藏的東西越來越多,內(nèi)心世界越來越壓抑,生活中很少露出天真活潑的笑容,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反而更多的是為了改善家庭的現(xiàn)狀,不停的努力賺錢,身心受到很大的傷害。性格上表現(xiàn)得極端,對自己的未來生活、婚姻等埋下隱患。
(三)壓抑,脆弱
家庭的壓力,社會的壓力,自身的壓力像三座大山壓在孩子身上,攻擊著他們的內(nèi)心,壓制著原本的快樂,使他們的心理慢慢產(chǎn)生壓抑的狀態(tài)。但孩子終究是不成熟的,心中壓制的東西多了,找不到宣泄的正規(guī)渠道,就會采取一些不恰當?shù)姆绞剑热纾何鼰?、喝酒、打架、斗毆、拉幫結派等形式來發(fā)泄,對自身,家庭,社會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甚至導致無法彌補的嚴重后果。
(四)自控力差,人際關系緊張
貧困家庭的父母幾乎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對孩子的教育重視度較低。在家里,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幾乎都是自己一個人完成,長期下來,沒有人監(jiān)督管理,孩子由著自己的性子,隨心所欲的生活。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不僅不利于學校的學習,更不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抱怨,消極,生活態(tài)度轉變
在多媒體迅猛發(fā)達的今天,很多違法犯罪的事例在網(wǎng)上曝光。其中,不乏很多貧困家庭出生的孩子,他們之所以走向犯罪的道路,就是因為長期抱怨生活的差距,消極的看待事物,進而轉變生活態(tài)度,心理畸形發(fā)展。
(一)社會因素
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廣泛傳播,孩子從側面了解的諸如社會分配不公、因貧困導致的情感危機,信任危機等都沒有得到正確途徑的引導。另外,很多不良的社會風氣,比如:各大娛樂場所KTV的盛行,讓人們沉迷于毫無壓力的夜生活中,不思進取;鄉(xiāng)鎮(zhèn)黑網(wǎng)吧的猖獗,孩子不需要身份證就能進入,打游戲、聊天、進入虛擬的世界不知醒悟,不僅影響孩子幼小的心靈,分不清現(xiàn)實與虛幻,也使他們對虛擬的生活產(chǎn)生依賴,對現(xiàn)實生活感到無所適從,害怕走進社會,產(chǎn)生極強的恐慌感和排斥感,極易對社會失去信心。孩子們在心理層面承受的這些壓力實在讓人擔憂。
(二)學校因素
學校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F(xiàn)在普及的九年義務教育,讓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享受上學的快樂。但是,由于高校學費較高和畢業(yè)生工作難找,越來越多的貧困生因為沒錢上不了大學,即使借了貸款上了大學又擔心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4年的大學白讀了,學費生活費白花了,另外還欠了國家貸款,背負一身的債,倒不如早點進入社會找工作,也能早點在社會上立足。受這種讀書無用論的影響,讓他們在求知和求職兩者之間徘徊。矛盾、困惑充斥他們的情感,對未來和前途感到迷茫,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壓抑感增強。
(三)家庭因素
許多貧困家庭的父母文化程度低,根據(jù)《淺談對農(nóng)民工子女心理問題的家庭因素的分析及對策》中的數(shù)據(jù)顯示:農(nóng)民工子女中父母文盲或小學文化程度的有29%,初中63.1%,高中以上6.5%,大學0.8%。父母文化程度低,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粗暴,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在子女的教育過程中,父母會不問清原因,一開始就是打罵,哭訴自己在外上班是多么不容易,孩子對不起自己的一片苦心等等。這不僅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還讓孩子對父母在外的遭遇感到痛心卻無能為力,使他們心理負擔加重,更加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一)社會方面
從解決經(jīng)濟困難上來說,社會應該為貧困家庭的成員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勞動工資也應該有所上漲,讓他們的生活水平提升。另外對于地區(qū)資源受限的區(qū)域應該開發(fā)當?shù)氐倪m當資源,因地制宜,適當提升當?shù)毓S的員工工資,人們也就不會外出打工,減少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讓父母能夠在當?shù)赜泄ぷ饕材苷疹櫤煤⒆?,減少孩子因失去父母陪伴而導致的心理創(chuàng)傷。
對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導致的貧困,國家,社會應該做好應對工作,讓居民得到正當?shù)难a貼。
(二)學校方面
學校是孩子一天中待的最長的地方,他們在這兒接受科學文化、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的教育。學校教育對于解決孩子的心理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每天跟孩子接觸最多,應該充分了解班上孩子的狀況,給他們正確的人生指導。班主任在班上要宣傳尊重、公平、自信等積極生活態(tài)度,讓孩子們互幫互助,不歧視不欺負家庭貧困的孩子,給他們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
學校心理教師需開展心理輔導,讓孩子們在心理課上表達自己,關愛同學,信任同學,對于不愿在公共場所說出自己心理問題孩子,學校應該開展一對一的心理輔導,給貧困家庭孩子提供更好的平臺解決心理所壓抑的情緒。
(三)家庭方面
家庭生活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心理的形成與家庭教育存在著直接的聯(lián)系。父母應該做好子女的第一任教師,讓孩子感覺到更多的關愛。父母要以自己的行為做好表率作用,父母要善于用合適的方式方法來引導孩子在艱難的道路上奮發(fā)向上,做事勤勤懇懇,不好吃懶做,讓他們看到未來然很美,不嫌棄自己的處境,要逆境而上,讓家庭生活更加的充滿生機。
貧困家庭的貧苦生活常常會給孩子帶來眾多的苦與樂。這種苦樂不論是體現(xiàn)在身體上的還是隱含在心理上,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與重視。都需要我們?nèi)巳双I出一份愛,造就他們美好的明天。同時,也能營造出更加美好和諧的社會生活。
羅曉彤(1992.07—),女,漢族,貴州清鎮(zhèn)人,碩士研究生在讀,貴州師范大學,學科教學(生物)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