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qū)寶塔小學 柏春花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張霧東
?
讓學生快樂當“編劇”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qū)寶塔小學 柏春花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張霧東
《三顧茅廬》(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是一則歷史故事,講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作為語文老師,當拿到這篇課文是,我不禁眼前一亮,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遙想一千八百年前,求賢若渴的劉備三顧茅廬,終于求得曠世奇才諸葛亮出山相助,拉開了三國鼎立的序幕。此后,舌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高潮迭起,精彩紛呈,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徜徉在《三國演義》的世界里。而本文正是引領學生走進《三國演義》的好機會,我們不妨效仿古人也來個“三顧”:學習課文,這是“一顧”;改編課文,此乃“二顧”;表演課文,是謂“三顧”也。在學生學習了文本的基礎上,第二課時教學中,筆者進行了歡樂喜劇,編演的嘗試。
小學生好玩愛動,具有較強烈的表演欲和潛在的表演天賦。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為此,上課伊始,我組織學生演一演,猜一猜。
(黑板上出示詞語:嚷道 生氣答應 恭恭敬敬)
師:大家喜歡玩游戲嗎?(喜歡)那我們先來玩?zhèn)€“我來演,你來猜”的游戲,請一個同學來表演,其他同學猜一猜他演的是黑板上的哪一個詞語?
學生興致高昂,踴躍舉手表演,競猜。
師:加大點難度,誰來挑戰(zhàn)一下一邊想象,一邊表演,讓大家猜猜你演的是哪個詞?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薄拔闯汕{(diào)先有情”,演一演,猜一猜的環(huán)節(jié)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通過對文中“嚷道”“生氣”“答應”“恭恭敬敬”的演繹又讓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這些詞語的理解,為后面編演劇本作了鋪墊。
文本描寫本身具有強烈的沖擊力,但對于更注重形象感知小學生來說,如何才能將文本變得立體起來,使他們真切地感受文本的魅力呢?我想到了課文劇。所謂課本劇就是把課文中敘事性的文章改編為戲劇形式,以戲劇語言來表達文章主題?!度櫭]》這篇課文是學生耳熟能詳?shù)臍v史故事,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jié)生動,深受學生喜愛,因此,適于將課文變成劇本進行表演。所以,我采用了化靜為動,玩轉劇本的策略。
師:下面我來考驗考驗大家,迅速拿出學習紙,仔細看看我們今天學的課本劇和以前的有什么不一樣?看看誰的反應快。
時間:三國時某天
地點:劉備的府中、諸葛亮的茅屋中
人物:劉備:三國時期的蜀漢王
張飛:劉備的生死之交,結拜兄弟
關羽:劉備的生死之交,結拜兄弟
諸葛亮:無所不曉料事如神的曠世奇才,號稱臥龍仙
【幕起,劉備、張 飛、關羽三人站在府中的客廳里】
劉備:今日天氣尚好,何不再去孔明先生家拜訪一趟?
張飛:哼?。夂艉舻兀┐舜畏覆恢蟾缬H自去,他若不來,小弟只要用一根麻繩就能將他捆來?。〒]了揮拳頭)
劉備:小弟,你一點也不懂得尊重人才,(生氣地)依我看,這次出行你就不必去了!
張飛 :大哥你莫生氣嘛!我這不是替你著急嗎!我不再無禮不就是了?
劉備:不行?。▓詻Q地搖頭)
張飛:大哥,小弟真的不會再犯了,不然我向天起誓,我張……(舉右手作發(fā)誓狀)
劉備:(不放心的)行了行了!小弟你去后定要注意禮節(jié)呀!
通過閱讀、思考、比較,學生對劇本的特點有了一定的了解。前面的時間、地點、人物,包括方括號、圓括號內(nèi)的部分叫做舞臺說明,念臺詞的時候,不能把它讀出來。隨后在熟悉劇本臺詞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抓住關鍵詞演好人物。
師:要演得走心,注意看圓括號里的提示,看看你們明白了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
師:括號里的提示語很簡練,表演時要加上想象,這樣簡簡單單的提示語就變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學生抓住人物特征和身份自由練習。
師:白玉蘭獎是中國最高的話劇獎,有誰想得“白玉蘭獎”的?
兩個學生一人演張飛,一人演劉備,表演劇本的第一幕。
我國著名戲劇作家曹禺曾說:“學生參加演習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演戲里的人,就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和情感,要具備活潑生動的想象?!本o扣文本描述,將之轉化為劇本,進行玩轉表演,學生特別喜歡這種形式,思維的火花閃耀碰撞,表演中更進一步走進了文中人物,文本變得立體豐滿,將課堂不斷向縱深推進!
明確寫法是為了讓寫法為我所用。四年級學生通過上面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對改編劇本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何將之運用起來,仍需教師輔導,搭梯借力。
師:一般來說,寫心里想法,我們可以這樣寫——劉備心里暗暗地想……這里為什么不用劉備想,而是劉備說?
生:這樣有利于表演,想的話就表演不出來了。
師:你發(fā)現(xiàn)了劇本的秘密,劇本的每句話都是為了方便大家演的。
(出示課文《三顧茅廬》第三自然段中寫景的句子。)
師:這段話最有可能是三兄弟中誰說的話?說說你的理由?
生:我覺得是劉備說的。因為張飛粗魯肯定不會注意這些美麗的景色。
……
師:文本的語言和劇本的語言還是有區(qū)別的,改成劇本的語言要方便演員演,更加口語化,讓人一聽就懂,把課文的語言試著改改。
學生獨立改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苯虒W中,我由扶到放,一步一步指導學生對怎樣把課文語言改編成劇本進行遷移實練,學生在表演練習,思考交流的基礎上加強了對劇本改編的感悟,最后再進行小練筆。這樣的設計讓課堂學習落到實處,起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通過編劇,讓課文中的文字流淌筆尖,形成一幕幕可觀可感的生動畫面;通過表演,讓課文中的人物躍出紙面,成為一個個觸手可及的藝術形象。課本劇表演將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啟發(fā)了學生潛在的智力,促使孩子的思維發(fā)展,激勵、喚醒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鼓舞他們積極地投身到語文實踐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