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ū)O啟菲
?
小眾之美
◎?qū)O啟菲
不依傍,不附和,不諂媚,是小眾之美的本質(zhì)。
繾綣了一時,即可當(dāng)作被愛了一世。
生命伊始,蓋世的凜凜風(fēng)華,即把世俗的塵埃沙礫秒殺。
曾經(jīng)失戀,坐街頭狂怒叫,曠世的紛擾憤然將身心滅卻,經(jīng)過四個月痛苦的洗禮,犀利又是新生。受到小眾哲學(xué)的影響,不把世間的快餐式愛戀放在心上,于是有了一種新的暗戀。有一種浮光掠金,叫做魔力胭脂。
身心的安泰固然重要,也曾聽說,脾氣有多好命就有多好,但是紛然擾攘之際焉能沒有一場天翻地覆的浩劫和爆發(fā)?這火花,這煙霧繚繞就是一種小眾之美。
要做魔力胭脂,需要時間的砥礪和磨礪。所有相知相守相惜相伴相哀仿佛防腐劑和濕稠作的斗爭,一切委婉圓滑精明靜謐的力道不及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初始之心。
張愛玲是懂得小眾之美的,她的搖曳的孤獨和古怪耀眼而艷世,殤也是陸離而悲憫的,人道薄涼寡情是她的常態(tài),孰料驀然回首,卻是一片風(fēng)日灑然的赤子真心,只不過,她沒有救世的熱情,只有旁觀者的凄清神態(tài),哪怕蠟炬成灰淚始干。
青春的拉鋸戰(zhàn),最終證明不過是無聊的霧里看花,那些拉拉扯扯,纏纏綿綿,故作姿態(tài),以退為進,孱弱矯揉,無力而造作,哪里算得上真如本性的小眾之美?
黛玉說過,我為的是我的心,人的思想乃是感情一世的坐標(biāo),哪怕迷離,哪怕悲浮,哪怕凄迷委婉,也要有性靈的背負(fù),異端和肆無忌憚最是文學(xué)的殷麗之花,姹紫嫣紅,杳杳皎皎,猶如月魄。
孤芳自賞不是對四面八方的拒絕,而是一種對于程式化塵世的齟齬,當(dāng)人的價值和本性沒有保障和恪守的年代,如何能要求妖情瀲滟的生命對榮華作揖隨一世逐波而流?
小眾之美在于一種精神的弧度,不期待熙熙攘攘能給自己一個終極的解釋,不求土壤能給予生命的安慰和凝結(jié),一種凝聚力完全在于自身的修身養(yǎng)性,不汲汲于富貴,從情場的幻變中抽身而退,哪怕惆悵也要顧及身心的命脈。
小眾之美在于風(fēng)華,英姿流線的靈祗,箭離弦而不管不顧。在自愛的層面上寧愿做一尾深摯而缺氧的魚,唯美的游弋,不揣度,不猶疑,不悔恨,不流離。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小眾之美正是要求個體超越審美,超越照度而尋覓一種綿密的情態(tài)。于興觀群怨之外覓得一方觀照陸離的土壤,讓大音希聲,秋葉之潸然和靜美點染自身的靈照和空間。
日本的大導(dǎo)演增村保造是最懂得女性的小眾之美的,他將各色或不追惜往事,或不貪慕權(quán)勢的性情女子刻畫得入木三分,她們往往擺脫不了自身的困惑,也不期待男子愛情寶典的狐疑般的教化,只是將一脈風(fēng)華寂寂點燃,于喑啞失語的世界中追覓自身的空間和魅力。
和塵世的距離,造就了小眾之美。
(責(zé)任編輯 劉月嬌)
孫啟菲,筆名沈園清客,1988年出生于江蘇南京,先后獲得澳門大學(xué)文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美國布法羅大學(xué)比較文學(xué)系碩士學(xué)位,本科期間曾于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修學(xué)半年。個人座右銘是“滄海流枯,頑石塵化,微命若縷,赤心如炬”。喜愛從行文、情致、風(fēng)骨等處構(gòu)思著筆,將心浸沒在柔暈的迷波中,恣意地?fù)肀郏瑩肀ё匀?,以期通過執(zhí)著而不黏膩、雅馴而又通脫的文字,踐行對個體生命的尊嚴(yán)和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