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煜
?
清華簡所見國族名與《左傳》合證*
李煜
摘要:清華簡價值連城,其中多為經(jīng)、史類典籍,足以同傳世先秦古書合證。經(jīng)搜集目前所公布的清華簡第一至五輯中出現(xiàn)之國族名,取與《左傳》比照合觀,箋同證異,可以豐富對先秦國族名的認識,于先秦史、漢語史及文獻學研究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清華簡;《系年》;《左傳》;國族名
清華簡多為經(jīng)、史類典籍,對于古史研究有重要意義,尤其是第二輯公布的《系年》*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貳),上海:中西書局,2011年。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即印證和補充《春秋》經(jīng)傳,特別是《左傳》、《國語》的記載?!?李學勤:《〈系年〉出版的重要意義》,載氏著《夏商周文明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220頁;原載《邯鄲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系2011年12月19日在“《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第二輯成果發(fā)布暨學術座談會”上的介紹辭。本文以《系年》一文中所出現(xiàn)的國族名為主,并搜羅清華簡第一輯至第五輯*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壹—伍),上海:中西書局,2010—2015年。文中引用整理者說法,不再一一加注。其他簡文出現(xiàn)的國族名,取與《左傳》*本文所引《左傳》依據(jù)十三經(jīng)注疏本,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本;注釋參考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文中引用楊說隨文標出頁碼,不再一一加注。合證,箋同證異,或補《左傳》記載之不足,以豐富我們對先秦國族名的認識,對先秦史、漢語史及文獻學研究而言,不無一定的參考價值。
夏,夏國、夏朝。清華簡多作“夏”,《尹至》簡1:“惟尹自(夏)徂亳?!?本文引用簡文除討論之字外,皆用寬式釋文。又稱“有夏”,《湯處于湯丘》簡12:“又(有)(夏)之德何若哉?”又稱“其有夏”,《尹誥》簡3—4:“后其賚之其有夏之金玉田邑,舍之吉言?!庇忠蛳亩荚谏潭假裰鳎噬倘擞址Q“西邑夏”,《尹誥》簡1:“尹念天之敗西邑(夏)?!薄拔饕叵摹笨珊喎Q作“西邑”,《尹至》簡5:“自西捷西邑,戡其有夏。”又稱“夏邦”,《厚父》簡2:“乃降之民,建(夏)邦。”又稱“夏邑”,《厚父》簡2:“惟天乃永保(夏)邑?!庇帧跋纳獭辈⒎Q,如《系年》第4章:“周成王、周公既遷殷民于洛邑,乃追念(夏)商之亡由”?!都拦泛?4:“天子,監(jiān)于(夏)商之旣敗。”《左傳》皆作“夏”,如莊公三十二年:“國之將興,明神降之。監(jiān)其德也。將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故有德神以興。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迸挤Q“有夏”,昭公二九年:“及有夏孔甲,擾于有帝,帝賜之乘龍?!毕骞哪辏骸拔粲邢闹剿ヒ?,后羿自鉏遷于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又稱“夏后”(昭公二十六年)、“夏后氏”(定公四年)、“夏家”(襄公四年)。
周,朝代名。清華簡多作“周”,《系年》4章:“旁設出宗子,以作周厚屏。”與《左傳》同。清華簡又作“周邦”,《祭公》簡7:“修和周邦。”《祭公》簡7:“修和周邦?!薄斗庠S之命》簡8:“以永厚周邦?!?/p>
齊,姜姓國。春秋后期為陳氏所篡。《系年》6章:“(文公)乃齊,齊人善之?!薄蹲髠鳌芬嗔曇?。如隱公三年:“齊、鄭盟于石門?!?/p>
魯,姬姓國。周公旦之后,都曲阜?!断的辍?4章:“齊頃公圍魯。魯臧孫許晉求援。”《左傳》隱公元年:“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故仲子歸于我?!?/p>
畢,《耆夜》簡1:“縪(畢)公高為客?!薄妒酚洝の菏兰摇罚骸拔褐龋吂咧笠病渫踔ゼq,而高封于畢,于是為畢姓?!薄蹲髠鳌焚夜哪辏骸肮史饨ㄓH戚以藩屏周。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p>
唐,《系年》19章:“秦異公命子蒲、子虎率師救楚,與楚師會伐陽(唐)。縣之。”《左傳》定公五年:“申包胥以秦師至。秦子蒲、子虎帥車五百乘以救楚”。大敗吳軍,“秋七月,子期、子蒲滅唐”?!妒辣尽罚骸疤疲諊?。”在今湖北棗陽縣東南唐縣鎮(zhèn)。
楚,國名,羋姓。簡文習見。如《楚居》;又如《系年》7章:“楚王舍圍歸,居方城?!薄蹲髠鳌芬嗔曇?。如桓公二年:“始懼楚也?!薄蹲髠鳌肤斍f公世,經(jīng)皆稱“荊”,至僖公元年始稱“楚”。關于“楚”之國號的由來,歷來眾說紛紜*各家說法參王光鎬:《荊楚名實綜議》,張正明主編:《楚史論叢》(初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0—35頁。。《楚居》記載了楚國稱“楚”之由來:“穴熊遲徙于京宗,爰得妣厲,逆流哉水,厥狀聶耳,乃妻之,生侸叔、麗季。麗不從行,潰自脅出,妣厲賓于天,巫咸賅其脅以楚,抵今曰楚人。”(簡2-4)此外,西周早期之周原甲骨亦見“楚子”、“楚伯”之記載*曹瑋編著:《周原甲骨文》,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2年,第14頁H11:14,第63頁H11:83。,故“楚”當為楚國之固有國號。
繒,國名。《系年》2章:“曾(繒)人乃降西戎。”此“曾”不見于《左傳》,但見于《國語·鄭語》:“申、繒、西戎方強?!薄妒酚洝ぶ鼙炯o》:“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贝恕翱暋睉谧谥芨浇煞Q為“西繒”,文獻多作“繒”,只有《國語·晉語一》“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寫作“鄫”,韋昭注:“鄫,姒姓。禹后也?!薄蹲髠鳌酚小班嫛?,宣公十八年:“邾人戕鄫子于鄫?!薄妒酚洝ぶ鼙炯o》《正義》引《括地志》說“繒縣在沂州承縣”,今地在山東棗莊東,此為山東之曾。此外,金文中還有我們熟知的湖北隨州之曾。關于此三曾的關系,可參董珊先生文*董珊:《從出土文獻談曾分為三》,載氏著《簡帛文獻考釋論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88—95頁;原刊于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wǎng)站,2011年12月26日,htXC://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51。。
越,國名?!断的辍?0章:“戉(越)公句踐克吳,戉(越)人因襲吳之與晉為好?!薄蹲髠鳌沸四辏骸懊藚?、越而還?!薄读汲肌泛?作“雩(越)王句踐”。
商奄,《系年》3章:“飛廉東逃于商盍(奄)氏,成王伐商盍(奄),殺飛廉……”整理者注:“商盍即商奄?!蹲髠鳌范ü哪暧浄怍敚骸蛏萄僦瘛?。《括地志》:‘曲阜縣奄里即奄國之地。’”今按,《左傳》定公四年:“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虛?!倍抛ⅲ骸吧萄伲瑖??!睏畈R宗璉說:“奄本殷諸侯,故曰‘商奄’。”(第1537頁)“盍”與“奄”為陰陽對轉。
陳,媯姓國,都宛丘?!断的辍?章:“蔡哀侯取妻于陳。”《左傳》莊公十年:“蔡哀侯娶于陳?!?/p>
頓,國名?!断的辍?章:“焉取邨(頓)以贛(恐)陳侯?!薄蹲髠鳌焚夜辏骸俺傻贸紟泿煼リ?,討其貳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頓而還。”杜預注:“頓國,今汝陰南頓縣?!苯窈幽享棾侵髂项D故城。魯定公十四年為楚所滅。
梁,《系年》6章:“文公奔狄,惠公奔于梁?!闭碚咦ⅲ骸啊秶Z晉語二》韋昭注:……‘梁,嬴姓之國,伯爵也?!?,或稱‘少梁’……在今陜西韓城境?!薄蹲髠鳌坊腹拍攴Q梁國國君為“梁伯”。
韓,國名。原在河北固安縣東南,后遷陜西韓城縣?!断的辍?章:“秦公率師與惠公戰(zhàn)于倝(韓)?!薄蹲髠鳌焚夜哪辏骸斑?、晉、應、韓,武之穆也?!?/p>
趙,國名。晉之大臣趙衰及其后代?!断的辍?1章:“晉魏斯、趙浣、韓啟章帥師圍黃池……二年,王命莫敖昞為率師侵晉……魏斯、趙浣、韓啟章率師救赤?!闭碚哐远辏闯喭醢四?。并引《楚世家》:‘簡王……八年,魏文侯(斯)、韓武子(啟章)、趙桓子(嘉)始列為諸侯。’《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邘、晉、應、韓,武之穆也。”《左傳》文公八年:“先克曰:‘狐、趙之勛,不可廢也?!?/p>
魏,國名。參上“趙”條。
徐,《系年》第18章:“靈王先起兵,會諸侯于申,執(zhí)?(徐)公,遂以伐?(徐),克賴、朱方,伐吳,為南懷之行?!薄蹲髠鳌焚夜迥辏骸俺朔バ??!惫判靽诮癜不浙艨h西北五十里。
鄖,國名,后為楚縣。《系年》16章:“晉景公會諸侯以救鄭,鄭人止鄖公儀……一年,景公欲與楚人為好,乃說鄖公,使歸求成。”《左傳》八見。如桓公十一年:“楚屈暇將盟貳、軫……鄖人軍于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痹诮窈卑碴懣h一帶。
褒,《系年》2章:“王又取孚(褒)人之女,是孚(褒)姒,生伯盤?!薄蹲髠鳌氛压荒暌对姟罚骸昂蘸兆谥埽缰?。”金文有孚公枤甛(《殷周金文集成》918)、浮公之孫公父宅匜(同上10278),趙平安先生據(jù)清華簡讀“孚”、“浮”為“褒”,兩器屬于褒國青銅器*趙平安:《迄今所見最早的褒國青銅器》,載氏著《金文釋讀與文明探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69—174頁。?!妒酚浾x》引《括地志》云:“褒國故城在梁州褒城縣東二百步,古褒國也?!痹诮耜兾髅憧h東南。
群蠻夷,蠻族夷族合稱,《系年》7章:“令尹子玉遂率鄭、衛(wèi)、陳、蔡及群(蠻)(夷)之師以邀文公?!薄蹲^o》簡2:“號(皋)!旨(詣)五(夷)。”《左傳》文公十六年:“楚大饑,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師于大林。又伐其東南,至于陽丘,以侵訾枝。庸人帥群蠻以叛楚。”今按,《祝辭》整理者疑指武夷,筆者頗疑指眾夷、群夷。五夷不見于《左傳》。
狄,清華簡作“翟”,與“狄”音近相通,《系年》4章:“翟遂居衛(wèi)?!被蛞嬉砸嘏宰鳌啊保断的辍?章:“周惠王立十又七年,赤(狄)王(起)師伐衛(wèi)?!薄断的辍?章:“文公奔(狄),惠公奔于梁。”又作“又易”,《保訓》簡8:“昔微假中于河,以復又(有)易(狄),又(有)易(狄)服厥罪,微無害,乃儥中于河?!薄冻o·天問》:“昏微遵跡,有狄不寧。”王國維認為“有狄”即“有易”。*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420頁。
戎,西方民族,《左傳》習見,《左傳》文公三年:“遂霸西戎?!鼻迦A簡亦屢見,《系年》1章:“(宣王)立三十又九年,戎乃大敗周師于千畝?!庇址Q“西戎”,《系年》2章:“繒人乃降西戎?!边€有“群戎”之稱,《系年》7章:“文公率秦、齊、宋及群戎之師以敗楚師于城濮?!庇钟小芭帧?,《系年》第3章:“西遷商盍(蓋)之民于朱圉,以御奴之戎,是秦之先?!崩顚W勤先生認為即見于甲骨文的“方”或“虘方”,在今甘肅東北部涇水上游一帶*李學勤:《清華簡〈系年〉“奴 之戎”試考》,載氏著《夏商周文明研究》,第19—21頁;原載《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年第12期。。又有“赤之戎”,《說命上》6:“一豕地中之自行,是為赤之戎?!薄蹲髠鳌芬嘁娤嗨莆睦?,如“陸渾之戎”(僖公二十二年)、“伊雒之戎”(文公八年)等,“陸渾”、“伊雒”皆為地名,指戎之所居之地?!俺嘀帧币喈敒椤俺唷敝厝肿澹ā俺唷敝卮?。
清華簡中,國族名號資料至為豐富復雜,通過同《左傳》等傳世文獻的比照合證,匡謬補闕,其價值一定程度上得以展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清華簡在這方面的學術意義也將越來越得以彰顯。
【責任編輯:張慕華;責任校對:張慕華,李青果】
DOI:10.13471/j.cnki.jsysusse.2016.02.009
作者簡介:李煜,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廣州 510006)。
基金項目:廣州市教育局重點項目“嶺南地區(qū)出土戰(zhàn)國秦國漢文字資料輯證”(2012B034)
*收稿日期:201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