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怡
敬畏生命倫理的內涵及其對生命教育的意義
◎朱嘉怡
敬畏生命的倫理是第一次嘗試將倫理學當中的內容和觀點拓展到自然界的生命當中,這種以避免和減少人類中心主義的負面影響為主要議題的內容需要進行更為深層次和廣泛的分析。用敬畏生命理論為指導,讓生命在時間和生活過程中有更多深刻的價值觀反應,使其與傳統(tǒng)的價值觀融合,可以讓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對他人進行關心和關愛,奉獻社會,團結隊伍,建立起對生命負責任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內在精神的形成。以下對敬畏生命倫理的內涵及其對生命教育的意義進行具體的闡述。
敬畏生命;倫理;內涵;生命教育;意義
敬畏生命是在上個世紀被創(chuàng)立起來的,主要是把倫理學的內容擴展到自然界當中,反對以人類為中心主義的學說,也是促進人類思維方式轉變以及敬畏他人的一種學說,對動植物內部的生命都含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敬畏生命倫理對我們學習和生活具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對進一步提升對生命教育意義具有指導性作用。
敬畏生命倫理是阿爾貝特史懷澤在上個世紀產生的獨特性思想,這種倫理學正是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以及社會上各種矛盾凸顯以及各種思潮涌現的一種反應。在經過二次大戰(zhàn)時也產生了浩劫,特別是以武器的制造和使用,這些活動讓史懷澤對生命產生了不同性的影響,并且將其轉移到人類命運的相關思考上。史懷澤主要是以西方長期統(tǒng)治基礎上一種懷疑,這種以人類為中心的思想反思過程中讓史懷澤感受到人類可能面臨著毀滅性的災難,因此要反對戰(zhàn)爭,也不放棄任何對反對戰(zhàn)爭的任何性嘗試,其中包含了倫理的嘗試。敬畏生命就是善于對生命進行思考,保存生命、促進生命、并且讓生命的存在能夠實現應有的價值。人性中的惡是對生命有毀滅性的,對生命產生傷害,也會對生命的發(fā)展產生壓制性的作用,這種是必然和普遍性的倫理原理,也解釋出敬畏生命倫理的內涵[1]。
敬畏,本身具有畏懼和崇敬的意義,敬畏生命的表達就是對生命一種非常虔誠的態(tài)度,更是心理特點和行為方式的解釋。敬畏是人類最為基本的道德要求,那么為什么要敬畏生命?主要是源自人的一種理性的直覺,人和自然不同,人具有特殊性,這種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利己主義和競爭方面,可能對生命施加各種影響,在自然發(fā)展過程中并沒有顯示出敬畏的含義。敬畏生命的倫理就是要求人們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中,拯救生命,其中包含自己的生命和自然界的生命,然后把這種奉獻當成是最大的幸福所在[2]。
1.在敬畏生命倫理下,認識到生命的價值
生命本身是非常神圣的,生命的奧秘也是無窮無盡的。在當今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在學習壓力的影響下,很多同學會習慣接受更多物質文明所帶來的感官性刺激,也愿意沉浸在這種物質性的享受當中,因此對生命缺少了更為深刻的思考,經常有沉溺于網絡,將網絡游戲成功當成是自我價值實現的表現,輕視生命也將殺戮當成是一種兒戲。在生命教育的背景下使用敬畏生命的倫理,能夠讓我們對生命有重新的認識,讓生命更有價值,了解生命的本質和生命的奇妙以及珍貴。在了解生命的背景下,珍稀生命,改變以往對生命的蔑視性態(tài)度,并且對生命的好壞有一定的劃分,有等級性的觀念,這樣才能真誠的善待一切生命,才能產生敬畏生命的感受。作為一名學生,在生命理論的影響下,要敬畏生命就需要有不同性的指導[3]。
2.敬畏生命,奉獻他人
在學習和生活中,隨著年齡的發(fā)展,會體驗到和感受到社會的競爭,也會感受到社會利益分配上的不均勻性,這樣就會自我認為生命的價值在于對物質和成功的追求,對于社會的奉獻、同情以及愛和合作等等有所忽視,因此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態(tài)就需要了解和生命有關的理論,敬畏生命,不允許他人對自己的生命有踐踏,對他人有愛和關懷,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責任。作為青年學生,在了解我國千古傳誦的英雄事件以后,要對生命這種無畏的精神有所感悟,在古代以及近代戰(zhàn)爭當中,有很多民族英雄為國家和人民浴血奮戰(zhàn),不顧及自己的生命和個人利益,為了國家的利益犧牲自我,奉獻自我。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敬畏生命的倫理下,就需要學生重新思考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體現,民族和諧的今天,不需要奉獻我們的生命就可以給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但是可以團結、有愛以及關系和照顧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例如,國際上的英雄,拿破侖,他曾經說過,他要比阿爾卑斯山還高,從來沒有懼怕過什么,喜歡挑戰(zhàn),因此在他的一生中打過無數次勝仗。作為今天的學生,需要學習拿破侖這種敬畏生命,不畏其他的精神。但是風險社會關愛他人也需要從自身的條件出發(fā),學生還處于成長階段,很多方面自己無法確切的把握,要從自己的現實出發(fā)去敬畏生命。例如,在新修訂的《中學生守則》當中就取消了“見義勇為”的相關條款,這主要是讓中小學生能夠有意識的保護自己,在能力不允許的條件下要和敵人斗智,這就是對生命,對健康的一種敬畏和保護,是珍視生命的表現[4]。
綜上所述,本文對敬畏生命倫理的內涵及其對生命教育的意義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敬畏生命是健康生活的表現,是讓生命更有價值的途徑,在物質日益發(fā)達的今天,需要更多的精神慰藉,以此對已經被漠視的生命靈魂一定的安撫。作為學生,在學習生命倫理之后,還需要對生命進行重新的審視,并且關注生命給我們帶來的不同變化,以此促進生命價值的實現,讓生命更有方向感和使命感,有效的抵抗外界的浮夸之物。
[1]劉虹.敬畏生命摯愛醫(yī)學——《醫(yī)學在走向何處》述評[J].醫(yī)學與哲學,2014,35(3):93-95,封3.
[2]王德國,王立榕.淺析阿爾貝特?施韋澤的醫(yī)學倫理人格[J].醫(yī)學與哲學,2014,11(21):82-84,93.
[3]郭良婧.敬畏生命:生命倫理學的價值之維[J].蘭州學刊,2014,11(8):84-87.
[4]施錦芳.生態(tài)文學及其動物敘事的批判性——以美國作家雷切爾·卡森和中國作家葉廣芩生態(tài)文學為例比較[J].當代文壇,2015,14(1):172-175..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學軍中學高二(14)班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