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淺談高中美術的多元化教學策略
◎劉晶晶
高中美術課承載著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責任,改變過去單一的教學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學已被很多學科教學所采納,并取得良好效果。因此,結合實際教學經驗闡述了高中美術多元化教學的具體方法,以便為高中美術教學方法的調整提供一定的參考。
高中美術;多元化;美術教學
在以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今天,美術教育的作用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和接受,高中美術的教學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更好地進行高中美術的教學,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促進學生感悟美,提升學生對美的認識,是高中美術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解決的難題。多元化教學法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方法,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為目標的,多元化的教學綜合了教學目標、課程性質、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等諸多因素,整個教學內容反映了學生的知識、能力以及素質,具體在過程,方式,手段以及評價方式上有所展現(xiàn),進行多元化教學時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為了培養(yǎng)出多層次,個性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這對整個素質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并不是只對他們進行美術知識教學,還要對他們進行其他學科舌戰(zhàn)的滲透,因為美術也是一種多元化知識的學科。任課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有能力運用自己淵博的知識,以教學內容為載體,通過一定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以多元的形式感知。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首先理念要多元化,敢于用豐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充分理解多元化教學的內涵。教師具有綜合的能力,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法、其他學科的知識等整合成一個多元化的高中美術課程新體系。所以說,這種多元化的教學能力讓教師不得不在教學中承擔多元化的角色。教師由原來的教學的主體,變成學生學習主體的指導者、組織者,成為學生學習中的良師益友。美術教師以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只注重對學生的知識傳授,至于學生是否學會了、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如何,都不管。而現(xiàn)在,教師除了教會學生學習以外,還要教會他們體會學習過程中的快樂,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教育。學生在課堂上不但學會了繪畫,還要學會欣賞,欣賞美、鑒賞美、創(chuàng)新美、表現(xiàn)美,充分調動他們的情感因素,讓他們積極而主動地體驗藝術帶給他們的快樂。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在美的環(huán)境下接受美的熏陶。
在當代,學科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有利的條件,而非僅僅局限于美術的范圍內,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結合語文、歷史、地理、音樂等學科進行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督饺绱硕鄫伞肥怯筛当㈥P山月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紅色美術經典,作品展示了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在執(zhí)教過程中,我就結合了歷史、文學、地理等學科進行教學。首先,我結合歷史知識進行作品背景的講解,引出了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即展現(xiàn)新中國的生機蓬勃。然后根據毛主席的題詞“江山如此多嬌”引出其文學作品《沁園春?雪》,我選取帶有配樂的朗誦文件進行播放,隨著朗誦者激昂豪邁朗誦以及氣勢恢宏的配樂,學生們的情感被激發(fā)出來,逐漸融入到作品當中。這時我開始對學生進行作品的詳解。作品中不僅包含了江南景色,還繪有北國風光,其間更穿插了長江、黃河、長城等,我通過結合地理知識逐一進行景物講解,增加了學生的理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能夠使學生充分體驗美學藝術的社會文化資源,科學合理地延伸藝術課堂,拓寬視野范圍,轉向對本土文化、特色景點和紀念碑等方面的教學引導。根據自己的體驗對美學藝術進行點評和分析,從而更加深刻理解藝術的美感。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大自然進行實地寫生,通過學生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感受自然界的美。透徹理解教師的講述,把課堂內容與實際觀察結合起來,并能夠通過學生的筆表達出來,這樣就滲透了每位學生對大自然不同情感的理解,鍛煉了學生對藝術的深刻體驗,提高了學生對美學藝術的審美能力。
高中學生對美已經有了很深刻的了解,我們對他們進行教學時,教學內容一定要豐富,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而那種簡單的教他們畫畫是不能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充其量他們只是個美術的模仿者,而從內心深處沒有美的內涵。所以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內容的多元化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使他們對美的認識更上一個檔次,讓他們有能力去欣賞美與創(chuàng)造美。讓學生在學習美術時,從被動地傳授到主動地去研究、思考問題。教師要對學生發(fā)展的角度有所轉變,從單純掌握美術學科知識技能向美術多元化綜合發(fā)展。那種只傳授單一、高深、而又復雜乏味的知識的做法要不斷更新,注重學生的內心世界的開辟,與豐富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讓他們從內心去感受多彩的美術。
社會實踐教學手段的運用則是為了將教學的內容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之中,去往生活中觀察美術內容。民間美術在很多方面都擁有著輝煌的發(fā)展歷史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對于我們高中美術的教學來說,讓學生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去往生活之中進行學習,分析,調查,歸納,總結,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學習《民間美術》的時候,有的教師為了讓學生對民間美術的發(fā)展具有更深刻的印象,讓學生對本地區(qū)的一些民間美術類型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學生在對本地區(qū)的資源進行調查,研究,學習的過程中也了解到了它們發(fā)展的歷史,發(fā)展的歷程,經歷了哪些變化,產生了哪些分支等等,通過具體的社會實踐讓學生更加意識到美術的無處不在,無所不包,更加提高了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得整個美術的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要想培養(yǎng)高中生的審美和創(chuàng)新精神,就要求教師不斷地通過實踐探索不同的教學方法,將美術課程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轉變教師的角色定位,引導和啟發(fā)學生進行藝術美感的體驗和創(chuàng)作,通過師生、生生間的藝術討論,加深學生對美學藝術的理解,從而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美術作品,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美學素養(yǎng)的目的。
[1]林開重.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5年14期.
[2]金戈.高中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大眾文藝2015年17期.
[3]童松.關于高中美術多元化教學的探析[J].高考(綜合版)2015年09期.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第六中學 3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