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鐵
(上海開放大學徐匯分校,上海 200032)
論大報科普質量的保證與提高
——兼說科普的重要性與應然性
曾 鐵
(上海開放大學徐匯分校,上海 200032)
主流報紙(大報)是頂級傳媒和優(yōu)質閱讀文本,它是傳送科學文化和當代文明的高平臺和主渠道。大報是優(yōu)秀的公共文化產品和科普主力,它對經濟社會健康發(fā)展的價值頗大。提高勞動者科學素質、能力,推進“五大發(fā)展”需要科普、科學文化,用優(yōu)質科普涵養(yǎng)讀者,讓更多的國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yǎng)乃報人的使命與職責。大報科普的數量、質量要與社會進步及需求匹配,它的科普品質當保持、升級;提高大報科普水平,端在完善其細節(jié)、提高準確度。
主流報紙;科普品質;細節(jié);科學素養(yǎng)
1.1 經濟社會綠色發(fā)展是船,科普則是槳與帆
科學文化是主流文化的組成部分和大眾文化的“有機分子”,它是完善、提高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元素,也是增強國家軟實力的營養(yǎng)素;科學文化是財富,是我們應增加的“資產”,科學文化及傳播是文化建設、繁榮的重要內容??茖W普及(科技傳播)、科學教育是普及、應用科學文化和文化強國的渠道與舉措,是人的現代化、生活現代化的“棋眼”。以文化人、逐步成為發(fā)達國家,科普只能強化、不可滑坡,我們的科普當永遠“晴天”??破帐俏幕侨恕⑽幕袊淖ナ?,益助思想解放、改革開放和推動經濟社會良性發(fā)展,科學、科普是力量。科普及其繁榮是文化建設、發(fā)展的方向和“作業(yè)”,推進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讓我們擁抱智慧生活、生活質量高,優(yōu)質科普必不可少,科普應長期地呈“牛市”。眾所周知,傳統(tǒng)文化缺乏以科學精神為要素與標志的科學文化,將科學文化注入、嵌入我們的文化與社會中是文化建設、發(fā)展的任務與績效。檢視、思考當下的科普和社會發(fā)展,科普任重、路漫漫,科普的增長空間較大,推動、支撐社會進步,科普應大尺度地繼續(xù)并加強,它還需成長、壯實。提升勞動者的科學素養(yǎng)(其基本成分: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具有科學思想、科學意識和一定的應用科技知識、科學思想等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及其勞動能力、產品質量等,重在讓各級各類勞動者,尤其是設計、導引經濟社會健康發(fā)展的主管者們接受良好的科普教育[1],使之具備含科技常識、科學精神在內的一定的科學修養(yǎng)。事實說明,提高勞動者素質、能力,助社會全方位地進步、文明,科普應枝散葉開、欣欣向榮,科普與科學文化要滲透、擴散到所有的領域。提拉國民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推動萬眾創(chuàng)新、大眾創(chuàng)業(yè),優(yōu)質科普是礎石與拉手,釋放、放大勞動者的潛力以及提高勞動生產力,科普乃要件與保障。2015年9月,中國科協(xié)書記處徐書記說:到2020年,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的比例最低要達到10%(中國科協(xié)的調研顯示,2015年我國大陸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國民比例為6.2%;發(fā)達國家的該比例遠超我國——筆者);達不到10%,我們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要落空,因為這是基礎[2]?!卑l(fā)展,當不負科普,理應一以貫之地實施科普;經濟社會綠色發(fā)展是船,科普則是槳與帆。
1.2 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五大發(fā)展”,科普應壯大、雄起
科普是使人聰明的法寶與正途,它可彌補我們的知識、智力缺陷,增強大家的思考力、執(zhí)行力;勞動者思想豐富、素質高和社會高品質發(fā)展,與科普及其質量高度正相關??破帐俏幕蟀l(fā)展、大繁榮的“職責”、“業(yè)務”,也是主旋律的構成,它是社會進步、昌盛所需的“內能”。提高國民文明度和社會品質,科普是基礎性、支撐性項目。2016年年初,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李克強總理召開的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等界人士座談會上說:要重視科普教育,提高國民素質[3]??破帐菃⒚?、“立人”(魯迅《文化偏至論》)與強基、固本的核心元素,“美麗中國”優(yōu)質科普不可或缺,科普興旺乃必要條件。文化慧民、文化惠民和構建健康中國、“高富帥”的中國,需要科普之光,需有各種優(yōu)秀的科普。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促進綠色發(fā)展,科普要“燦爛”、壯大,不可衰減??破瞻l(fā)達、繁茂和科普強國,貴在科普量加、質漲,尤其是要增加科普的親和力、“征服力”。推動、達成經濟社會科學發(fā)展,需要科普護行、幫襯、保駕,科普不能粗放、當精致,應有教化力、提升力,優(yōu)質科普要同我們如影相隨??破沼小盃I養(yǎng)”、是個好東西,優(yōu)質科普與勞動者素質高、社會進步、生活美好具有隱形、遞進的邏輯關系;科普疲軟、式威會關礙社會進步。實施、實現有效的科普,增大科普的覆蓋率、接受度是基點與要害,增加科普與人民生活的交集或給力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內容,并留意宣示科學意識、科學思想和滲透、張揚科學精神以及當代文明元素則是“技術”。文化大繁榮,科普是主體與客體;文化大發(fā)展,科普當繁茂、有效能。文化建設、繁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fā)展科普,使之果實累累是需求和剛性任務;建設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以及圓“中國夢”,科普是不可替代的“磚石”與“鋼筋”,用科學文化、文明形塑、提高國人是助促中國進步、“偉岸”的保證??滔?,科普是我們的一塊的“短板”,其狀況、效果與人、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不相稱且落差較大。主流報紙(本文指“全國百強報紙”,下簡稱大報)是頂級媒體和大眾傳媒,扭轉科普不強、不彰之勢,讓科普發(fā)達、雄起,大報應頻頻發(fā)力、做貢獻。
2.1 編輯、出版大報,報人必須傾心、用力
大報都是名氣響亮的傳媒和可靠的信源,它們是文化名片和讀者厚愛的紙媒(如:2015年、2016年《光明日報》的日發(fā)行量均超過80萬份);大報是大眾文化產品和傳送先進文化、現代文明的主渠道。媒體競爭之當下,大報的傳播力、輻射力與“能量”不可低估,它對讀者和經濟社會健康發(fā)展的價值頗大。報社當利用本報的實力與品牌力,吸引、黏住讀者,用品牌資本和含優(yōu)質科普在內的文化高品質保持讀者的注意力、關注度,進而引領讀者、社會進步。媒介競爭主要是拼內容、拼細節(jié)、拼質量,保持大報的覆蓋面、閱讀度與到達率,報人必須踐行“內容為王”、質量為上的理念,發(fā)揮大報文化水平高之優(yōu)勢,源源提供包括優(yōu)秀科普在的文化信息。由《科普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等可知,科普和促進、引領科普發(fā)展是報社、報人的法定任務。科普文美質優(yōu)、傳送的內容可靠性高和傳播效果優(yōu)佳是大報的本色、特質與標志,報人們應努力經營大報,為讀者提供上佳的服務,審讀、校對科普文章等報人要用情和盡心、盡職;完美大報科普細節(jié)、保證大報文化品質,使之“高大上”實然、必須。編輯、出版大報,認認真真地看稿、改稿和校對文稿是文字編輯、校對的第一工作。生產大報,總編輯和文字編輯、校對等當牢記:大報的文章、消息不能隨便、粗糙,其文字、細節(jié)理應準確,規(guī)范、科學、正確是關鍵詞;立足細節(jié)、做好科普,保證大報文化質量乃保持大報接觸率、影響力與認同度的前置條件。一些事實表明[4],讓科普具有高影響力、效力高,保持大報的顯示度、性價比與美譽度且增加其市場占有率,報人工作要敬業(yè)和十分地投入;使大報在文化建設、發(fā)展和提高勞動者素能的過程中有更多的貢獻,并獲得廣大讀者的點贊,有關報社需重視、改變本報科普紕漏常見之況。大報是小百科全書和圖書館,又是文化的“表現”和文化繁榮之“展臺”。生產大報,提高編校水平、完備科普細部,力保大報質量是報人的第一責任。編輯、出版大報,報人不可有瑕不掩瑜之意念或情結,出版大報一線報人要始終盡精微、致廣大,不吝完善細微之事。
2.2 助益社會全面發(fā)展,大報的科普質量要長期地優(yōu)佳
大報是傳媒界的優(yōu)等生和文化之“花”,它是放送科學文化的要地,是文化及發(fā)展的重要支點;大報科普(科普、科技新聞和含科技知識、科技史等的文章)應是科普的標尺與樣本。大報是報業(yè)翹楚,經過長期的沉淀、發(fā)展,它形成了自身品牌,其吸引力、公信力和文化價值較大。目下,大報是許多新媒介的“依賴”與“母本”,其科普等信息是很多新媒體內容的源頭;大報要實質性地占有市場,進而有效地投送科學文化當借助自己的特色、品牌,著力傳布精準的科普等訊息,為讀者、社會發(fā)展輸送正能量。科教興國、綠色發(fā)展需要“賽先生”、“德先生”,需要科普和科學文化及其輔佐,用高品質的科普涵養(yǎng)讀者,讓更多的勞動者具備基本科學素養(yǎng)乃報人、大報的使命與職責。大報是高端媒體和科學大講堂,它在讀者、社會上有良好的口碑,大報科普須豐盈、精準并有感召力、作用力。文字、細節(jié)完備,科普質量優(yōu)高是大報“大”之所在、“大”之所求,大報科普的數量、質量應與經濟社會發(fā)展及需求相匹配。傳遞、擴散科學文化,提高勞動者文化素養(yǎng),大報是高平臺和特級教師;讓人民腦富、完善其心智,構建“綠色中國”,需要大報長期地給力,優(yōu)質科普是其一。
大報是重量級媒體和科學文化的普及讀物,它知識豐富、訊息量大,且好看、耐讀、有用??破帐俏幕瘡娒瘛⑽幕幻竦闹匾椒ㄅc措施,大報則是托舉、提振科普的“力士”與先鋒。讓大報科普量、質齊升,并有利于讀者識讀、使之有收益是科普及發(fā)展的現實與路徑之一。數學家、“菲爾茲獎”和“沃爾夫獎”獲得者丘成桐教授說:“美國有很多高質量的科普雜志,銷量往往都在百萬本以上。而中國好的科普雜志不多,銷量也少得可憐”[5]。在科普雜志少、科普不理想和國民科學素質還不高的情勢下,大報應“挺身而出”、拾遺補缺和最大化地“發(fā)光發(fā)熱”,即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長,不斷地獻力科普和提升科普質量,并范導其他媒介[6]。大報報社,人才濟濟、各種資源豐富,效力于科普和為讀者、社會輸送科學文化天經地義、義不容辭;大報科普滲透力、擴散力和號召力頗強,讓讀者獲利、滿意,大報科普理當無恙或瑕疵率低于國家主管部門的相關標準。有關現象說明[7]:報人審閱、校對待發(fā)的科普文稿應專注、用心,不能大而化之,加工、打磨等環(huán)節(jié)不能少、不可簡化甚至省略;保證大報科普品質,完備細部、大力“降疵”乃首需,拘小節(jié)、做好細部是提高大報科普品質之大事。
2.3 大報科普,細節(jié)不“細”、細節(jié)不能疏忽
文化建設、繁榮與拉升勞動者素能,生產、供應優(yōu)質大報是訴求和內需。這樣,大報的科普品質乃至文化質量要長久地保證,其文字、細節(jié)不能崩潰。讓受眾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是科普的目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質,以及助力社會上行,良好的科普是前提與動力源;科普,培育出更多的科學中國人和高素質勞動者,報人們要發(fā)奮、辛勤地工作??滔拢恍┐髨罂破沼需Ψ桥紶?、罕見之事;聚焦、完善細節(jié),提高大報科普水平是客觀事實、非忽悠。細節(jié)造就質量、質量贏得美譽,美譽獲得尊敬。大報科普細部常有恙,這會矮化大報、自黑本報,長期下去將拉大讀者與大報的距離。所以,某些大報科普紕漏頻發(fā)的現象要大力地遏止,報人應注意、竭力降低科普瑕疵率。科普,字、詞、句等重千鈞。編輯、生產大報,報人當切記:“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以及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一個標準,即差錯率小于萬分之三的報紙屬合格的報紙。“萬分之三”是報社、報人的“紅線”,應是其座右銘。細節(jié)影響品質、體現品位,細節(jié)質量甚至決定成敗。大報,無小事,其細節(jié)不“細”、不“小”,對大報科普瑕疵頻發(fā)之狀不能小覷、無所謂??破占毑客昝馈⑿畔蚀_、文化品質高乃大報及其發(fā)展的王道,科普差池頻現、累計會導致質變,從而拉低大報的“顏值”。筆者的觀察發(fā)現,科普文稿“來料加工”這一工序不能缺失、弱化或走過場,否則,就會時出問題。大報是科普主角、科普大管道,它的科普品質、文化質量必須天天地保證,其細部不能常有“蒼蠅”;報人審、讀科普文稿當嚴格把關,貴在篇篇慢讀、推敲和精心潤色、完美之。
報章細節(jié)少恙,科普等信息無疵、少誤,才能保持大報持久占有信息通道的能力以及讀者與大報的親密度,進而較好地實現大報引導讀者、社會前行的功能??破?,細節(jié)的準確與否,其實際效果會有云壤之別;出版大報,抓大、也應抓“小”,應當使其科普細部不常閃失。細節(jié),關乎大報的文化品質及其形象,保證大報品質,基于細節(jié)、做好報章科普理所當然、勢在必行??破瘴母逯凶帧⒃~、句等非渺小、瑣碎,讓其無差錯和規(guī)范、科學是保證科普“安全性”、有效性之要事。達成大報科普效果,編、校科普文稿應心無旁騖、一絲不茍,不能一目十行地看科普文稿或未閱讀就將文稿轉“貼”在白紙上。許多事實顯示,編輯、生產大報,完善每一篇科普作品的每一個字符是要務與時需;大報科普時有疵,主因是:有語病、話不通,即缺少句子成分,語法、邏輯混亂、錯誤等;有科技方面的問題,即科技知識有誤,科技術語、量的單位不規(guī)范等。力保大報科普水平、增加科普效能、達成科普價值,端在完備文字、細節(jié);一些大報的科普品質要升級,貴在優(yōu)化細節(jié)等,提升其正確率、優(yōu)美度?!都毠?jié)決定成敗》一書指出,我們“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zhí)行者……缺少的是規(guī)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jié),把小事做細?!本庉?、生產大報尤其要如此。完美大報科普作品、增加其科普力是文化所系,是文化發(fā)展、繁榮相托,保證大報科普質量,鎖定細節(jié)、修正文稿是靶心??破砧Υ幂^多,會稀釋大報的文化濃度,將消損大報的品質、“風度”并使它難堪。出版大報,傾心地護其貌、美其顏、揚其品乃報人的職務與本事;提高大報科普水平,記者、文字編輯與校對當力克馬虎、粗心這一毛病,重在仔細地做好科普的細部。
2.4 保證大報科普水平,報人是科普達人乃基礎與要求
報人是文化傳續(xù)者、創(chuàng)造者,科普是其職業(yè)和工作,現在與將來,大報科普的質量都須達標、優(yōu)佳,其科普應是其他新、老媒體的科普范本。報人是高素質的文化傳播者與科普的主導者、實施者和推動者,完備科普細部、保證大報品質是報人的文化擔當、文化自覺。大報科普及其完善,記者、文字編輯和校對是“設計師”“工程師”與“美容師”,增加科普數量、拉高科普質量,報人當借助大報積極作為。在知識經濟時代與科技大時代,辦好大報,報人必須是學習型文化人,他們要有深厚的文化內蘊與底氣,應是智者、雜家與知本家,并全心全意地助大報完美、護大報聲譽;大報科普的細節(jié)頻有疵,這對大報有負影響,會降低其“高度”。記者、文字編輯、校對是大報科普質量第一人,力??破掌焚|,報人要執(zhí)行《通用語言文字法》《科普法》與有關的新聞出版政策,并熟悉國家、行業(yè)標準及出版規(guī)范。打鐵先得本身硬,編輯、出版大報如是。化解某些大報的科普時現不準確之態(tài),有關報人需主動地習得、擴充知識,特別是理、化、生等理科基礎知識;提高科普水平,報人必須是“昭昭者”、科學達人且事業(yè)心、責任心強。報人科學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高,編、校文稿時才能居高臨下、游刃有余與左右逢源。不然,就會捉襟見肘,時有差池或硬傷。與人一勺,己必有一桶。生產大報之余,老、中、青報人要自覺拉長自己的“短板”,增大文化“勢能”,直至是專家型、復合型報人。如此,報紙幸甚、讀者幸甚。不斷提高報人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媒介素養(yǎng),報人們兢兢業(yè)業(yè)地辦報乃大報發(fā)達、常青之道、之需。高學歷、高職稱的報人仍當虛心學習,重在增加文理知識儲備和完善、拉高中文水平,這也是他們工作與職業(yè)發(fā)展和大報不“萎靡”之根本。
2.5 完善質量管控是力保大報科普品質的剛需
大報是大眾傳播的基地與渠道,科普及其繁榮大報、報人是主陣地與主力。有關事例表明且要求:出版大報報社要加大管理力度、著力提升編校質量,使報章的科普質量升格;生產大報當硬化、兌現以質量為大、嚴格審校、確保優(yōu)質為核心的精細化管理。全面、有效地保證大報品質,鼓勵、促進報人進修和落實質量治理無過去時、只有現在進行時;知識性、專業(yè)化培訓應始終是報社的制度性重要工作。加強指向性強、有效益的業(yè)務培訓,不斷拉高報人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和科普能力,使之有過硬的報務素能。這樣,就可縮小他們編、??破瘴母鍟r的盲區(qū),減少知識盲點與失誤,繼而保證大報的科普品質。大報是重要的連續(xù)出版物,國家主管部門曾開展的“出版物質量專項年活動”[8]提出:加強出版物的質量管理,以提高出版物的文化內涵、品質;出版物應向以質量、效益提高為主轉變。此思想、精神大報要繼續(xù)貫徹并做媒介們的表率。立足細節(jié)、提升科普品質,讓大報“編校質量優(yōu)秀”名副其實或“含金量”大些,完善報務治理和業(yè)務學習制度最重要、很需要。質量是“產”出來的,又是“管”出來的,所以,報社要健全、落實報紙質量的管控、“安?!贝胧卦凇昂荨?、“準”;強化編、校者的責任意識、質量意識、精品意識,嚴苛執(zhí)行審、編、校制度,從而提升科普品質乃一些大報及發(fā)展的要事與細務。編撰、使用有本報特色,且針對性、指導性強的編校手冊等;提供條件、營造環(huán)境,激勵、促使報人吸收、豐富文理知識、完善知識架構,并提升漢語言素能以及編、校技能,是保證大報科普品質乃至文化品質的實務。
大報位高勢重,它是報界和文化建設、發(fā)展的領軍者,文化性、高雅性、科學性和示范性是大報的內涵、“底色”和功能,文字好、文章美則是其本質和樣貌。大報是文化及其代表,也是人們領略當代文化的“窗口”,使大報“靚麗”、體面,文字質量高、科普品質佳是主題詞。新媒體旺盛之時,堅持高標準、高文化品質并全員、全方位地努力工作,大報才能真正地占位和推動文化建設、繁榮。質量是報人、大報的永恒議題和中心任務,大幅降低大報含科普在內的差錯率是讀者的殷盼和文化建設、茂盛的需求。基于國情、民情和社會進步的需要,大報科普的廣度、強度和品質均要提增[9],報社當加強生產報紙所有環(huán)節(jié)的質量管制,力保大報科普的內容質量、編校質量乃急需。大報是讀者的語文、科學課本,它的文化傳播力與張力大,其正向傳播效應強。相關的研究揭示:出版大報,完善其科普細部、不讓科普質量滑坡刻不容緩;報人編審、校對科普文稿需斤斤計較、咬文嚼字。大報報社“衣食無憂”,做好科普、供應優(yōu)質科普是其義務和社會責任;大報,信息當準確、文美甲華夏。辦大報,總編擬經常性下沉一線辦公,不能當“甩手掌柜”;對本報科普等內容常閃失之狀況,總編等報社高管要了解和直面、正視之并檢討、反思,降低報章科普瑕疵率是不能回避、忌諱的事。
[1] 新華社.心中須有蒼生[N].勞動報(12),2016-01-08.
[2] 人民網.五年后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比例不達10% 創(chuàng)新型國家目標將落空[EB/OL].[2015-09-17].http://scitech. people.com.cn/n/2015/0917/c1007-27598819.html
[3] 新華社.政府一切工作要便民利民惠民[N].文匯報(4),2016-01-29.
[4] 曾鐵.主流報紙的科普要準確科學美麗[C].北京:“科普與中國夢高層論壇”暨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2014學術年會論文,2014.
[5] 丘成桐.數學與文學的共鳴[N].光明日報(11),2016-01-14.
[6] 王蔚.央視“我們恨化學”廣告詞遭輿論圍攻[N].新民晚報(A8),2015-11-30.
[7] 曾鐵.文化慧民和文化強國情形下生產大報當考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5(9):69-75.
[8]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開展2014年出版物質量專項年活動的通知[EB/OL].[2014-03-10].http://www. gapp.gov.cn/news/1663/195992.shtml
[9] 馬亞寧.《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遭質疑[N].新民晚報(A2),2016-04-25.
To Guarantee and Improv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Quality
ZENG Tie
(Xuhui Branch of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Being the top media and quality reading material, mainstream newspaper is the platform and channel to transmit science,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 It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ainstream newspaper plays a vital role in nurturing readers with quality popular science and improving citizens’ basic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opular science needs to keep abreast of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meet readers’ demand. Therefore, mainstream newspaper should update itself constantly, perfect its details and improve its accuracy.
mainstream newspaper; popular science quality; Details; scientific quality
G219.2
A
1672-0318(2016)04-0008-06
10.13899/j.cnki.szptxb.2016.04.002
2016-04-27
曾鐵(1958-),男,安徽蕪湖人,教授,中國物理學會、中國科技史學會、中國科技新聞傳播學會會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曾憲梓教師獎獲得者。研究方向:科技傳播、文化發(fā)展和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