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紅梅
(廈門大學,福建廈門 361005)
?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發(fā)展當代中國的女性學和女性研究
石紅梅
(廈門大學,福建廈門361005)
摘要: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和女性主義理論在根本出發(fā)點、核心議題、研究方法和目標指向上是一致的,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當代中國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當代中國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借鑒和吸收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理論流派,形成中國特色的女性學和女性研究。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女性學;女性研究;當代中國
任何時代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進步,任何哲學社會科學都蘊含著重要的價值導向。科學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學應當是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婦女理論與女性主義理論的根本出發(fā)點、研究的核心議題和方法以及目標的一致性使兩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我們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發(fā)展面向問題、面向實踐、面向未來的當代中國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學。
一、女性研究和女性學與馬克思主義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在中國討論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時,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其與馬克思主義之間是什么關系,什么樣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通過對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產生與發(fā)展歷程的考察,我們發(fā)現女性研究和女性學所堅持的原則、關注的核心內容、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追求的目標與馬克思主義都是一致的。一個真正的女性主義者應當是馬克思主義者,一個科學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學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具有一致性。
首先,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的出發(fā)點是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對弱勢族群的關懷。女性研究和女性學希冀對現代社會中女性的生存狀況和不平等的社會地位作理論的探討和分析,并且發(fā)端于上個世紀60年代的女性學和美國的黑人學、少數民族學是同時產生的,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對弱勢族群的關注是該學科重要的特點。其次,女性研究和女性學關注勞動議題,注重經濟獨立對婦女發(fā)展的作用。自18世紀以來,婦女走出家庭在社會領域從事經濟活動,婦女在工作領域的權益保護問題一直是女性研究者關注和女性學學科研究的核心議題。再次,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的發(fā)展注重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分析應用。婦女議題離不開具體的社會情境,女性發(fā)展總是聯系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進程。女性學和女性研究不但重視女性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決定力量,也非常注重政治、文化等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各因素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是其研究方法的具體應用。最后,婦女問題從來就不只是婦女的問題,女性研究的目標是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女性研究追求的目標不僅是婦女的解放,也是男性的解放,是全人類的解放。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于人類不平等現象的關注及對未來實現全人類解放的目標與女性主義理論和運動的實質是相同的,勞動概念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概念,而唯物史觀和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與其他理論流派區(qū)分的重要標志,科學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學學科應該是馬克思主義的。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當代中國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就馬克思主義的婦女理論來講,其唯物史觀的應用、人民群眾的立場以及實踐的面向,為人類解放和婦女解放事業(yè)指明了道路。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給予婦女解放運動和婦女理論研究“更廣闊的視野、更博大的胸懷、更高遠的思維起點?!盵1]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當代中國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在中國女性研究和女性學建設中,馬克思主義及其關于婦女相關的理論論述既是重要的指導思想,又是主要的理論內容。1990年江澤民總結了馬克思主義的婦女觀,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婦女觀,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對婦女社會地位的演變、婦女的社會作用、婦女的社會權利和婦女爭取解放的途徑等基本問題作出的科學分析和概括。這種婦女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2]。馬克思主義及其婦女理論關注被壓迫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與發(fā)展,它尋求的是全社會的公正與平等,它強調唯物史觀和辯證法、注重階級分析和經濟分析的方法,其理論魅力越來越被西方眾多的女權主義流派所認同。
馬克思主義及其婦女理論是為世界包括中國的婦女運動歷史所證明了的科學的理論。應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考察女性問題而形成的婦女解放理論中的許多論斷,經受了世界包括中國被壓迫勞動者解放斗爭實踐的檢驗。中國的婦女解放運動,也驗證了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的勃勃生機。中國女性研究和女性學對勞動婦女的關注決定了它只能以為全世界勞動群眾解放服務的馬克思主義為其理論根基,因此,當代中國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就“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而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3]。
三、當代中國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導向目標不明,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指導地位面臨挑戰(zhàn)
改革開放后,中國思想界多種思潮互相交織,婦女理論也是色彩紛呈。這一時期中國女性研究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婦女理論建構過程中的目標導向千差萬別,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的指導地位面臨挑戰(zhàn)。1980年代啟蒙思潮中的人本主義、人道主義,使我們在重視身體的“有性人”的同時,也使個人、個體這些概念在女權主義理論中獲得了中心位置;1990年代以來尤其是新自由主義思想觀念更加強化了個體和差異的概念,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集體觀念、階級立場和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以及對勞動婦女的關注,在眾多西方思潮影響下顯得力不從心,一度處于失語狀態(tài),整個女性學研究顯得被動消極。究其原因,主要是對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和它的中國化進程研究不夠,發(fā)展不夠,對中國鮮活的婦女理論和運動的實踐缺乏提煉、提升、概括到理論高度的能力,具體表現為講不好,也講不清楚中國的婦女故事,也就無法用中國特色的婦女理論在國際學術舞臺上進行有效的對話交流。
(二)差異性取代同一性,勞動婦女政治同盟不斷消解
中國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學自1980年代以來較多地受到第二波女性主義的影響。相較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和婦女集體抗爭,197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特別強調種族、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差異,強調以個體為單位的權力的獲得,所謂個體就是政治。注重個體發(fā)展和個體權力獲得的斗爭逐漸地遠離了組織、工會和與資方的談判,由承認差異衍生的承認政治也就代替了階級政治。理論上說,第二波女性主義一些思潮的興起逐步地瓦解了女性的同一性,“對差異和特殊性的認可已經危害到女性主義政治的基礎?!盵4]由差異性取代同一性,由獨特性取代整體性,婦女群體作為一個同一整體的同盟在多樣的差異中不斷消解。進入1990年代,女性研究在各國呈現出精英化和職業(yè)化的傾向,從維權到政策倡導,婦女/性別研究成為一項有助于資本全球化推進的有效的“服務“,越來越偏離勞動婦女群體的關注,婦女內部的分化大大加劇了。
(三)對立的二分法傳統(tǒng)思維,女性研究的歷史性和系統(tǒng)性受到嚴重影響
對立的二分法思維在中國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中始終存在。比如,在對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態(tài)度上,改革開放前,我們堅決抵制,而在1980年代后又表現為過度地青睞;在男女平等問題上,新中國成立后的計劃經濟時期,我們強調男女絕對一樣的觀點,而自1980年代后,又過多地強調差異,主張“女性意識”,致力于建構一個女性的身份群體;在婦女解放與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解放關系問題上,在中國近代變革和近現代的革命戰(zhàn)爭及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婦女發(fā)展過程中,婦女的解放與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解放始終交織在一起同步推進,但自1980年代以來,婦女和婦女問題從國家和階級的領域中抽離出來,作為一個特殊的領域。1980年代前,女性研究強調經濟獨立是婦女解放的前提,自1980年代后,文化批判取代經濟批判,我們把產生“婦女問題”的原因歸于文化壓迫。對立的二分法研究思維使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割裂歷史,形成對立,女性研究的歷史性和系統(tǒng)性受到嚴重影響。
四、推進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的思路
面向21世紀,我們要發(fā)展當代中國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學,應當正確處理好中國傳統(tǒng)文化、西方女性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的關系,要用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準確定位當代中國的女性學學科,并聯系中國的現實情況,在實踐中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的中國化進程。
(一)讀懂馬克思主義,相信馬克思主義,處理好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與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的當代中國化問題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只有真正弄懂了馬克思主義,才能更好地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研究,不能采取淺嘗輒止、蜻蜓點水的態(tài)度。有的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沒讀幾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發(fā)表意見,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也有悖于科學精神?!盵5]因此,回到原著,回到經典文本是我們了解馬克思、學習馬克思的出發(fā)點,唯有此,我們才能讀懂馬克思,從而堅信馬克思。當然,“馬克思主義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答案,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盵6]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也是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我們根據實際情況,注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中的理論資源,吸收西方女權主義思想的合理成分,關注西方女權主義理論發(fā)展脈絡中的馬克思主義因素,批判性地繼承和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性別觀念,并對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的婦女解放理論,尤其是中國共產黨主張的婦女解放理論進行借鑒和吸收,扎實地推進中國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
(二)女性研究和女性學學科發(fā)展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進行準確的定位
不斷推進女性研究的重要手段是走學科建設的道路,女性學學科定位應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進行。經過中國學者多年的探索實踐,我們在女性學的研究對象上已達成共識,女性學是從“人”切入,以男性作參照,對女性聚焦,從而解答女性的本質、特征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等問題的學科。女性學最高層次的研究方法是哲學方法。無論女性的本質特征,還是她的存在形態(tài)和發(fā)展態(tài)勢,都是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演變的,女性存在狀態(tài)和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只能放在人類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去發(fā)現和揭示。所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始終貫穿于女性學研究進程,這是女性學根本的指導原則。女性學旨在把性別研究的視角引入既有知識領域,對人類自身及人類社會的歷史與現實進行認識與再認識,從而為女性解放與發(fā)展,乃至人類的解放與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其研究的目標是實現人類的解放。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定位女性學學科應成為學科建設的共識。
(三)建設和發(fā)展當代中國女性研究和女性學要推進中國化進程
首先,當代中國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要形成中國特色。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形成中國特色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學。我們要“創(chuàng)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婦女解放理論”,要通過自己的理論眼光和理論思維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女性學理論進行過濾和選擇,而且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對其進行再創(chuàng)造。其次,當代中國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要重視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我們要充分認識婦女問題的歷史性和系統(tǒng)性,堅絕地摒棄對立的二分法思維。我們不能因為女性的差異性而否認同一性,也不能因為女性的同一性而否認女性的差異性,在新的情境下我們更加強調一種復雜身份的聯合,可以是基于相同價值觀和目標的共同體的聯合,亦可探討建立跨國的女性主義團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婦女的問題與社會發(fā)展的各種因素緊密相關,我們對婦女研究是將其從階級、民族、國家和種族等整體性范疇中分離出來了,但須再將婦女議題回歸歷史,并對其進行通盤思考與決策,即進行系統(tǒng)化研究。再次,當代中國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要堅持人民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說:“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盵5]在婦女議題上,馬克思恩格斯依歷史過程肯定女性的主體作用,關注工人階級的女工和勞動婦女的利益。如果我們將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置于中國歷史和現實中,我們會發(fā)現中國婦女解放的主體力量是勞動婦女。對勞動婦女的主體關切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及其婦女理論特有的實踐品格和人民立場。21世紀以來,女性主義學者們開始重視資本邏輯帶來的政治上存有的保守,在全球化資本主義中越來越關注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重要意義,中國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發(fā)展的人民立場,在今天尤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小江.女性主義——文化沖突與身份認同[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8.
[2]江澤民.“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8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1990-03-08.
[3]彭珮云.加強婦女理論研究,推動婦女發(fā)展[N].中國婦女報,1999-12-07.
[4]Moya Lloyd.BeyondIdentityPolitics-Feminism,PowerandPolitics[M].London: Sage Publications,2005. 7.
[5]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8/c1024-28361421.html,2016-05-18.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6.
(責任編輯王靈)
收稿日期:2016-06-28
作者簡介:石紅梅(1974—),女,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廈門大學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副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婦女/性別研究。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838(2016)05-0003-04
Uphold the Leading Role of Marxism and Develop Contemporary Chinese Women’s Studies
SHI Hong-mei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Abstract:Marxist women theories and feminist theories see eye to eye with each other in their starting points, research focus, methods and objectives, thus upholding the leading role of Marxism is a must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women stud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discipline.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asserts the necessity to uphold the leading role of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women studies and development of related disciplines. What is also important is to learn and absorb some appropriate part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theoretical schools to forge our women stud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Marxism; women’s studies; women’s research; contemporary China
·女性學建設專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