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 強
互動:讓音樂課堂更靈動
文/崔 強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音樂教育方式也悄然發(fā)生著改變。原來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常常束縛學生的思維,同時阻礙著教師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孩子個性的發(fā)展。在嶄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音樂課程改革需要的是音樂教育者在教育教學思維方式上的本質性改變,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增加師生互動交流勢在必行。
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能夠使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孩子們都喜歡輕松、愉快的課堂環(huán)境,學生的心情舒暢了,思維也活躍起來了,學習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互動交流的欲望更加的強烈。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每一個細節(jié),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搖籃曲》一課中,我先播放一段嬰兒睡覺前的視頻,使孩子們融入作品的氛圍之中,情感隨著情境的推進,體驗情境,從而更好地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積極學習。在音樂課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地設計不同情境來營造濃郁的和諧氣氛。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按小組開展一些討論,不但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有助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比如在教學《我們的田野》這一課時,孩子們都能夠比較優(yōu)美地演唱歌曲,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在進行課堂延伸、知識拓展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家鄉(xiāng)遼陽,進行歌詞的創(chuàng)編。同學們帶著濃厚的興趣,在小組內積極討論、交流,高質量地完成了創(chuàng)編任務,而且是各具特色。每一位孩子都想在課堂上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與師生們共同分享,這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提高了學習效率。
音樂課上巧妙設計問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互動,是音樂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在設計問題時目的要明確,意圖要清楚,設計的問題應該深入淺出,缺乏意義和深度的問題不要提,要設計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問題。提出問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所以一定要留給孩子足夠的思索的時間和空間。教師還要準確地把握住提問的時機,引導向更深入的層次思考問題。
課前準備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教師要了解更多的作品外圍知識,確保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同時有足夠的信心與同學進行互動。同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查閱相關的資料,由班級各個小組的組長進行分工,并在課前組內資料共享。通過課前上網查閱,了解了更多的作品的背景等方面的知識,在課堂上把自己了解的知識展現(xiàn)給全班同學,交流和互動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長期以來,音樂課堂教學模式都是教師教唱,學生學唱,以學生會唱為目的,卻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扼殺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喪失了在音樂課堂上交流互動的興趣。教師不應是“導演”,而應該以一名演員的角色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結成“伙伴”,和學生一起參與,去關注學生的情感、興趣、感受等,把教學時間放到那些有效果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上來,在活動中了解、影響、激勵、鼓舞學生,營造出一種和諧、積極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悅。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笨梢?,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盡可能讓學生參與互動交流活動,分享掌握知識和收獲成功的樂趣。新課程標準下,師生互動的優(yōu)勢與特點明顯,營造輕松歡快的學習氣氛,使學生樂于參與、主動參與,是學習的主要動力之一,我們應從更深的層次和更廣的角度去審視師生的有效互動,通過師生的有效互動,讓學生和老師互相“動”起來,使每一堂音樂課都迸發(fā)活力,展現(xiàn)出不同的精彩。
(作者單位:遼寧省遼陽市師范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