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軍輝
語文,因激情而美麗
文/肖軍輝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情感、人文精神、道德智慧和生命激情的人文學科。然而,在中考高考的指揮棒下,眾多的語文教師早已習慣了將語文進行知識點的分類解析,習慣了將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肢解成一道道與分值對等的習題。因此,語文新課程理念呼喚語文教育返璞歸真,呼喚語文課應有“語文味”,呼喚語文激情與激情語文教學。
語文激情,是生成蘊含在文本中的生命情感,只要認真地去品讀就能重溫那夢想與激情交織的崢嶸歲月,就能欣賞到文本所蘊含的情感波瀾。語文激情,首先蘊藉于文本所描繪的大自然的秀美山川中?!皡浅|南坼,乾坤日月浮”是湖泊獻給長空的激情;“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是山林獻給大地的激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荒涼獻給壯闊的激情;“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冬雪獻給北國的激情。天生地設,乾造坤承,世間萬物,生生不息,總在自然的造化中呈現(xiàn)著一份生成漫長的激情,這些又怎能不讓我們怦然心動、心旌搖蕩、心往神馳呢?
語文激情,包孕在文本所呈現(xiàn)的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中?!皦研奈磁c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是烈士暮年的激昂之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豁達人生的狂放之情;“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是立志報國的豪壯之情;“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是赤膽忠心的慷慨之情。“人生天地間,豈如遠行客?必有為于世,相與而奮起?!被蚴呛`路藍縷以啟山林,開辟出一方心靈的凈土;或是頭破血流生死不顧,拼將出一條生命的坦途。能支撐起崢嶸歲月滄桑變遷的,只是那一口浩然的人生真氣與正氣,只是那一份堅定的人生理想與信念。
語文激情,還潛藏在文本所揭示的風云變幻的社會生活中。我們可以從文本中品味人世間酸甜苦辣的情感:去深味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涕下”的千古浩嘆與悲慨,去感受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岸不羈與狂放,去體會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欣喜若狂與歡悅;去咀嚼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無限惆悵與悔恨……
語文文本,用它凝練的語言文字,將豐富的社會生活濃縮成歲月的精華,無法壓縮的,卻是字里行間掩抑不住的情感波瀾和逸興遄飛的夢想激情。
語文激情之流,源自文本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世界。領略語文激情,不能不關注古今中外用汗水與心血、用靈魂與生命創(chuàng)造出不朽杰作的文本作者,是他們的敏感與智慧、才華與激情,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善良與邪惡、美好與丑陋,才讓我們能穿越時光的隧道品嘗到一道道情感豐盛的佳肴,透過時空的眼眸觀賞到一幅幅激情燃燒的畫卷。
沒有“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的愛國熱情,屈原怎么能在那黑白混淆、是非顛倒的時代上下求索?沒有“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恤民情懷,杜甫安能在動蕩不安的離人亂世中憂患終身……一個激情澎湃的作者,一個道德高尚的文人,就是一道生活的激流,而這道激流最終匯成了汪洋恣肆、奔騰向前、滌蕩一切邪惡的時代潮流。從“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起,經“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到“拍案而起,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聞一多,這些獻身者中,又有誰不是忠肝義膽、義薄云天的熱血兒女?又有幾人不是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的慷慨之徒?正是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意識,這種“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獻身精神,催生出了一代代激情勃發(fā)經天緯地的英才俊杰和一輩輩豪情滿懷才氣縱橫的志士仁人。
所以品味語文的滋味,感受語文的激情,就必須深入探究和深切體悟作者的情感。只有文本作者深深地扎根在我們心中,我們才能品讀出其作品言語縫隙中流露的真情實感、積淀的壯志豪情和澎湃的生命激情。
語文教學應該是立足現(xiàn)實生活、關注社會發(fā)展、滲透生命教育和強化情感體驗的新探索,應該是立足文本解讀和生命探究、思想情感和文學素養(yǎng)的共同提升。
語文激情,是在生活中孕育滋養(yǎng)的,也需要在生活中提煉獲取。文學是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能動反映,沒有經歷過長年的羈旅漂泊,便難以品讀出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異常深切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沒有親近過秀江麗水,便艱于領略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中秀美風光的怡情養(yǎng)性;沒有經歷過仕途的艱難坎坷,便艱于體會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棄官歸隱的厚重與飄逸。
所以,語文的激情,是在生活的海洋中滋養(yǎng),也是在生活的磨難中迸發(fā)的,“自古文章憎命達”,其道理與深刻含義亦在此。唯有生活的豐富,才有語文的豐富;唯有生活的激情,才有語文的激情。
語文教學,作為以關注生命意義與生命質量為目標的生命教育活動,它所承載的責任與使命絕不僅僅是語文知識的識記、應試技巧的訓練和考試分數的提高,而是人們知情行意的有機結合,更是人類文化的傳承與繁榮。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才稱得上是“激情語文教學”?最直接的認識,自然是讓所有的語文激情都能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最充分的激發(fā)和最大程度的綻放,讓語文學習始終洋溢著生命的激情。這樣,學生的情緒才會高漲,思路才會開闊,效率才會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人格心靈才能在情感的高峰體驗中得到陶冶與塑造。
然而,這種語文激情總是靜態(tài)地、隱性地、消極地存在于文本之中,如果不去發(fā)掘,它不會自覺主動地從字里行間走出來展露自己。所以,激情語文需要師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發(fā)掘出語文文本以及與文本相關的各種教學資源中所有的情感因素。在這個挖掘拓展并重構再造的過程中,學生自覺主動、積極踴躍地思考探究,并感受語文激情,從而使語文學習始終沐浴在情感的河流中,獲得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真諦。
一個情感真摯、意氣風發(fā)、情緒高漲、激情奔放的教師,他的課堂一定是精神飽滿、感情充沛、情趣橫溢、別開生面的。唯有師生激情勃發(fā)、情感共鳴,才能觸及語文課堂的精髓,語文教學才能爆發(fā)出無窮的感染力和巨大的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點燃學生情感與智慧的火花,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教師的激情容易激發(fā)形成,因為教師有豐富的知識與一定的人生閱歷,走近文本時容易觸發(fā)情思引發(fā)聯(lián)想,觸景生情感受氛圍,體驗情感激發(fā)熱情。而學生激情的誘發(fā)激活比教師困難得多,因為一般情況下,學生的知識積累與知識面較為貧乏狹窄,對生活的體驗與感悟較為單薄膚淺,對文本感知的程度與理解的深度不夠,對文本的情感韻味難以獲得深切的感受和真切的體會,難以真正走近和走進文本。因此,學生的激情需要“點燃”。這種“點燃”,或是來自對文本的深入研讀與個性解讀,或是來自教師的激情引領與合作探究,或是來自生活經歷的真切感受與深刻體會,或是來自綜合體驗的深入思考與深度感悟。
教師要千方百計調動一切因素激活學生心靈深處潛伏的情感波瀾,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探究欲望和主動參與的熱情,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讓學生活躍在積極投入、主動思考的世界里。也就是說,激情語文教學不僅要實現(xiàn)學習活動中師、生、文本三位一體的情感共鳴,也要實現(xiàn)語文教學中師、生、文本及作者四位一體的情感共振,更要實現(xiàn)由深度思考或剎那頓悟所引發(fā)的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帶來的無窮樂趣,實現(xiàn)學生激情的自我激發(fā)和主動獲得。
總之,蘊含于文本之中的一切情感因素便是語文激情,點燃師生的激情,激發(fā)學生的思考,照亮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這便是激情語文教學。
(作者單位:湖南省益陽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