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志遠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文/周志遠
課間,走到教學樓前,我發(fā)現(xiàn)地面上有一些剛剛搬卸圖書遺落的紙片和包扎帶,便彎下腰撿起來。剛要撿第二片,就有一個胖墩墩的男孩也跑過來撿。我們對視了一下,會心地笑了。接著,兩個從旁邊經(jīng)過的孩子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中,連雨水中的小紙片也不放過。不一會兒,又有一個小女孩跑到我身邊,說:“老師,給我吧!”我將手中的紙片和包扎帶遞給她,同樣回報一個微笑。小女孩和其他幾個孩子蹦跳著,把手中的紙片和包扎帶送到了垃圾箱中。
作為老師,我們常常告訴孩子:“你扔下的是垃圾,我撿起的是品質(zhì)?!碑斘覀儚澭鼡炱疬@“品質(zhì)”時,孩子們感受到了它的可貴。許多時候,我們費盡心思、苦口婆心的教育收效甚微,有時帶來的還是與我們初衷背道而馳的結果。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一下,不是我們的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而是我們的教育出現(xiàn)了問題,是我們的教育重視了道德意識的強化,而忽視了道德實踐的體驗,忽視了孩子們的內(nèi)心感受。
“言傳身教,知行合一”是教育的真諦。教育是教師的職責,教育需要說教,更需要教師引領學生一起從小事做起的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道德意識在教師的影響下轉化為道德實踐,并逐步內(nèi)化為自覺的行動,成為知行統(tǒng)一的學生。
有一次,我在學生餐廳值班。學生就餐快結束時,不少學生舉起了手,表示要添加飯菜和水。我隨手拎起旁邊的水壺給學生倒水。但是,面對老師和餐廳工作人員的付出,學生竟是那樣的平靜,那樣的無動于衷!我的心里感到一陣陣的茫然。
我繼續(xù)倒水,有的學生真誠地望著我說:“謝謝老師!”我就撫摸著他的頭說:“別客氣!真是懂禮貌的好孩子!”聽了我的稱贊,旁邊剛剛無動于衷的學生羞愧地低下了頭。再給其他的孩子倒水時,多數(shù)孩子都能主動地說一句:“謝謝老師!”我也總是回上一句“別客氣!”和一個真誠贊賞的笑容。即使這樣,還有的學生在倒上水后仍然不聲不響。這時,我就停下來溫和地說:“老師給你倒上了水,期望你給老師一句話?!睂W生當即會意,羞答答地補上一句遲到的:“謝謝老師!”我依舊回上一句“別客氣!”和一個真誠的笑容。
處處留心皆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時刻牢記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把生活變成教育,時時處處有意識地滋養(yǎng)學生心靈。
在一次開學第一天的品德課上,我告訴學生要知行統(tǒng)一,品德課上學到的知識、明白的道理,是用來做的,要在持之以恒的堅持中成為習慣。下課鈴聲響起,我宣布“下課”。隨著班長的一聲“起立”,學生起立喊道:“老師再見!”這時,我發(fā)現(xiàn)有七八個學生坐在那里紋絲不動。于是,我用調(diào)侃口吻善意地提醒道:“看來同學們還是很喜歡我這位新老師的,要不為什么有那么多同學坐在那里不跟老師再見呢?”大家的目光轉向了那些坐在座位上的那幾個學生,他們羞愧地低下了頭。我請學生坐下,真誠地說:“站起來說一聲再見是你對他人的尊重。老師對有些同學的表現(xiàn)感到痛心,不是因為你對老師的不尊重,而是因為我們在學校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卻連做基本的禮儀常識都不能夠落實在行動上,沒有做到知行統(tǒng)一。”說到這里,我響亮地喊道:“下課!”班長的“起立”剛剛喊出,學生就齊刷刷地站起來,邊鞠躬邊喊道:“老師再見!”
教師的寬容贏得的是學生的信任與尊重,教師的善意提醒成就的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教師的等待換來的是學生的自省。多一份善意的提醒,多一份耐心的等待。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做教育的有心人,我們就會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教育的契機,體驗到師生共同成長的快樂;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們就會把教育變成師生生活的常態(tài),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弘文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