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市如東縣岔河鎮(zhèn)岔東小學 韓曉鈺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例談
江蘇南通市如東縣岔河鎮(zhèn)岔東小學韓曉鈺
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入或者創(chuàng)設出一定的與教學相關的生動形象的場景或者情境,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情境中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學生以及所學內容的特點,教師如能創(chuàng)設出相關情境,采取情境教學法,必將把學生主動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進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一般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采取創(chuàng)設圖畫情境、音樂情境、語言情境等教學方法。下面筆者主要就這三種情境教學法進行細談。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圖畫再現(xiàn)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圖畫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在圖畫的引領下感受到所學知識的重要性,這樣教學,圖文并茂,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蘇教版語文《泉城》一課的教學。這是一篇寫景類的文章,對學生來說,要想讓學生產生比較深刻的學習感受,莫過于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因此,在教學伊始,教師就可以把截取到的珍珠泉、黑虎泉、趵突泉等多處泉水的景點圖展示給學生看,并配以舒緩的樂曲,讓學生邊欣賞邊觀看。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詢問學生:“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的景致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到這個地方游覽一番?!痹谶@教師精心營造的圖畫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了過來,對認識與了解這些地方充滿了濃濃的好奇心,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有了興趣作為基礎,學生的學習也會更加有效。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結合學生所學內容的特點,在教學《泉城》一課時,教師主要引導學生采取借助圖畫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法。這樣教學,可以讓學生充分地把文中的文字描述與圖畫的實際景致結合起來,圖文并茂,相得益彰,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lián)想和想象的一門藝術。音樂是一門極具感染力的語言。在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如能根據教學的需要,把語文學習與音樂樂曲結合起來,營造出一種濃濃的音樂氛圍,必將會使學生受到深深的感染與熏陶,進而學習興趣大發(fā),自覺地融入閱讀教學之中。
如蘇教版語文《草原》一課的教學。草原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開始時,教師可以把《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曲播放給學生聽。這樣一來,通過音樂歌曲的播放,學生的思想情緒也會不由自主地跟著樂曲一起走進那遼闊的草原,此時在學生眼里浮現(xiàn)的,自然是那藍藍的天,白白的云,奔馳的駿馬……此時此情,很容易讓學生詩興大發(fā),產生對草原的無限向往之情。就在這濃厚音樂氛圍之中,教師再引導學生來學習草原這篇課文,學生定會產生許多感觸,進而與文本作者產生共鳴,收獲到語文學習的無限快樂。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結合所學內容的特點,采取了借助音樂渲染情境的教學方法,這樣一來,在音樂情境的渲染下,曲美,文美,學生學習起來也更有興致,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語文教學中,無論什么情境創(chuàng)設法都必須依靠具體的語言來實踐,離開了教學語言,一些教學情境的價值也無法得到充分發(fā)揮。在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如能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極具感染力與影響力的語言,必將可以有效激起學生共鳴,進而把學生引入到那濃厚的教學氛圍中去,從而為提高學習效果奠定基礎。
如蘇教版語文《最后的姿勢》一課的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讀到這個題目并不會產生多么深刻的感受,學習興趣自然不濃。在教學時,為了使學生能夠主動進入到教師營造的學習情境之中,筆者是這樣描述的:同學們,還記得2008年的5月12日嗎?那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因為,在那一天,四川發(fā)生了大地震,導致無數人失去了生命,無家可歸,可是,就是在這次地震中,卻發(fā)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令人感動的故事。可是,普通的人在危險來臨時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你們想知道他做了哪些事嗎?請大家自讀課文,解答心中的疑惑。在教師精心描繪的語言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朗讀課文時自然更投入,取得了良好的閱讀效果。
語言是有感染力的。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結合所學內容為學生營造了一種濃濃的語言環(huán)境,在這個語言環(huán)境中,學生已經不由自主地被教師描述的情境所打動,激發(fā)了學生主動閱讀的動力,進而在學習中產生了與文本內容共鳴、感同身受的感覺,教學效果顯著。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情境教學的方法還有許多,比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角色情境、實物情境、生活情境,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哪一種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都要緊密結合學習內容以及學生學習的具體需要,靈活運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