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曉莉
(信陽農(nóng)林學院 外語系,河南 信陽464000)
?
原型范疇理論對高職高專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蘆曉莉
(信陽農(nóng)林學院 外語系,河南 信陽464000)
摘要:范疇化是人類對事物進行分類的心智過程,范疇是范疇化的產(chǎn)物,對認知語言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人類對范疇和范疇化的認識存在較大分歧,主要分為兩大理論體系:經(jīng)典范疇理論和原型范疇理論。研究表明,后者對高職高專英語詞匯教學有著較強的解釋力,本文試圖予以闡釋說明。
關(guān)鍵詞:范疇;范疇化;原型;原型范疇理論
1原型范疇理論
1.1關(guān)于“原型”
目前認知語言學家對原型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是指具體的典型代表。所謂范疇中的典型代表,也就是原型樣本(prototypical exemplar),或叫做焦點樣本(focal exemplar)、突顯例樣(salient example)、典型成員(typical member)、原型成員(prototypical member)、中心成員(central member)、最好例樣(best example)、范疇成員中最清晰的例子(clearest case of category membership)等,比如日常生活中,當有人提及“家具”時,反映在大多數(shù)人腦中的實物便是“床、桌子、椅子等”,很少有人先想到“碗、筷子等”,這說明在“家具”范疇中,有一些例子比另一些例子更典型、更突顯、更易出現(xiàn)在人腦中,這就涉及到了“原型”這一術(shù)語。人們在識別此類原型樣本時,費時最短,心智處理最容易。二是指抽象圖式表征,或?qū)傩约?。Reed認為原型是范疇的平均特征或集中趨勢,是對范疇進行概括的表征。Taylor認為原型是范疇的概念核心的圖式表征,并認為實例并非原型,僅例示了原型。他指出圖式化原型與實例之間的關(guān)系類似于上下義詞之間的關(guān)系,但這對術(shù)語常指語義(特別是詞義)關(guān)系層面,因此主張用術(shù)語“圖式——實例”取而代之,它適用于分析語言的各個層面。[1]這樣,就可能存在兩種基本的范疇化方法:根據(jù)典型代表進行范疇化,或根據(jù)圖式表征進行范疇化。
由上可知,范疇是以原型代表為中心,通過家族型相似性不斷向外擴展的。詞義也具有此特點,尤其是一詞多義現(xiàn)象,以中心意義為基礎(chǔ)向外擴展,共同形成一個多義詞所建立的語義微系統(tǒng)。如英語中的“fruit”,以“水果、果實”為中心意義,可向外擴展出諸如“子女、收入、報酬等”邊緣意義;再如“head”一詞,其中心意義是“頭”,邊緣意義還有“上端”、“首領(lǐng)”等。
1.2認知語言學中的原型說
認知語言學對原型的研究始于Berlin & Kay對顏色范疇的研究。經(jīng)過對98種語言的調(diào)研,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不同語言中的基本顏色,并把這些典型的顏色作為參照點,即焦點色(focal colors),對顏色進行了切分和范疇化。接著,美國心理學家Rosch發(fā)現(xiàn)不僅顏色范疇中有原型,其他物體范疇中也有。他以鳥的范疇為試驗,發(fā)現(xiàn)robin(知更鳥)比“企鵝、雞、鴕鳥”更具代表性。Labov所做的關(guān)于杯子的實驗也證實了原型的存在,在vase、cup、bowl、mug之間,總有一種事物被選為杯子的代表,但它們之間很難按照二分法劃出一條明顯的界限,到底什么樣的器皿是杯子?什么樣的器皿是碗?因此也證明了范疇邊界模糊性的存在。
1.3原型范疇的特征
根據(jù)Lakoff等人對原型范疇的研究,可將其特征概括為:一、特征有中心和邊緣、重要和非重要之分;二、范疇成員之間具有相互重疊的某些屬性,形成家族相似性;三、范疇成員之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具有更多共同屬性的成員是中心成員,其他的是邊緣成員。
1.4認知范疇的劃分
認知語言學家把認知范疇分為三個層次:上位范疇、基本層次范疇和下位范疇。其中在人們心中占顯著地位的、能首先被掌握和記憶的、名稱最簡潔、被運用頻率最高的事物屬于基本層次范疇,如,提及動物時,有的人就會先想到“狗”這個基本層次范疇,很少有人先想到“藏獒”這個下位范疇。具有典型特點的基本層次范疇是人們對事物進行分類的工具。因此,認知語言學家認為,合理的范疇化理論能夠為語言意義的形成和理解提供合理的解釋。
2原型范疇理論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2.1同義詞
在大多數(shù)高職高專學校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基礎(chǔ)較為薄弱,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存在詞匯量較少的現(xiàn)象,尤其體現(xiàn)在寫作和口語中。除了最基本的詞匯,學生很難想到其他更生動更豐富的詞匯來表達個人觀點。因此,有必要借用原型范疇理論中的范疇層次來改善此現(xiàn)象。如,在漢語中,用來表達感情的基本詞語無非就是“哭”和“笑”。感情范疇中,最先出現(xiàn)在腦中的概念就是這兩個詞,它們屬于基本層次范疇,我們可以以此為原型,講解一些下位范疇的詞,這樣有助于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和豐富其詞義表達。英語中有關(guān)“笑”的下義詞有很多,如:grin,chuckle,smirk等,有關(guān)“哭”的下義詞有:wail,weep,sob,whine,yowl等。
2.2構(gòu)詞法
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原型范疇理論,以詞根原型為中心,利用詞綴意義來推測新詞的意義。如,有些形容詞前加前綴“in”、“im”、“un”、“dis”等,構(gòu)成反義詞,如patient→impatient,happy→unhappy等。有些形容詞加后綴“l(fā)y”構(gòu)成相關(guān)副詞,有些名詞加后綴“ful”構(gòu)成相應形容詞,其后再加后綴“ness”,又構(gòu)成名詞。以use為例,use→useful→usefulness等等。因此,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要重視原型范疇在構(gòu)詞法方面的應用,以幫助基礎(chǔ)較為薄弱的學生擴大豐富詞匯量。
2.3詞類
在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通常一個單詞可能會有幾種詞性,如use既可當名詞也可當動詞,這種現(xiàn)象給學生的詞匯學習也增添了一定的阻力。而原型范疇理論在區(qū)分詞性方面可以充分發(fā)揮出優(yōu)越性。如名詞,在英語中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有復數(shù)形式,可被代詞替代,復合句中第二分句與第一分句相同的部分可以省略等。我們可以說這些特征是名詞的原型特征,凡是滿足這些條件的詞,就可把它們劃分到名詞范疇中去。正確地判斷名詞的原型特征,對名詞的正確使用和搭配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也具有相應的原型特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多查資料多總結(jié),對教學效果的改善必將有一定的裨益。
參考文獻:
[1]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編輯:劉彩霞)
收稿日期:2016-02-20
作者簡介:蘆曉莉(1986—),女,河南信陽人,助教,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978(2016)03-0137-02
Prototype Theory and Its Influence on English Lexic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U Xiao-li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Xinyang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Categorization is a mental process for human beings to classify different things. Category is the product of categorization, which has an active effect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re exists a substantial divergence of opinion on understanding these two concepts among linguists. It is usually divided into two main theoretical systems: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category and the theory of prototype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latter has a better explanation to English lexic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will be demonstrat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category;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 prototype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