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qū)特殊教育學校 趙 敏
“拋錨式”教學方法在培智學校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qū)特殊教育學校 趙 敏
“拋錨式”教學是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下已開發(fā)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方法之一。它強調在情境中調動兒童的已有經驗,與舊知識聯系進行信息加工,使兒童積極主動地形成知識的建構?!皰佸^式”教學是在這個理論支持下開發(fā)出來的,這種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由于拋錨式教學要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作為“錨”),所以有時也被稱為“實例式教學”或“基于問題的教學”。因此,“拋錨式”教學模式是使兒童適應日常生活,學會識別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模式。
現在培智學校中,中重度智力落后兒童的數量開始增多,他們的思維比較直觀,在脫離現實生活的情況下無法掌握知識,尤其無法掌握數學這種抽象性的知識,他們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為此,我們將“拋錨式”教學法運用于數學教學中,借此尋求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一種適于中重度智力落后兒童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將來能把所學正確合理地運用于社會生活中。
大多數人認為,數學這一課程較之其他課程比較枯燥無味,其實不然,每一門課程的開設都有其一定的作用和意義。培智學校所教授的數學知識都是適用于社會生活的。所以遠離現實生活的數學課當然讓人感覺乏味,那么在現實情境中學習數學又會怎么樣呢?結合這一目的,我開始嘗試“拋錨式”教學。
“拋錨式”教學是由下面幾個環(huán)節(jié)構成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即讓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能和現實生活情況基本一致或者相類似,這樣學生就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尋找到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在教學“鐘面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我設置了早上起床媽媽問你關于時間問題的情境:“你要幾點鐘起床才不會遲到?早上應該幾點鐘去上學?”
二、確定問題
即在相應的情境下,選擇出與相關學習內容有緊密關系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面對一個需要立即解決的現實問題)。選出的事件或問題就是“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就是“拋錨”。如何將這個“錨”拋出、拋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教學中,我設置了“發(fā)通知書”的情境,通知上寫著:請XX在早上9點鐘參加學校的學雷鋒活動,并相應地提出幾個問題:“你想知道時間,會怎么辦?”、“你家里是用什么來看時間的?”等等。這是學生經常會遇到的事情,現在要讓學生自己來解決這件事情,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在認識鐘面后才能看清時間而準時參加活動。我們將“錨”在目的明確的情況下拋出,可以使學生在情境中更好的理解問題。
三、自主學習
即不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要如何去解決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這個問題的相關資料,盡可能地去發(fā)揮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鐘面上的東西”這個情境中,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找出數字、指針等。學生在尋找和動手的過程中,一點一點地掌握了教學內容,使“錨”可以深入。
四、協作學習
即通過討論、交流、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所在問題的理解。交流與溝通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所以我設置了“猜猜兩根指針的作用”這一情境。學生對猜謎游戲比較感興趣,所以在師生猜與想的過程中來認識時針、分針并了解它們的作用是很好的一種方法。這樣的教學設計旨在讓學生在情境中發(fā)現問題,交流互動,從而生成又一個新知識、新經驗。
五、效果評價
拋錨式教學的評價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考核評價,不需要進行獨立的教學測試,只需要在學習過程中隨時觀察并記錄學生的表現就可以了,即強調教學過程的評價。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首先請學生在12個不同時間的鐘面上找出表示9點的鐘面;其次,我設計了一個對歌的活動,即(教師問)7點,7點在哪里?(學生答)7點,7點在這里。學生在答的過程中要指著鐘面。這樣將12個整點的鐘面都對上一遍,學生對鐘面的認識便又加深了一步,并且能夠使每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都得到相應的評價。
(下附《鐘面的認識》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鐘面的認識
二、教學要求:認識鐘面的組成;能區(qū)分時針和分針,并了解它們的作用;能認識整點的鐘面。
三、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你要幾點鐘起床才不會遲到?早上應該幾點鐘去上學?
(二)確定問題
情境引入:請XX在早上9點鐘參加學校的雷鋒活動。
你想知道時間,會怎么辦?你家里是用什么來看時間的?
(三)自主學習
引入:想自己看時間的話,那你認識鐘面嘛?
觀察:鐘面上有你認識的嘛?鐘面上有什么在轉動?
操作:將找到的數字與指針放在鐘面相應的位置上。
(四)協作學習
謎語引入:猜猜指針的作用。
思考、交流、總結:短針是時針,長針是分針;時針從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的時間是1小時;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時就是7時(即7點)。
(五)效果評價
情境重現:請XX在早上9點鐘參加學校的學雷鋒活動。
找一找:指出表示9點的鐘面。
對歌:(教師問)7點,7點在哪里?(學生答)7點,7點在這里。
要求:學生在答的過程中要指著表示7點的鐘面。
無論是何種教學方法,都可以劃分成教和學兩個過程。在拋錨式教學中總是強調“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而教師的“教”必須適應學生的“學”,為學生的“學”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造條件,才能使智力落后兒童學得更有趣味、學得更加開心,更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