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升
(吉林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思政部,吉林 132101)
社會熱點問題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及應對
陳景升
(吉林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思政部,吉林 132101)
社會熱點問題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圍影響人們的視聽和價值判斷,對成長期大學生“三觀”形成的影響尤不可等閑視之。分析社會熱點問題的特性以及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正反兩方面的重要影響,探索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為主導、以課堂為載體,配合其它有效途徑正確應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沖擊,是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
社會問題;大學生;影響;應對
改革開放后,中國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任何國家在社會轉型期均是各種社會問題的爆發(fā)期,各種社會矛盾疊加,多種社會熱點問題頻出,你方唱罷我登場,對人們的思想沖擊一浪接著一浪,有時眼花繚亂,有時人云亦云。對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的大學生而言,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她)們的思想和撩撥著他(她)們的行為和神經(jīng)。正確引導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認識和思考,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社會熱點問題由于其涵蓋的內(nèi)容極其廣泛,因此,社會問題與社會熱點問題沒有本質的區(qū)別,社會問題即是一定時期的熱點問題,社會熱點問題是一定時期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廣泛關注的以利益為焦點且不易解決的社會問題。社會熱點問題具有以下特性。
1.1社會問題具有難度性
目前的社會熱點問題,無論是就業(yè)安置、國有企業(yè)改革、房價的調控還是醫(yī)療改革、食品安全、環(huán)境污染、戶籍改革等哪一項解決起來都需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改革,勢必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誰都不愿意承擔改革的成本,既得利益集團會愈加不情愿。因此,改革者面臨兩難的選擇,比如,房價一調控,房屋大量的積壓,銀行就心驚肉跳;調控政策一放松,開始去庫存了,房價就像過山車噌噌地往上竄,解決好這些社會問題可謂千難萬難。
1.2社會問題具有復雜性
所謂復雜,社會問題既有社會領域的,也有經(jīng)濟領域的,既有政治領域的,還有文化領域的;既有新近形成的,也有長期積累的。而人們對這些社會問題的認知和評價又眾說紛紜,很難取得共識。就拿國企去產(chǎn)能改革,人們的私下議論反應來說,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更為復雜的是無論是既得利益者還是利益受損者似乎都有委屈情緒,感覺自己被邊緣化了,成了社會的弱勢群體了,進而抱怨社會的不公[1]。
1.3社會問題具有交叉性
所謂交叉性,是指社會問題的構成具有多樣、交叉、滲透的特性。從表面看,社會問題可分類為政治的、經(jīng)濟的、社會的、文化的、環(huán)境的、民生的等等,但實際上社會問題是綜合的、交叉的,是多種屬性的融合。比如,就業(yè)問題即是民生問題,又是經(jīng)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解決不好就具有政治風險。與此同時,許多社會問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盤根錯節(jié)交叉在一起的,如果我們試圖孤立地解決某一社會問題是會拔出蘿卜帶出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這需要頂層設計者依據(jù)社會問題的交叉性進行全局考量,出臺綜合的設計方案。
90后大學生思維敏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自我意識強,對社會熱點問題和個人的發(fā)展空間關注度高,因此,社會熱點問題不可避免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調研中面向大學一年級學生發(fā)放了2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98份,在“您會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嗎?”提問中,只有2%的學生選擇了“從不關注”選項。在回答“社會熱點問題的輿論對您是否產(chǎn)生了影響?”,82.5%的學生選擇了“有”選項。這說明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關注度是很高的,無論是調查問卷和平時的訪談中,社會熱點問題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既有正面的影響也有負面的影響,具體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2.1正面影響
調查問卷在回答“您覺得社會熱點問題事件對您產(chǎn)生的正面影響多還是負面影響多?”提問時,回答正面影響多的占24%。由此表明,雖然社會熱點問題對大學生思想的正面影響比例不是很高,但仍然有一部分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能夠理性的分析和研判社會問題的本質,對黨和政府解決社會問題采取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夠理解和充滿信心。大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有助于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助于大學生汲取正能量,培養(yǎng)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助于大學生了解認知大量的社會發(fā)展信息和必須經(jīng)歷的發(fā)展階段及與之相伴相生的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的各種社會問題;有助于大學生拓展知識面豐富人生經(jīng)驗,促進對自身成長成才的思考及整體素質的提升。
2.2負面影響
調查問卷在回答“您覺得社會熱點問題事件對您產(chǎn)生的正面影響多還是負面影響多?”提問時,回答“基本持平”選項的占到55.5%,表明,社會熱點問題給大學生帶來負面影響的占一半,這的確要引起高度關注。
2.2.1政治信仰迷茫由于社會急劇變化,某些大學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政治信仰迷茫、淡化傾向。調查顯示,只有48.2%的大學生選擇信仰“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令人擔憂。分析原因,中國正處于一個社會大轉型中,但社會轉型并不會自動地、順利地轉向一個現(xiàn)代文明秩序。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但是,中國在21世紀步向強國之路上,將無可避免地面臨種種外在與內(nèi)在的挑戰(zhàn)與考驗。在今日全球多元格局下,一個國家的真正強大絕不僅僅是軍事力量以及經(jīng)濟力量,更是知識力、文化力,特別要擁有一套核心價值。歷史轉型期大量新事物和新思潮的出現(xiàn),中國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建構尚未完善或未被社會普遍認同。社會價值判斷呈現(xiàn)出多元化傾向,日益模糊了人們尤其是廣大青年學生的判斷力與榮辱感。即使就中國今天最有成就的經(jīng)濟領域而言,貧富的差距、城鄉(xiāng)之間的落差、市場規(guī)范的缺失等社會負面現(xiàn)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正確、堅定的政治信仰,影響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解,影響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黨的方針、路線、政策的認同感。因此,如何制定有效的教育對策,是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2.2.2人生價值觀紊亂在網(wǎng)絡時代,大學生通過網(wǎng)絡了解海量的外部資訊,這些資訊真假混雜,大學生又沒有孫大圣的一雙慧眼,很難讓涉世不深的大學生分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依據(jù)大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心智發(fā)展狀況,他們往往是適合心理喜好的容易接受,個例的、反叛的、刺激的容易產(chǎn)生共鳴,對一些情感言論,注重表象上的自我感受,對隱含其中的實質性根源缺乏自我分析和思考。如他們最關注的就業(yè)問題,“書念的好,不如有個好爹”等議論,不加分析、辨別的偏聽偏信又與大學生切身利益攸關的問題,極易造成他們的高期望與低現(xiàn)實的失落感。高校思政教育要用主流意識引導大學生,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2.2.3影響大學生行為方式大學生在面對一系列的社會熱點問題,如失業(yè)問題、腐敗問題、貧富差距問題、教育公平問題等,往往手足無措不能做出正確的解釋,也不能洞悉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而對這些社會問題的影響大學生又缺乏抵抗的能力。在社會熱點問題的影響和沖擊下形成的價值判斷又進一步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甚至做出錯誤的行為方式。
3.1教師要樹立社會問題意識
教師要有社會問題意識,沒有問題意識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沒有問題思辨的課堂也不是好課堂。教師要經(jīng)常關注國內(nèi)外發(fā)生的社會熱點問題,探究社會熱點問題的來龍去脈。要摸清楚大學生對哪些社會熱點問題關注度高,關注度高的問題往往是與他們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教師要運用專業(yè)知識和扎實的理論、人生的閱歷,為大學生分辨的世界[2]。
3.2把社會熱點問題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課堂教學是解讀社會熱點問題的主要方式,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實際需要,把國內(nèi)外發(fā)生的各種社會熱點問題有效地融進課堂教學之中,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目前思政課的實效性討論增加了很多,但觀其效果尚差強人意。傳統(tǒng)的認知思政課就是說教,一味的灌輸仍被有些教師津津樂道,教師口若懸河,學生昏昏欲睡。若想改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現(xiàn)狀,必須從學生所想所關心和困惑的問題出發(fā),找出大學生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將這些問題融入課堂教學中,問題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
3.2.1課前十分鐘論壇課前開設小論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班長負責編排各組的演講順序,小組代表到講臺提出本組選定的社會熱點問題,并簡要闡明本組同學的基本看法和觀點;臺下的同學可以提出質疑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最后教師要簡明扼要、旗幟鮮明地闡明自己的思考和觀點。如果在短時間內(nèi)不能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接下來課下繼續(xù)討論。
3.2.2開設社會熱點問題專題講座可考慮在“形勢與政策”課講授中,開辦社會熱點問題專題講座。形勢與政策課,是向大學生介紹國內(nèi)外政治、經(jīng)濟、社會、外交等內(nèi)容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課程。首先,可以選擇大學生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專題講座,比如大學生高度關注的就業(yè)問題,可設置“當前大學生就業(yè)形勢及前瞻”;針對我國國際地位和外交關系,可開設“我國與周邊國家關系”、“中日關系”、“我國南海問題現(xiàn)狀及解決對策”等。其次,將社會熱點問題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相結合。例如,針對學生關心的就業(yè)問題,在講解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專題時,把就業(yè)問題結合進來,分析大學生就業(yè)的形勢及黨和政府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相關措施;在講解建設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時,針對大學生關注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進行充分的解讀;講解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專題時,針對大學生關注的干部腐敗、社會公平問題進行解讀;針對大學生關注的分配不公、貧富差距問題在講解初級階段分配制度專題時,解讀其產(chǎn)生的歷史原因、改革過程帶來的新問題及解決的辦法;再次,把社會熱點問題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結合起來,針對大學生思想迷茫和困惑,在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問題時進行充分的、全方位的討論,理想的路徑是以學生發(fā)言討論為主,教師引導總結;針對大學生精神空虛,加強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針對大學生道德缺失,結合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內(nèi)容討論。
3.2.3 發(fā)揮QQ群、微信群功能以班級為單位,建立QQ群或微信群。要充分發(fā)揮新媒介的作用,對于課上沒有解決、沒有完成的討論,接續(xù)到群聊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繼續(xù)討論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教師可以同時提出幾個熱點問題,讓學生選擇他們最關注、最迷惑的問題,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也可以讓學生提出他們關心的熱點問題,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不怕觀點偏激,就怕學生不說。因此,教師要懂得和學生交往的技巧,要溫暖可親,具有人格魅力,被學生看成是良師益友;同時,教師要儲備豐厚,用扎實、淵博的知識庫存和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讓學生心服口服。
3.3社會實踐注重實效
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為社會熱點問題的研究和解決提供充足的養(yǎng)料。大學生只有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才能了解社會,洞悉社會的脈動,才能認識社會,了解國情,不被道聽途說所誤導。首先,要針對大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設計相關的社會調查內(nèi)容,教師提出社會調查報告的基本要求,走過場的、數(shù)據(jù)資料不充分的評定不及格,要與學分掛鉤。評選優(yōu)秀調查報告,在班級宣講、討論。讓大學生親身體會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建設時期遇到的問題和挑戰(zhàn)。實踐中,教師要及時正面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及對出現(xiàn)的社會熱點問題的原因和政策給予解讀。解決大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的思想迷茫和困惑。其次,可針對某類社會熱點問題,由學生編寫劇本,進行角色扮演,拍攝微電影,全體學生觀賞,既喜聞樂見又對社會問題有了本質的認識。
3.4充分利用校園網(wǎng)絡平臺
調查顯示,92%的學生了解社會熱點問題的途徑來源于網(wǎng)絡。因此,要充分發(fā)揮校園網(wǎng)絡平臺的作用,占領校園網(wǎng)絡的制高點,發(fā)揮網(wǎng)絡輿論的正確導向。及時對黨和國家的有關政策進行準確的解讀,避免以訛傳訛。在校園網(wǎng)站上開辟社會熱點問題專欄,定期邀請專家學者撰寫有關社會熱點問題的文章,供學生在線閱讀學習。教師要經(jīng)常在線和學生交流,解答學生的問題和困惑。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問題,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
[1]殷 紅.社會熱點問題對大學生的影響和對策[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4(4):141-143.
[2]邱柏生.論社會熱點問題對大學生思想傾向的影響[J].思想政治研究,2011(6):20-22.
責任編輯:吳艷玲
On the Effects of Social Hot Problems on Thinking and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CHEN Jingsheng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Jilin 132101)
Within a certain extent and a certain range,social hot problems affect people’s visual and value judgments,especially affect the college students’“Three Views”formed.So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social hot problems and the effects of which on the thinking and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exploring the correct methods to deal with the impact of social hot problems by taking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as leaders,taking classes as the carrier,with other effective ways,were the important task for colleges.
social problems;college students;influence;response
G1
A
2016-06-20
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GH14338)
陳景升(1962-),男,吉林省鎮(zhèn)賚縣人,副教授,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