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 錢 鳴
滲透生活元素,演繹魅力數學課堂
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 錢 鳴
在素質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我們倡導授之以漁,而“漁”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進行解題,更需要教會學生去服務于生活、服務于再學習,促使學生的再生長。
生活;能力;意識
教師從以往只著眼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而現(xiàn)在卻更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這其中變化最大的就是教學中所用的教學方法。如今教師更加注重從學生的角度開展教學,打造學生熟悉、充滿趣味的數學課堂。更會下意識地在課堂中滲透生活元素,結合學生具體學習規(guī)律,將數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整合,從而更好地激活學生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演繹魅力數學課堂。
學生對陌生的事物,都存在一種抵觸的心理。而新知識對于學生來講是陌生不熟悉的,學生在開始接觸時,會有一種逃避的心理,不愿參與其學習中。因此,教師要在新課導入時,注重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動力。教師可以在新課導入中滲透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讓學生在課堂伊始時,就樂于學習數學,進而最大限度地促使學生有效參與。
例如:在教學“銳角三角函數”時,教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課堂開始時引入生活元素。師:同學們有沒有發(fā)覺今天老師變高了呢?因為我今天穿的鞋里有一個內增高,你們想知道我的內增高的高度嗎?我可以給你們幾點提示,我的前腳掌到后腳跟的長度為12厘米,鞋底與地面的夾角是32度。你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嗎?這一情境有很強的生活性,學生的注意力都被教師的鞋子所吸引,對其所穿的內增高的高度充滿了好奇。于是,學生都很主動地跟隨教師,去學習相關知識內容。學生也都積極地思考教師所給出的每一個問題、每一點信息,此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教師的鞋底、鞋跟與底面圍成一個直角三角形。但學生就好奇了,知道一個角度和一個邊怎么求出其他邊呢?這其中有什么關系嗎?學生就這樣為了了解教師的內增高的高度,很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地跟隨教師的思維,很好地探究新知。
新課導入中滲透生活元素,給學生營造出一個熟悉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數學不再感到陌生。這種教學方式,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激活了學生的學習主動參與意識。
初中數學應該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讓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學有所值。如此,才能更好地彰顯所學學科的學科魅力,啟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在課堂問題中滲入生活元素,可以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巧妙地引入一些實際應用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以致用的機會。
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引入了生活實際問題:一個服裝廠生產西服和領帶,已知每套西服的定價是200元,每條領帶的定價為40元,現(xiàn)在廠家想要搞促銷活動,準備了兩種優(yōu)惠方案。第一種:買一套西服送一條領帶;第二種:西裝和領帶均按定價的90%出售,某商家打算在此廠購買20套西服,若干條領帶,請問這位商家購買多少條領帶時,兩種方案的優(yōu)惠相同。那購買100條領帶時,哪種方案比較合算呢?學生被教師的問題吸引,發(fā)現(xiàn)如果按以往的解題思路,很難列出具體算式,如果采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內容,會顯得簡單很多。于是,學生開始利用自己所學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數學知識,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學生想到,設買領帶x條,之后找等量關系列出算式。學生在解題問題時,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找到第一問的等量關系,優(yōu)惠相同就是最后用相同的錢,買得相同數量的貨物。學生就這樣在不停地分析、思考中,列出相應的一元一次方程,并求出最后的x值,也就是最后所要的結果。
在課堂問題中滲入生活元素,讓學生無形之中感受到問題存在的實際性,更引導學生學會學以致用,提升學習的價值,在實際的應用中提升對所學知識與技能的理解深度,促使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促使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
在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中,課下作業(yè)就是學生沉重的負擔。教師誤以為只要做大量的作業(yè)練習,學生就能夠很好地掌握、吸收。其實不然,還會適得其反。在這個提倡減負的新時代里,教師必須摒棄以往陳舊的作業(yè)形式,可以嘗試著設計課下實踐作業(yè),并在作業(yè)中滲入生活元素,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時,教師在設計作業(yè)時,另辟蹊徑,在作業(yè)中巧妙地融合了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師:同學們,課下利用你們手中的工具,自主設計測量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教學樓的高度。你們可以選擇米尺、竹竿等工具來輔助你們測量。學生對于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充滿了興趣,也都想了解自己所居住的教學樓到底有多高,于是,在課下都迫不及待地去探究測量。學生想到如果選擇直接測量是不可能的,這時學生想到了課上所學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識內容。于是學生開始想辦法構造所謂的三角形。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思考后,學生想到了將一根竹竿與其影子構成一個三角形,和同一時刻教學樓和其影子構成一個三角形。并測量出竹竿、竹竿影長以及教學樓影子的長度,最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內容,得出最后的結果,此時學生充滿了成就感。
在課下作業(yè)中引入生活元素,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總之,數學在生活有著很強的應用價值,生活對于數學的發(fā)展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實情,注重在教學中巧妙地滲入生活元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重大價值,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魅力,進而促使學生有效參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