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陸埠鎮(zhèn)洪山小學 李建立
對學生多一些了解 對預設多一份準備
浙江省余姚市陸埠鎮(zhèn)洪山小學 李建立
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關注點從原來的關注教師的“教”轉變?yōu)楝F(xiàn)在關注學生的“學”。2011年3月中旬,上海召開了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對學生的研究,把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著力點從教師如何“教”轉變?yōu)閷W生如何“學”。以學定教,以學論教,凸顯了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教育理念,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擺正了教與學的關系。
基礎教育;教學理論;教與學
新版《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苯逃龑W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就是很具代表性的觀點。
作為年輕教師,在備課活動中,我們往往關注的重點是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手段等。其實不然,“以學定教”首要關注的是學生本身,需要關注他們的基礎、思維特點、心理狀況、情感態(tài)度,關注他們對教學內容的一般反映和個性反映,關注他們的學習方式,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fā)式和因材施教?!币虼耍耙詫W定教”的第一步就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學生,我的認知基礎是什么,已有的生活經驗是什么?會怎樣思考?會有哪些困惑?這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宏觀的學情分析和用微觀的視角想象學生的想法和疑惑。
在執(zhí)教這一課時,如果我先去了解了學生的已有學習情況,那就不會盲目套用他人的教學思路,設計“猜想—分組—質疑—叛逃”這些環(huán)節(jié)。
“以學定教”要求我們心中有學生,但作為剛走上講臺的年輕教師,面對孩子的天性、心理特征、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都還沒有良好的把握,這需要我們在備課時做好萬全的預設。
雖然教學是一個開放、變化的過程,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但我們教師還要盡可能地想學生所想,備學生所想,要全面深入地思考探究,力爭將課堂過程運籌于帷幄之中。年輕教師在教學前,可預設學生會提出什么問題,喜歡什么樣的學習方式,生活中有怎樣的體驗,動手實踐會有哪些感悟,合作交流會碰撞出哪些火花等,在此基礎上教師該如何肯定、鼓勵、引導、糾正等。這樣一來,可以避免措手不及,順利應對課堂生成。
比如在教學這一課時,提前已經預設好:如果孩子們都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高這種情況下,我可以這樣安排接下去的教學:師:孩子們,你們真棒!和我們的數學家想一塊兒去了,看來你們有當數學家的潛質呀!厲害!那么,用你眼前的這些學具來驗證一下,為什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高呢?自然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高的過程。年輕老師在課前多一份這樣的預設,課堂上就少一次令人尷尬的窘境。多一種預設,多一份準備,多一份從容與自信,在孩子們心中也就多一份威信!
“以學定教”的教學策略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知識修養(yǎng)、文化底蘊、知識基礎、教學經驗、育人素養(yǎng)、實踐應變能力等各方面都是制約有效實施“以學定教”的要素。要全面推進“以學定教”,提高教學水平,作為年輕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多方面地提高自己“以學定教”的教學素養(yǎng)。
1.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里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yōu)?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于讀書。時間每過去一年,學校教科書這一滴水,在教師的知識海洋里就變得越來越小。這里的問題還不僅在于教師的理論知識在數量上的增長。數量可以轉化為質量:襯托著學校教科書的背景越寬廣,猶如強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點小光束,那么為教育技巧打下基礎的職業(yè)質量的提高就越明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敘述、演講)時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教師在“以學定教”的具體實踐過程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要及時查閱相關資料,向書本學習。閱讀的過程就是與不同的人對話的過程,通過閱讀可以獲得心靈的啟迪,讓人不斷提高。
2.多向名師學習
所謂“名師出高徒”,名師有其獨特的教學見解和教學方式,作為專業(yè)的小學數學老師,要多向周圍優(yōu)秀的老師取經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學習名師,關鍵在于走到名師課堂的背后,深入思考,于細微精到之處揣摩其中的奧妙,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實際和優(yōu)勢,活學活用,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不斷積累經驗,熟能生巧,走出一條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教學新路。
3.多和學生交流
現(xiàn)代社會,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在信息時代,教師很多方面的知識都可能不如學生,那么必須放下架子,與學生建立相互學習的伙伴朋友關系,真誠地和學生交流,向學生學習?!暗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老師的教學水平怎么樣,學生最有發(fā)言權,年輕教師更要關注學生的動向,根據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能否敞開胸懷向學生學習是衡量教師的一個標桿。多和學生交流,多向學生學習,既是教師提煉教學功夫的需要,也是在實踐“以學定教”過程中始終應堅持的教育態(tài)度。
4.勇于實踐,善于積累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一定是勇于實踐、善于積累的教師。“實踐出真知”,任何事情,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取得進步。作為教師,一定要豐富自己的教育實踐,去探索教學方式是否合適、教學手段是否合理。當然,實踐后也需要及時地反思總結,記錄成文。反思是教師自我提升的一種手段。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
[1]王九紅.數學試卷講評的藝術[J].小學教學研究.2007(8).
[2]張衛(wèi)星.師生互動:試卷講評的有效范式[J].教育情報參考,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