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倩
(中國海洋大學社會科學部,山東青島266003)
?
論器官捐贈者的權益保護
孫倩倩
(中國海洋大學社會科學部,山東青島266003)
摘要: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器官移植技術也不斷的進步,但器官移植技術的使用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人們帶來福音的同時,也在一些方面侵害了一部分特殊群體的合法權益。對器官捐贈過程中的法律問題進行研究,對于人們合法權益的保障和器官移植技術的合理使用都有著重要意義。針對我國器官捐贈的現(xiàn)狀,應鼓勵人們積極、合法的捐獻器官,采取有效的措施維護器官捐贈者的合法權益,組建全國范圍的統(tǒng)一的器官捐獻組織機構,完善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從而推進我國器官捐贈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器官捐贈;器官買賣;合法權益
(一)器官捐贈的概念
器官捐贈是指自然人在完全自愿的條件下將自己具有生理機能的組織、器官或遺體贈與他人。廣義層面上的器官捐贈包括尸體器官捐贈和活體器官捐贈。[1]尸體器官捐贈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執(zhí)行人將自身的器官、組織、細胞捐獻給瀕臨死亡、等待移植的人,或是把器官捐贈給醫(yī)學部門做研究,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直系親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進行捐贈?;铙w器官捐贈是指身體健康的成年人可以將自己的一個腎臟或部分肝臟捐贈給活體器官捐獻人的配偶、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有證據(jù)證明與活體器官捐獻人存在因幫扶等形成親情關系的人員。狹義的器官捐贈一般指尸體器官捐贈。器官受體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接受器官捐贈的人;器官供體指提供器官捐贈的人。
(二)器官捐贈的特征
1.無償性。器官捐贈行為的無償性表現(xiàn)在受贈人不因接受器官而承擔相應的給付義務。只需對捐獻器官所支出的費用以及由此造成的損失給予補償,如活體器官供體的體檢費、尸體器官供體的喪葬費等。因為器官不是商品,器官捐贈者是為了使他人重獲健康而貢獻出自己的器官,并不是為了利潤或講求等價交換,我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和《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確規(guī)定:器官捐贈,無論是活體捐贈還是遺體捐贈,都必須是無償捐贈。
2.自愿性。所有的捐贈行為的前提必須是器官捐贈者自愿,任何在脅迫、利誘等情況下做出的捐贈決定,均不屬于贈與行為。我國《刑法修正案(八)》中規(guī)定:違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明確表示同意的情況下,違反國家規(guī)定,違背其近親屬意愿摘取其器官的,按盜竊、侮辱尸體罪論處。如果活體器官捐贈者的捐贈決定是違背其意愿做出的,則應按非法經(jīng)營罪論處。
3.利他性。實際上器官捐贈行為本身違背了醫(yī)學倫理學的“最首要的是不傷害原則”,(1)雖然捐贈者本人已經(jīng)表示同意,但畢竟捐贈行為破壞了法律所保護的人格權即供體的身體完整性,極有可能會損害捐贈人的生命健康,甚至出現(xiàn)受體的生命健康權優(yōu)于供體的生命健康權的情況。所以,人體器官贈與合同屬于一種具有公益性質的贈與合同,(2)人體器官捐贈行為是一種高尚的利他行為。
(一)對器官捐贈者生命健康權的侵害
生命健康權是公民享有的受法律保護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的權利,生命健康權包括生命權和健康權兩部分,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非法侵害,這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是公民享受其他權利的基礎。人體器官移植雖然使受體的生命得以延續(xù),健康得以恢復,但有可能對供體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損害。因此,器官移植應根據(jù)器官功能與供體的身體狀況進行,決不能以犧牲供體生命健康利益為代價,來換取受體生命的延續(xù)。目前,我國器官捐贈率極低,而器官移植手術病例卻逐年上升,在大量來源不明的器官進入醫(yī)院手術室挽救器官受體生命的同時,人們不得不為這些器官的來源產生懷疑,更為供體的生命健康而擔憂。這些器官無外乎來源于非法買賣、甚至盜割,器官供體的生命健康權益是無法得到保障的。
(二)對器官捐贈者身體權的侵害
器官捐贈是一種依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發(fā)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行為。對于器官捐獻,我國目前采取的是推定同意原則,(3)即國家推定公民同意在死后捐獻器官,近親屬有權對其身體器官進行處分,且假定醫(yī)院同意摘除死者器官以供移植,除非死者生前或死后其家屬反對。這一原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器官來源短缺的現(xiàn)實,但從尊重自然人身體權的角度看,醫(yī)院或死者近親屬對其身體器官的支配并沒有充分尊重器官供體的身體權。“身體權是公民維護其身體完整并支配其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人格權”,[2]身體權的核心利益在于保護身體完整,同時允許自然人對身體的組成部分進行有限支配。器官移植技術的應用本身就是以對供體身體完整性的破壞來換取受體的生命或健康。推定同意原則給不同意器官捐獻的患者或家屬帶來了負擔,同時也反映了我國目前器官捐獻規(guī)定還不成熟。歸根結底,器官移植技術是否合法首先要看供體對自己身體的支配權是否得到保護,[3]未經(jīng)器官捐贈供體同意的移植行為都是違法行為,侵犯了供體的身體權,是法律應該禁止的。
(三)對器官捐贈者隱私權的侵害
自然人在進行人體器官捐贈的過程中享有隱私權,但有些醫(yī)務人員在器官移植的過程中,不顧器官供體的權益,隨意將器官供體的隱私公之于眾,嚴重侵犯了器官捐贈者的隱私權。我國有關法律對此也做出過一些規(guī)定,如從事人體器官移植的醫(yī)務人員中泄露人體器官捐獻人、接受人或者申請人個人資料的,依照《執(zhí)業(yè)醫(yī)師法》或者國家有關規(guī)定予以處罰。[4]這些規(guī)定對于醫(yī)療服務人員對器官捐贈者隱私權的尊重、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法律的實施和監(jiān)管方面仍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醫(yī)患關系,擾亂了醫(yī)療秩序。
器官移植技術為許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帶來了生存的希望,但器官捐贈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成為制約該項技術發(fā)展的瓶頸。因此,健全和完善人體器官捐贈立法和構建切實可行的器官捐獻體系是器官捐贈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健全和完善器官捐贈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捐贈行為
我國的器官捐贈事業(yè)發(fā)展比較早,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如器官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我國器官捐贈嚴重的供需矛盾使得器官的獲取出現(xiàn)了一些非正常途徑,例如借助于器官捐贈的名義出現(xiàn)的器官買賣的現(xiàn)象。在經(jīng)濟利益的驅動下,一些不法分子不惜侵害他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通過一系列非法手段強制摘取或騙取受害者的器官來進行買賣,侵害了器官捐贈者的生命健康權,也使捐贈的器官質量無法保障,擾亂了器官捐贈事業(yè)的正常發(fā)展。針對上述行為,必須建立一套適用于中國國情的器官捐贈法律體系,完善侵權法以及民法中有關捐贈者權益保護的法律制度,在鼓勵公民自愿捐獻器官的同時,維護公民享有的不捐獻其人體器官的權利;運用法律的強制力,禁止器官買賣行為,嚴厲懲罰強迫、欺騙或者利誘他人捐獻器官的行為;建立監(jiān)督器官捐贈的運作的法律制度,使整個捐贈過程有法可依。
(二)加強宣傳,鼓勵公民自愿捐獻器官
中國人受傳統(tǒng)的道德思想觀念影響,認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在倫理層面上還無法完全接受器官捐贈。我國目前每年約有30余萬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為1萬例左右。器官捐獻供需比僅為1∶30,成為世界上器官捐獻率很低的國家之一。針對這種器官資源短缺,供求嚴重失衡的情況,首先要加強宣傳教育,傳播醫(yī)學常識,使捐贈者對整個手術過程有清晰完整的認知,讓人們真正了解器官捐贈的社會意義和體現(xiàn)出的人生價值。其次,引導人們樹立新的倫理觀,完善器官捐贈的激勵機制,鼓勵人們積極進行器官捐贈,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擴大器官來源,從而最大限度的消除器官買賣、灰色交易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遏制侵犯器官捐贈者權益的行為。第三,器官捐贈的過程中要遵循相關的倫理原則,堅持自愿捐贈和無償捐贈,給予供體足夠的時間考慮,不能施與其壓力;嚴格保守當事人的秘密,維護其隱私權,這樣才能取得捐贈者的信任,激發(fā)人們器官捐贈的奉獻意識。
(三)組建全國范圍的統(tǒng)一的器官捐獻協(xié)調機構
據(jù)統(tǒng)計,雖然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有近70%的有識之士表示可以接受器官移植,并愿意捐獻出自己的器官,但不少捐獻者卻遭遇了“捐贈無門”的尷尬境地;而另一邊亟需獲得器官捐贈的人卻找不到一個尋求幫助的平臺,醫(yī)院也只能是靠自身的資源和關系來尋找器官等,反映出目前我國尚無器官捐贈分配的管理機構,捐贈渠道不暢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建立全國范圍的統(tǒng)一的器官捐獻協(xié)調機構,承擔器官匹配,器官捐贈等相關事務,維護器官捐贈者這一特殊群體的各種利益,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有限資源的合理利用。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們的器官捐贈積極性,更好地將捐贈者的愛心進行傳遞,實現(xiàn)器官捐贈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注釋:
(1)不傷害原則指在診治過程中不使病人的身心受到損傷,這是醫(yī)務工作者應遵循的首要原則。
(2)根據(jù)《合同法》第188條規(guī)定,器官捐贈合同應屬于“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
(3)《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八條: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其人體器官的,該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書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獻該公民人體器官的意愿。
參考文獻:
[1]劉勇.關于器官捐贈的公民教育研究[D].清華大學,2004.
[2]杜素珍,史麗珠,廖美男等.器官移植教育對護理人員器官捐贈觀念之影響[J].臺灣醫(yī)學,2001,5(1):1-8.
[3]李保東.人權教育手冊[M].北京:三聯(lián)出版社,2005.
[4]王利明,楊立新.侵權行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5]邢進,谷長樂.我國將取消死囚器官捐獻自愿捐獻成器官移植唯一渠道[EB/OL].[2014-12-05].http://news. zynews.com/2014-12/05/content_9951099.htm.
[6]李月華.我國人體器官捐獻法律問題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5.
編輯:虢亞雪
收稿日期:2015-06-10
DOI:10.3969/J.ISSN.2095-7238.2016.01.009
中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7238(2016)01-0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