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老未
這里是錫瓦
◎ 原老未
該怎么形容這個我人生中第一次見到的綠洲呢?這里沒有我想象中那么原始,可每一棟房子都在告訴我這里是錫瓦,是北非,是非洲。
黃土泥墻,男人白袍加身,女人一如既往地裹了個嚴嚴實實。大街上跑的不是轟鳴的汽車,而是三五步就“哼”一聲的驢車。館子里飄出阿拉伯咖啡的濃厚香味,很多人舉著水煙吧唧吧唧地吸個不停,他們天南地北地胡聊,聊政治和女人,聊些有的沒的,一個下午就那么過去了。
我把行李放在房間里,中午的太陽毒辣得嚇人,我索性就在客棧的院子里吃午飯。這是個滿是棕櫚樹的綠洲院落,地上均勻地鋪滿了細沙。寬闊肥厚的棕櫚樹隔開了外面的喇叭聲和馬達聲,院子里很安靜,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蚊子太多。
我隔壁的一桌坐了個造型搶眼的歐洲老太太,她拎起一把椅子和我坐在一起聊天。她叫Wim,瑞典人,七十多歲了,是個修復手工藝品的博士,已經在錫瓦住了15年。Wim和我聊得很投緣,拉著我的手非要讓我去她的花園里喝茶、吃椰棗。
坐在花園里,我靜靜地聽Wim說錫瓦的前世今生和風土人情。錫瓦綠洲是世界上僅存的原始綠洲,以前一直是柏柏爾人的自治區(qū),幾乎不受埃及政府管轄。如今,當地人使用的語言仍是柏柏爾語,而不是埃及其他地區(qū)通用的阿拉伯語。
Wim一邊倒茶一邊指著自家花園里的椰棗樹說:“你看,就連這椰棗都是Zaggala從樹上采集來的?!币娢宜贫嵌?,她笑了笑解釋道:“Zaggala就是手里拎著棍棒的人,這些人必須是處子之身,直到他們年滿40周歲不再從事采集工作為止?!币娢也煌5負u頭,Wim又說:“此外,這里很多的姑娘結婚也很早,一般14歲就嫁人了。出嫁后她們從頭到腳穿著黑紗,只能透過黑紗看這個世界。”
談笑間日頭已然西斜,我告別Wim后走在回客棧的小路上。被椰棗壓彎的枝丫從用鹽湖泥和棕櫚樹蓋的房子邊爭先恐后地躥出來,旁邊有家家戶戶可見的鴿子窩,偶爾還有幾輛驢車晃晃悠悠地超過我。
驢車代步,沙土造屋,這里的時間仿佛要慢于錫瓦之外的世界。錫瓦小鎮(zhèn)是“最非洲”的埃及,是“最不埃及”的非洲。若說世界摒棄了錫瓦,倒不如說是錫瓦忘記了世界。
(摘自《你心中有一頭駱駝》人民郵電出版社 圖/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