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軍
(泰東實驗學校,江蘇省泰州市 225300)
中國的孩子學習漢語大約需要兩三年時間,在這兩三年時間中,他們耳濡目染,逐漸學會了與他人交流的本領,但是他們學習英語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盡管學習的時間前前后后加起來有十幾年。究其原因,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沒有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因此,表演就成了學生學以致用的一個平臺,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交際面不廣的情況下,運用表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排除學生怕開口說英語的心理障礙,充分挖掘學生語言、身體運動、人際交往等多種智能,切實提高教學效果[1]。
興趣是學生積極認知事物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小學生對枯燥的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即使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是如此,雖然他們的英語成績保持優(yōu)良,但是他們并未真正把英語學習變?yōu)闃啡ぃ鲃臃e極去學習。表演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特別是小學生,用英語去表演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表演成功帶來的愉快體驗不僅會促使學生用心揣摩文本內容,而且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推動其進一步去學習新的英語知識,以獲得新的成功體驗[2]。成功的表演會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積極的評價會激發(fā)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表演需要學生動腦動口,耳聽目視,手腳并用,非常符合小學生好動愛玩的生理心理特點。然而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英語課上他們總是喜歡保持沉默,開口說英語比說中文要困難得多。他們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也會由于心理緊張而吞吞吐吐,難以流暢回答,他們對英語學習逐漸喪失自信,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而表演所營造出來的輕松愉快的氣氛會緩解他們心中的緊張情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和性格特點選擇相應的角色,表演有助于讓那些心理有障礙的同學克服自卑的心理,對學生的健康人格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現在的小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體驗他人的感受,而表演環(huán)節(jié)的組織形式基本上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必須分工合作,在合作中他們能夠逐步學會與他人協商、尊重他人,自身的交往能力有所提升。
筆者發(fā)現某些教師對待表演環(huán)節(jié)的處理存在一些問題,使得表演未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下面筆者將自己所見到的一些問題羅列出來,同時,筆者還將基于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1],以“對癥下藥”的形式給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讓課堂表演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我們常常會在一些教師的課堂上看到幾個學生拿著書本在教室前讀書,如果不告訴你這是在表演,你肯定會納悶,讀書為什么要到教室前面讀,站在座位上不一樣嗎?是的,這就是某些教師眼中的表演,有其名,無其實。
對策:告訴學生讀、背和演的區(qū)別
現在,由于一些教師對待表演的形式主義行為,導致一些學生形成了“換個地方(到教室前面)讀書背書就是表演”的錯誤理解。對于這一部分學生,教師要幫他們理清讀、背和演的區(qū)別,課堂上教師應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是read,是recite,還是act,學生可以對照自身的強項選擇參與課堂活動。
三、四年級的教材內容相對短小,對于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剛剛學完就表演是可以做到的,但做好卻不易。而進入五、六年級之后,隨著文本的篇幅不斷加長,大多數學生尚未能流暢地朗讀時,有些教師就開始馬不停蹄地進入表演環(huán)節(jié)了,結果只能是不斷地卡殼,不僅浪費了課上的寶貴時間,而且抑制了學生表演才能的充分發(fā)揮。
對策:給予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
對于篇幅較長、內容較難的文本,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可以鼓勵他們課后互相幫助、向老師請教、回家后聽磁帶模仿純正標準的語音語調。這一過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文本內容,而且還能激發(fā)他們的人際關系智能和自我認識智能的發(fā)展[1]。有了對文本的充分消化后,教師再讓學生表演時,他們就能更關注于動作與語言的融合。
有些教師對于學生表演的要求很高,必須是脫離書本,因此他們會先布置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認真聽錄音,爭取能夠背誦文本,然后選擇在學完文本的下一個課時進行表演。這樣的安排很合理,但如果忽視了情境的創(chuàng)設,導致表演的學生缺乏靈感,表演的真實性會大打折扣。
對策:注重無聲演員、道具的作用
為了讓表演盡可能真實,筆者非常注重無聲演員的挑選,實踐表明,有了無聲演員的加入,表演環(huán)節(jié)不僅真實性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面也逐漸增大,尤其是一些語言智能相對薄弱的學生多了一個展示的舞臺。另外,道具的應用也能為表演增色,教師應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身邊的事物,使其為表演所用,譬如譯林新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4的Story time部分,我班學生在表演時就能大膽創(chuàng)新,把英語書一卷變成醫(yī)生檢查口腔的電筒,把跳繩變成聽診器等等。當然除了這些,教師也可以通過PPT來設計背景、創(chuàng)設情境。
對于學生的表演是否到位、是否有新意,一些教師很漠然,他們片面地認為表演是課堂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不開展就不能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因此他們對待表演環(huán)節(jié)的態(tài)度就如同走過場,缺乏評價學生表演的主動意識。如此一來,學生參與表演的積極性會逐漸喪失。
對策:調動所有人參與評價的意識
一些教師反映表演環(huán)節(jié)容易讓課堂失控,甚至它會成為一些學生思想開小差的最佳時段。對于這樣的情況,筆者深有感觸。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在本班開展了“最佳演員”的評選活動。每次表演結束后,我會請兩三個學生評價一下,全體學生則將自己認為的“最佳演員”的名字寫在紙上,下課后由組長統計后報科代表,科代表報老師。如此設計,既不耽誤課上的時間,又能集中全體學生的注意力,更能激發(fā)表演者表演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主導地位,這是很多老師都知道的理念,并且一些教師在教學的其他環(huán)節(jié)執(zhí)行得都很到位??善诒硌莪h(huán)節(jié),有些教師礙于面子,放不開,不能以身作則,從而導致一些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不能充分發(fā)揮。
對策:發(fā)揮教師的示范引領功能
對于表演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教師的作用就如同一部戲的導演,當學生的表演不到位時,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用自身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告訴學生該如何演更真實、更生動。同時,如果教師能夠主動地參與表演,就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表演環(huán)節(jié)能否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較為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自然地演;采用切實可行的評價手段,讓學生積極地演;發(fā)揮示范引領的榜樣作用,讓學生模仿著演??傊?,表演環(huán)節(jié)要讓不同學習層次、不同智能類型的學生都有機會在英語課堂中展現自己的才華,讓他們體會到英語表情達意的功能,品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使語言學習變成真正有意義的語言交流[2]。
[參考文獻]
[1] 鐘祖榮.多元智能理論解讀[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10.
[2] 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學詩的香菱來說,猶如打了一劑強心針,消除了畏難情緒,樹立起了學詩的信心。有了信心,香菱學詩的勁頭更足了。如同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盵1]黛玉在樸實中升華了詩歌教學的生命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