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益劉江田徐守兵
(1金陵中學 江蘇南京 210005;2南京市教研室 江蘇南京 210001)
?
精簡、化歸、融合: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基本策略*
陳益1**劉江田2徐守兵1
(1金陵中學江蘇南京210005;2南京市教研室江蘇南京210001)
摘要:通過考查多種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認為精簡、化歸、融合,是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基本策略,變換視角、價態(tài)歸一、拆分反應、物質(zhì)重組、待定系數(shù)等方法的靈活應用,可使配平過程變得簡便。
關鍵詞:精簡;化歸;融合;氧化還原反應;配平
*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室第十一期規(guī)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學評一致性研究”。
**通訊聯(lián)系人:E-mai1:62chenyi@163.com
氧化還原反應是化學反應最常見和最普遍的一種類型。有關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一直為教學和評價所關注。針對氧化還原反應的不同類型和特征,人們概括歸納了多種配平方法。這些方法或技能的背后蘊含了怎樣的策略和思想,其本質(zhì)和內(nèi)在聯(lián)系是什么?筆者試圖作一系統(tǒng)梳理,以博采眾長、融會貫通。
徐瓏迪[1]提出了一種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新方法——元素消元法,令人耳目一新,頗受啟迪。元素消元法的一般步驟:①元素消去:逐個消去沒有發(fā)生價態(tài)變化的原子、離子或原子團;②電荷守恒:根據(jù)電荷守恒配平最簡的“離子方程式”;③復原補全:將各項系數(shù)代入原方程式對應物質(zhì),并用元素守恒法將方程式配平完整,加上氣體、沉淀、加熱等符號。因為多數(shù)氧化還原反應中存在非氧化還原反應物質(zhì),即便是氧化劑和還原劑以及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也伴有價態(tài)未發(fā)生變化的元素,氧化還原反應的核心是氧化劑和還原劑中變價元素之間的反應。所以,第一步“元素消去”的本質(zhì)是去冗存精,留下變價的“骨干元素”;第二步“電荷守恒”的本質(zhì)是“電子守恒”,確定“骨干元素”計量數(shù)之比。
元素消元法采用逐步觀察、逐次消去的“元素消去”法,這種層層“剝皮”法,層次清晰,但步驟繁瑣,時間不經(jīng)濟。其實,只要理解本質(zhì),大可不必亦步亦趨,完全可以一步“瘦身”到位。如:C6H12O6+K2Cr2O7+ H2SO4→K2SO4+Cr2(SO4)3+CO2↑+H2O,
③+“4復C r原(補SO全)”+得6 C :OC6H↑12+O26+2 4H KO2C,r即2O7先+ 1將6 H“2S骨O4干=元2424322素”與核心物質(zhì)“等效代換”得:C6H12O6+4K2Cr2O7→4Cr2(SO4)3+6CO2↑,再根據(jù)元素守恒將非變價物質(zhì)配平。
再如:Na2Sx+NaC1O+NaOH→Na2SO4+NaC1+H2O,
②“電子守恒”得:
③“復原補全”得:Na2Sx+(3x+1)NaC1O+(2x-2)NaOH=xNa2SO4+(3x+1)NaC1+(x-1)H2O,即先將“骨干元素”與核心物質(zhì)“等效代換”得:Na2Sx+(3x+1)Na-C1O→xNa2SO4+(3x+1)NaC1,再根據(jù)元素守恒將非變價物質(zhì)配平。
氧化還原反應的一般形式為: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而其最簡單類型就是一種物質(zhì)作氧化劑,另一種物質(zhì)作還原劑,且氧化劑中只有一種元素化合價降低,還原劑中只有一種元素化合價升高,如:3Cu+8HNO3(?。?3Cu(NO3)2+2NO↑+ 4H2O等。
事實上,氧化還原反應類型繁多,從元素價態(tài)變化分,有分子內(nèi)的氧化還原反應、自身氧化還原反應、歧化反應、歸中反應等;從氧化劑和還原劑種數(shù)分,有單一氧化劑、多種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單一還原劑、多種氧化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多種還原劑、多種氧化劑的氧化還原反應等。與之對應的配平方法有多種,如逆向配平法、整體配平法、零價法、拆分配平法、半反應法、待定系數(shù)法等。仔細考察這些眾多的配平法,其共同策略就是“化歸”,采用變換視角、價態(tài)歸
對于Fe3C+HNO3→Fe(NO3)3+NO↑+CO2↑+H2O這類一種物質(zhì)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價態(tài)變化元素的氧化還原反應,采用“價態(tài)歸一”法,保持鐵元素反應前后價態(tài)不變,將Fe3C中的鐵視作+3價,則將碳視作-9價,即將物質(zhì)中多價態(tài)元素變化,轉(zhuǎn)化為單一元素價態(tài)變化,使問題簡化。
對于I3-+IO3-+H2S+H+→I2+SO42-+H2O這類多氧化劑或多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將“復合反應”拆分為“單一反應”:I3-+IO3-+H+→I2+H2O和IO3-+H2S→I2+ SO42-+H2O+H+,分別配平為5I3-+IO3-+6H+→8I2+3H2O 和8IO3-+5H2S→4I2+5SO42-+4H2O+2H+,再疊加(按一定要求或方式)得總反應方程式:5I3-+9IO3-+5H2S+4H+=12I2+5SO42-+7H2O[2]。
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其正確率和效率的提高,有賴于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把握正確方向和基本策略,靈活選擇適應對路的方式方法[3]。
例如:P+CuSO4+H2O→Cu3P+H3PO4+H2SO4,該反應中一部分P和CuSO4作氧化劑,另一部分P作還原劑,并注意到還原產(chǎn)物Cu3P中的元素比,可將“P+ 3CuSO4”組合為氧化劑單元,即將反應化歸為:(P+ 3CuSO4)+P+H2O→Cu3P+H3PO4+H2SO4簡單形式后,再配平為:11P +15CuSO4+24H2O=5Cu3P +6H3PO4+ 15H2SO4。本例還可以采用“價態(tài)歸一”法,保持一部分磷元素反應前后價態(tài)為0價,則產(chǎn)物中Cu3P中的銅也視作0價,即將Cu3P中多價態(tài)元素變化,轉(zhuǎn)化為單一元素價態(tài)變化,使反應簡化為:P+CuSO4+H2O→Cu+ H3PO4+H2SO4,應用“元素消元法”:;③6P+ 15CuSO4→5Cu3P+6H3PO4,反應物中再加上“未變價”的“5P”,最后將H2SO4和H2O配平。
③9RuS2+4KC1O3→3RuO4+6RuC13+9H2S↑+9S+4KC1,最C1 后+9H 配S平↑為+9 :S 9+ R4 uK SC21+。4K 如C果1 O該3+ 1反8 H應C配1=平要3 求R uO “4系+6 數(shù)Ru 取-32盡可能小的正整數(shù)”,可采用“待定系數(shù)法”:設RuC13、H2S、S系數(shù)分別為a、b、c,則有:(3+a)RuS2+4KC1O3+ 2bHC1→3RuO4+aRuC13+bH2S↑+cS+4KC1,由C1原子守恒得:2b=3a;由S原子守恒得:6+2a=b+c。取b=3,a=2,c=7,即滿足要求,得配平結(jié)果:5RuS2+4KC1O3+ 6以H利C 1 用=電3子R守u O恒4+,2建R u立C 1有3+ 3關H2Sa、↑b、+c7 S的+ 4關K系C 1,式當。然本,也例可還可以采用“拆分反應”法,即拆分為:3RuS2+4KC1O3= ↑+S 3,R u再O4疊+ 6S 加+4 得KC :5 1R和u S 2R + u4 SK2C+16OH C+ 1 6=HC1 2=R uC 3 13R+u3OH2+S2342RuC13+3H2S↑+7S+4KC1。
綜上所述,電子守恒、原子守恒、電荷守恒,是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根本大法。觀察分析反應特征,精簡、化歸、融合,是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基本策略。變換視角、價態(tài)歸一、拆分反應、物質(zhì)重組、待定系數(shù)等方法的靈活應用,可使配平過程變得簡便。
參考文獻
[1]徐瓏迪.用元素消元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J].化學教學,2015,(10):88-90
[2]胡列揚.復雜氧化還原反應配平技巧[J].化學教育,1996,(8):38
[3]張建東.氧化還原反應的類型及化學方程式配平方法[J].數(shù)理化學習,2015,(9):42-45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2.022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2-0070-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