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華
魯迅與陳寅恪,是中國文化史上大師中的大師,是燦爛文化星河中的兩顆巨星,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兩顆巨星曾經有過交集,早年曾有過一段時期的交往。
1902年春,陳寅恪踏上日本國土,入東京弘文學院讀書,當時在弘文學院的寄宿生有22名,其中就有年長陳寅恪9歲的魯迅,魯迅當時由南京水師學堂附設的礦路學堂畢業(yè),被派往日本留學。時年13歲的陳寅恪是和哥哥陳衡恪一起到日本留學的,陳衡恪也是礦路學堂畢業(yè)的,是魯迅的同學且交情不錯,因了這一層關系,魯迅與陳寅恪的交情自然也就好了起
來,兩個人同居一室、朝夕相處、過從甚密。從魯迅的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如下記載:“贈陳寅恪《域外小說》第一、二集,《炭畫》各一冊?!钡陉愐〉奈淖种校瑓s從沒有提到過他與魯迅的交往,而且他本人日后也極少向人提及他與魯迅的交往,這是什么原因呢?陳寅恪晚年的時候,披露了內中的隱情,原來,是因為后來魯迅的名氣越來越大,成為“民族魂”,在1949年以后更是成為先知先覺的“圣人”,所以陳寅恪擔心自己言及與魯迅的交往,會被人們誤認為是魯迅所批評的“無聊之徒,謬托知己”者,“把死尸也當成沽名獲利工具”的小人,因此才對與魯迅的交往諱莫如深。
殷海光是邏輯學大師金岳霖早年的學生,當時,殷海光很困難,是金岳霖一直資助他學習及生活的。后來殷海光去了臺灣,成為著名的自由主義思想家,他對金岳霖非常感激,經常提及金岳霖早年對他的幫助,臨終之際還念念不忘。海峽兩岸交往正?;院螅_北中華電視臺記者來到北京采訪了80多歲的金岳霖教授,詢問他關于殷海光的事,金岳霖教授說:“我太老了,教過的學生很多,記不得了?!庇浾哒f:“可是您的學生還記得您,對您給他的幫助念念不忘?!苯鹪懒亟淌谡f:“都是過去的事情了,還提他干嗎!”記者走后,湯一介教授問金岳霖:“您真的忘記了殷海光這個學生了嗎?”金岳霖教授笑笑說:“沒有。殷海光在海內外有一點小名氣,這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我當初對殷海光好,不是為了他將來報答我。一個人真心地幫助別人,不是為了別人怎么回報。善之為善,不求回報,這才是善的原意??!”
臺靜農先生是魯迅嫡傳弟子,二人亦師亦友、交往很深,但他去臺灣后,從來沒提過自己與魯迅的關系,著名作家蔣勛是臺先生的弟子,但在與臺先生的交往過程中,蔣勛從來沒聽臺先生說過自己與魯迅的交往經歷,直到許多年以后,蔣勛到國外讀書,有一次在圖書館查資料時,才在“臺靜農”辭條下看到“曾師事魯迅,魯迅亦視之為摯友”的字樣,這才恍然大悟,不禁心生敬意。
1949年以后的陳寅恪,在政治上不受信任,如果他主動提及與魯迅的交往,拜一拜魯迅的碼頭,也許就會受到一些關照,但他沒有這樣做,再次表現出了一代大師的自尊及獨立意志自由精神;殷海光當時是名氣很大的自由主義思想家,而且金岳霖的確曾給過他很多幫助,殷海光本人也經常向公眾提及,當記者問到時,如果金岳霖順水推舟地一點頭,無疑會更加使自己的形象貼金掛銀,但金岳霖卻以“不記得了”婉拒了記者的提問。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大名,是人所共知的,許多人借著曾與魯迅發(fā)生過的一點點交往大寫特寫回憶文章,不惜夸大和編造,但與魯迅交往極深的臺靜農先生,卻對與魯迅的交往只字不提。很多人在交往中,喜歡“傍名人”,即使與某位名人在洗手間相遇過一次也會拼命炒作,以此來炫耀自己,或是作為晉身之階。陳寅恪、金岳霖和臺靜農的做法卻恰恰相反,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在交往中不借他人之名為自己謀利益,表現出了一代大師的曠世風骨和獨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