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理財話題也變得越來越火。如今市面上理財產品眾多,魚龍混雜,讓人眼花繚亂,媒體上經??梢钥吹嚼夏耆艘驗樨潏D高收益上當受騙、血本無歸的報道。由于理財產品的收益與風險都是成正比例,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風險必然比較高,如果老人僅僅“只見利不見害”為了尋求高收益,而對風險視而不見,那么往往會出現了部分虧損,甚至重大損失或受騙上當。那么退休老人應不應該理財呢?該如何為安全理財呢?
去年8月,建行長寧支行某網點接待了一位80歲的老奶奶,說自己幾十萬的理財錢不翼而飛。經過網點員工耐心詢問,了解到老奶奶是在我行開戶,但在高收益高回報的誘惑下,投入了某知名網貸公司旗下的理財產品,說是到期后自動還本付息。賬戶明細顯示,老奶奶的理財資金在產品到期日到賬,然而三天后就被再次劃出。
網點員工一邊安撫老奶奶,一邊撥打該公司客服電話,了解到老奶奶的理財資金由于到期后沒有提現,該公司在老奶奶不知情的情況下將這部分錢進行了第二期理財。至于產品是否能如期兌付,尚不得而知。
老奶奶惶恐的神情讓我們深刻意識到老人安全理財的重要性,老年人勤儉持家?guī)资?,積蓄下的財富都是血汗錢很不容易。老年人如何防范投資理財風險,如何安全理財呢,我們給大家一些建議:
TIP 1:科學分配資金不要盲目投資
老年人雖然有固定的退休收入來源,但還是建議養(yǎng)成記賬的好習慣,分析家庭每月開支中哪些是必要消費,哪些是可用于投資,保證日常生活中必要消費,根據家庭資金狀況適當選擇投資,堅決杜絕盲目理財。
TIP 2:學習金融常識不隨大流投資
老年人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自己家庭資金的狀況,科學地分配家庭理財資金,選擇適合自己家庭的理財產品和投資方向。聽到周圍的人說基金賺了一倍,第二天就沖動去購買基金,聽說股票好又馬上開戶玩起了股票,完全不了解其風險性。那么遇到股市的暴跌,這才知道基金、股票也是會虧本賠錢的,而后又盲目殺跌,造成家庭資金的縮水。建議老年人也需要花時間學習一些基本的金融常識。
TIP 3:適當購買理財產品,提高生活品質。
建議在資金允許的條件下,老年人應該適當購買一些有保障性的短期理財產品,這類理財產品的風險相對較低,比較適合多數老年人。每年即可領取一定的利息,適當補充家庭養(yǎng)老資金,用以提高生活品質。
同時建議無論是在銀行還是其他金融機構,購買理財產品都要做好“四問”。
TIP 4: 購買產品要“四問”
一問在哪查詢
一般情況下,銀行都會在產品說明書中明確資金投資項目名稱,風險揭示,產品類型、期限、適合客戶群、業(yè)績基準等,老年人可仔細閱讀后再決定是否選擇該產品。
二問誰的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只通過銀行自身渠道進行銷售,沒有任何委托代銷機構。而目前互聯網上很多P2P理財,大多為平臺充當借款方,規(guī)模小,很難做到像信托一樣的剛性兌付,一旦風險爆發(fā),后果難以預料。
三問投向何處
對于任何投資者來說,收益率往往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但是作為老年人,面對一些遠高于正常固定收益水平的“預期收益率”,一定要多留個心眼,需要弄清楚產品的資金究竟投向了哪里?如果是投向國債、銀行間票據等,風險較低收益穩(wěn)定;如果投向股票、股權等,風險較大,產品或許會遭受較大的損失;還有一些掛鉤型理財產品,如看漲型黃金掛鉤理財產品,只有黃金價格上漲才能贏得高收益。因此,問清楚產品投資方向也至關重要。
四問與誰簽約
建議老年人投資能保障本金的產品,一般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產品都設置了保本條款,如國債、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等低風險產品,獲取穩(wěn)健收益,保障自己老年生活。非法集資活動經常會披著理財的外衣,容易誤導欺騙投資者。
理財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方式,不要盲從和跟風。購買理財產品須警惕:切忌購買無具體投向、無明確發(fā)售方、無風險提示的“三無”投資產品。切莫貪圖收益而迷失方向,購買之前一定要問清搞明,自我保護一定要牢記。
(作者系中國建設銀行長寧虹橋路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