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歷史的榮耀與輝煌
      ——于闐畫派考

      2016-04-08 18:54:46梁加誠
      齊魯藝苑 2016年6期
      關鍵詞:畫派藝術風格佛教

      梁加誠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前與藝術教育學院,新疆 和田 848000)

      歷史的榮耀與輝煌
      ——于闐畫派考

      梁加誠

      (和田師范??茖W校學前與藝術教育學院,新疆 和田 848000)

      基于古絲綢之路重鎮(zhèn)于闐佛國歷史文獻資料記載及其考古發(fā)掘的佛教美術文化實物資料,從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演變歷程和中西文明共同影響等方面,來探析于闐畫派藝術風格和藝術成就,旨在弘揚古代于闐畫派的曾經輝煌與榮耀,補充和完善中國美術史關于民族地區(qū)的史料。

      于闐畫派;佛教美術文化;藝術風格

      于闐國是古代絲綢之路南道中段的西域王國,古代于闐地區(qū)的居民主要以操印歐語系的塞種人為主,今稱之為和田,包括現(xiàn)在的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及民豐等地區(qū)。自古印度地區(qū)起源的佛教在公元2世紀末傳入西域(今新疆),最先就駐扎在于闐,而后陸續(xù)經過且末、鄯善、敦煌等地,進入中原地區(qū),它又是中國古代佛教的一處中心,魏晉至隋唐,于闐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因此,被中原宗教人士稱之為“小西天”。從晉僧朱士行在于闐抄錄梵文《放光般若經》并托人帶回洛陽,到唐武則天派使者去于闐,求訪《華嚴經》并請實叉難陀到洛陽譯經的事例[1](P257),便可見一斑。在古代于闐佛國誕生的佛教美術文化的藝術流派——“于闐畫派”在中國美術史的發(fā)展過程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其形成與發(fā)展主要基于在不同歷史時期佛教藝術的演變,同時又受到古代印度、希臘、波斯等域外文明和中原地區(qū)文化的影響,形成具有濃郁佛教美術特色的一個重要繪畫流派,該畫派自東漢至宋元歷經千年的興盛與輝煌,然自伊斯蘭教東漸征服于闐后,消失于塔克拉瑪干的漫漫黃沙之中。近代以來,隨著英國人斯坦因、瑞典人斯文·赫定、俄國人普熱瓦爾斯基、德國人勒柯克、日本人大谷光瑞等外國探險家對今新疆地區(qū)尤其是和田地區(qū)古代佛教遺址佛教文物的盜掘,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社會科學院新疆考古工作隊歷經兩次大規(guī)模的考古發(fā)掘,古代于闐國燦爛輝煌的佛教美術文化逐漸還原歷史面貌,而創(chuàng)造這一美術文化的“于闐畫派”也得以為世人重新研究認知。下面從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藝術風格和成就探析、于闐畫派消逝等幾個方面展開本文的論述:

      一、 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在于闐畫派形成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于闐國在西漢時期立國以來,尉遲家族稱王,統(tǒng)領于闐伊始,國祚綿長,歷經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及至宋代前期一直在延續(xù),這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長河中也不可謂不是一個少有的奇跡。古代時期的于闐國經濟主要以農業(yè)、種植業(yè)為主,也是西域諸國中最早獲得中原養(yǎng)蠶技術的國家,故手工紡織業(yè)發(fā)達,并以產玉石聞名。與此同時,作為古代絲綢之路南道中段的重要節(jié)點,其地位堪稱今日的新加坡、香港,是古代絲綢之路陸地交通的咽喉,是極為重要的貿易中轉站,因此也是各種先進文化的匯集之地。“早在公元4至5世紀,作為建立在沙漠綠洲上的國家,沿著絲路綠洲通道沿途各地出現(xiàn)了大量的、規(guī)模大小不一的佛教建筑,它們主要以石窟寺院為代表。早期佛教傳播的主要方式(內容)是建造佛像、翻譯佛教經論和僧侶互相往來。隨著交流增多和范圍擴大,包括寺院、僧院和藏經建筑,以及裝飾、弘法的佛像、壁畫也繁盛起來?!盵2](P106)于闐國內政清明,外貿發(fā)達,是一個國富兵強的西域強國,成為東西方商貿、文化交流的至關重要的通道,這為于闐畫派的形成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為良好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良好環(huán)境。

      大約在公元前后,佛教東漸,于闐國王尉遲家族篤信佛教并極力弘揚,歷代于闐國王均將佛教看作是國教,王公貴胄爭相充當佛教寺院的供養(yǎng)人,在于闐境內大力修建佛院、莊鑾佛像,彩繪壁畫,使佛教在于闐取得至高無上的地位,于闐成為佛教的圣地,境內塔寺林立。作為繼續(xù)向東傳播佛教的基地,大批僧侶將大乘經籍從于闐弘布到中原,成為中原大乘佛教的策源地。在古代文獻典籍史料中,晉代高僧法顯的《佛國記》,唐代玄奘名揚天下的《大唐西域記》,以及藏文本的《于闐授國記》,對于闐佛國都著墨甚多。佛教是一個講究偶像崇拜的宗教,因此佛教美術文化亦極為興盛,這對于于闐佛國形成“于闐畫派”創(chuàng)作、發(fā)展提供了最為有力的題材、思想和物質保障。

      二、受域外文明和中原文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的于闐畫派藝術風格探析

      于闐畫派作為一個相對獨立于東西文明的特殊藝術團體,這種“獨立”也只是相對的,意大利學者馬里奧·布薩格里認為,“于闐畫派令人遺憾的是只有少數(shù)不多的幸存繪畫證明這些作品在類型、源頭、時代和主題上是異質的,但可以證明它的確吸收了印度、薩珊波斯、希臘、中國、粟特甚至花揦子模的藝術?!盵3](P206)一系列考古資料證明,于闐畫派藝術風格無論是早期還是成熟期,都有域外文化和中原文化藝術的基因存在,以佛教美術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佛教雕塑、壁畫為例,其中影響最為顯著的當屬印度的犍陀羅文化和中原文化為主。

      1.古代印度犍陀羅地區(qū)美術文化對于闐畫派藝術風格的影響

      自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到古印度地區(qū)以來,伴隨而來的希臘哲學、神話、文學、藝術、戲劇等深深植根于古印度地區(qū),本地區(qū)的佛教美術文化也深深地打上了希臘藝術的烙印。佛教在古印度阿育王朝時期得到空前的發(fā)展,佛教美術文化也極為興盛,及至有中國西遷的月氏人在今古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東伊朗等地區(qū)建立起貴霜王朝,佛教依然興盛,佛教開始東漸,此時貴霜王朝的統(tǒng)治中心,也形成了極具希臘藝術特色的犍陀羅佛教美術文化,作為中國最先接受佛教的于闐國,成為中國佛教美術文化的策源地,其佛教美術文化也深受犍陀羅佛教美術文化的影響,早期的佛教寺院建筑形制、造像風格、壁畫藝術模仿犍陀羅佛教美術文化的樣式比較明顯,以于闐佛國篤信的天王護法神像“毗沙門天王神像”為例,其形象深目高鼻、須眉濃重,孔武有力,其原型就是犍陀羅佛教美術借鑒希臘神話神的使者赫爾墨斯的造型影響。另據(jù)新疆考古研究所在新疆和田策勒縣、于田縣達瑪溝小佛寺考古發(fā)掘的佛教美術壁畫資料顯示,出土的部分全裸或半裸的伎樂天神像也具有犍陀羅美術的風格。“于闐畫派早期的藝術家,以犍陀羅藝術風格為自己學習創(chuàng)作的典范作品,并不顧及其他思想的束縛,奇異夸張的發(fā)型,濃眉大眼,雙唇略厚,下巴突起,長耳垂肩,面對古希臘古風式的微笑,健壯的四肢洋溢著無限的生機,皮膚呈現(xiàn)健康的肉色,身上繞著薄紗,輕盈的手臂高揚而起,,手腕兒和上臂都有飾件,手指擺出優(yōu)雅的造型?!盵4]此時的于闐畫派的藝術風格多呈古印度犍陀羅藝術風格,甚至遙遠的古希臘藝術風格,具有生機勃發(fā)的特征,畫面兼具立體感,更具備瀟灑飄逸的浪漫主義美感,是為于闐畫派藝術風格的發(fā)展成長期。

      2.中原文化影響下的于闐畫派的藝術風格

      中原文化對于闐畫派的實質性影響,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時期,自張騫西行的鑿空伊始,武帝時期衛(wèi)青、霍去病兩位大將軍的西征,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征伐大宛,及至東漢大將軍竇憲再次西征西域,最后至東漢班超經略西域,中原地區(qū)先進的思想文化藝術源源不斷傳入西域,開創(chuàng)了西域文化的新紀元,尤其中原地區(qū)的書法篆刻、畫像磚石、紡織工藝等。

      在漢魏晉時期,于闐畫派藝術風格主要受到中原地區(qū)人物帛畫、畫像磚石造像的樣式,形成了以線條為主的造型風格,此時還未真正形成具有于闐畫派成熟時期的“凹凸洇染”的于闐畫派藝術風格。

      南北朝時期,于闐畫派的部分藝術家開始初具本土風格和濃郁地方特色的繪畫樣式,這其中的佼佼者當屬來自中亞曹國,供職于北齊皇家畫院的曹仲達,史載曹仲達是位來自域外的畫家,其所畫佛像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猶如沐浴出水般的感覺,人稱“曹衣出水”亦或“曹家樣”,其藝術風格可與張家樣、唐代周家樣齊名,而風格迥異。其實曹仲達本身的國度,是中亞粟特的人建立的國家,在現(xiàn)在的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盆地,也是以商貿為主的國家,佛教昌盛,深受印度犍陀羅美術的影響,只是此地后被于闐國征服,廣義上也可以算作于闐畫派藝術風格在中原地區(qū)的傳播。曹家樣的佛教人物繪畫樣式,奠定了他在中原美術史上的地位?!岸硪晃晃具t乙僧則獨創(chuàng)‘屈鐵盤絲’的鐵線描樣式,設色艷麗,其帶有典型犍陀羅佛教美術特色,又有于闐畫派本土創(chuàng)新因素的繪畫樣式,具有“勢疾則澀;緊則勁,險則峻”的磅礴蓄勢張力,實際上是一個將西域文化特點與中原審美情節(jié)緊密結合的過程。簡單概括為‘凹凸法’與‘鐵線描’的有機統(tǒng)一?!盵5](P98)

      在隋唐時期,于闐國最為鼎盛,于闐國王仰慕中原文化,甚至于闐王改國姓尉遲,接受大唐王朝賜國姓“李”,稱之為“李圣天”,政權也稱之為“于闐李氏王朝”整個于闐國上至貴胄下至黎民,全盤接受中原文化。于闐畫派創(chuàng)作風格也以中原佛教美術樣式為主,位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央的丹丹烏里克佛寺遺址出土的佛教美術遺物就是最好的明證。據(jù)考古文書所知,這里就是唐朝毗沙都督府所在地杰謝鎮(zhèn)。

      “應當說丹丹烏里克壁畫及達瑪溝壁畫,是在借鑒吸收中原壁畫和繪畫風格上的一種繪畫風格的再創(chuàng)造,具有濃郁的本土情調和地方特色,在技法上運用傳統(tǒng)‘鐵線描’加以勾勒造型,使畫面呈現(xiàn)出內容的豐富性和強烈的動感,在設色上,采用復色平涂,在采用單線勾勒平涂的基礎上,略施以明暗光影,力爭達到色彩效果對比和總體藝術效果的突出效應?!盵6]

      “壁畫色彩主要以暖色為主,在以褐色為主的色調中,穿插使用土紅色,用筆繼續(xù)保留于闐畫派的特色遒勁有力,線條的使用考究,粗細相見,兼有中原線條的暢快淋漓。畫面在設計繪畫伊始,底子光滑平滑平整,打磨細致,用深褐色或黑色線條勾勒描繪對象外形輪廓,賦色多為平涂,顏色多為復合色調和而成,畫面所用顏色較為豐富,以紅、白、暗紅、黑、赭石等色的同時,保持畫面的暖色為主基調,輔用藍色,間或綠色。所選人物形象具有立體感,藝術感染力強烈,生動傳神,呼之欲出之感,體現(xiàn)了這一時期于闐畫派藝術風格的最高成就?!盵7]

      三、于闐畫派的藝術成就

      佛教美術是一門極為綜合的藝術,包括建筑、雕塑和壁畫,而這一切于闐畫派都有囊括。近代外國探險家盜掘的于闐佛國的佛教美術文化實物資料,以及自2002年至2010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對于闐佛國佛教遺址的發(fā)掘整理顯示,本地區(qū)佛教美術文化資源極為豐富,保存完好的佛教建筑、佛塔、佛殿、僧院等建筑,彩繪佛教雕塑、精美絕倫的佛教壁畫和石膏模具,都有力地表明了于闐畫派的歷史功績和輝煌成就,為研究3至9世紀中國西部佛教美術文化的藝術風格和于闐畫派的藝術成就,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于闐畫派的始創(chuàng)者究竟是誰,至今都沒得以考證,但將這種西域的繪畫藝術風格,通過自己創(chuàng)新,從于闐傳到中原地區(qū),尉遲乙僧是個功不可沒的人。

      于闐畫派及其代表藝術家尉遲父子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成就,在繪畫的題材、技法等方面,深深影響了當時京都長安的花壇,自畫圣吳道子及后人,深受這種藝術風格的影響,改變了中原畫壇畫家的面貌,甚至連山水畫也有選擇地接受這種藝術風格,其影響力遠播朝鮮半島及至日本列島,可謂整個東亞美術風格的發(fā)源地。

      意大利學者馬里奧·布薩格里再評述于闐畫派時說:“唯一能夠夸耀并為中國藝術家和評論家欣賞的偉大作品的畫派是于闐畫派”。[8](P206)

      四、于闐畫派消逝的原因探析

      于闐畫派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藝術流派,令人遺憾的是流傳于中原地區(qū)并無真跡存世,只是古代畫派中的評價賞析,極少數(shù)宋人臨本。造成此種狀況的原因主要在于于闐畫派藝術家的作品創(chuàng)作樣式以佛教壁畫為主,它的傳承、保護與發(fā)展所依賴的環(huán)境至為重要,一旦所賴以存在的環(huán)境,諸如生態(tài)環(huán)境、政治環(huán)境及宗教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就會立即威脅其生存。處在絲綢之路南道中段,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緣的于闐國,可以說其是早期東方交流中的“不二區(qū)域”東西亞兩大文明交流、碰撞、緩沖的核心區(qū)域。

      1.基于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政治經濟及宗教變遷因素的微弱改變都會產生極大的破壞作用,于闐國作為在沙漠綠洲上興起的城邦國家,生態(tài)環(huán)境極為脆弱,可能一條河道或水系的改道,都可能迫使生活在本地區(qū)創(chuàng)造的發(fā)達農業(yè),城鎮(zhèn)必須放棄,而轉尋其他水源,考古發(fā)掘證明由于達瑪溝水系的改變,繁榮的城鎮(zhèn)、富庶的地區(qū)轉瞬間為沙漠所吞噬,這樣一個生態(tài)環(huán)境極為脆弱的地區(qū),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財產,極易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2.如果說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于于闐佛教美術文化的破壞是嚴重的,那么宗教戰(zhàn)爭的破壞則是完全的、徹底的毀滅。大約在北宋初年,來自中東的伊斯蘭教開始了擴張,先后征服了中亞的大片地區(qū),因天災人禍而西遷的回鶻人在占據(jù)今中亞河中和新疆西部地區(qū)后,建立了新的國家,這就是在中亞歷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的喀剌汗王朝,中原王朝稱之為“黑汗王朝”,王朝分東西二部,其中今喀什成為喀剌汗王朝的副都,這里的首領薩圖克·布格拉汗,最先在今新疆阿圖什接受了伊斯蘭教,由此開始了新疆地區(qū)伊斯蘭化的進程,其子穆薩·阿爾斯蘭汗更是將伊斯蘭教定為國教,并開始了對外擴張??ω莺雇醭c于闐王國這兩個地處塔里木盆地的兩個大國,在宗教與其他因素的作用下,產生了極大的矛盾,以穆薩·阿爾斯蘭汗強迫喀什噶爾居民改宗伊斯蘭教為爆發(fā)點,雙方在宗教方面的矛盾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穆薩·阿爾斯蘭汗率先發(fā)起了針對佛國于闐的宗教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見于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雙方的宗教戰(zhàn)爭曠日持久,民間說法為“百年戰(zhàn)爭”。在戰(zhàn)爭初期,由于得到了具有相同宗教信仰的吐蕃和高昌的支持,于闐國占據(jù)上風,兩次攻占喀剌汗王朝首都喀什噶爾。戰(zhàn)爭中后期,由于得到中亞喀剌汗王朝的支持,局面逆轉,“1006年,喀喇汗王朝最高統(tǒng)帥玉素甫·喀迪爾汗率領10多萬來自巴格達、波斯、印度等地的伊斯蘭軍,再次進攻屢攻不克的佛國于闐,終于占領了于闐國都,繼而征服了于闐全境。在占領于闐后,伊斯蘭軍隊展開了瘋狂的報復行動,于闐的佛教寺院盡被焚燒,佛像雕塑都被毀壞,經卷文書散失殆盡,僧侶信徒悉被追殺。少數(shù)逃過劫難的于闐人也被迫離開了故鄉(xiāng),逃往西藏和青海?!盵9](P36-37)于闐國隆盛1000多年的佛教經幡終于降落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彎擁抱蒼穹的新月,佛國于闐的故地,從此開始了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于闐國連同它曾經巨大而輝煌的國都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最終成了人們不懈探索的難解之謎。

      由此,曾經香火綿延近千年的佛國于闐徹底的覆滅,于闐畫派藝術家近千年創(chuàng)造的于闐佛教美術文化盡數(shù)被破壞,僅有少數(shù)免遭劫難,得以保存至今,為后人瞻仰。

      結語

      古代于闐國,是絲綢之路交通要沖,是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和貿易交流的不二通道,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薈萃之地,形成了具有獨特地域特征的文化氣質。于闐畫派也是這一交流融合的產物,其所創(chuàng)造杰出的佛教美術文化,盡管已經湮沒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之中,但是它的輝煌與榮耀,是誰也無法抹去的。通過對“于闐畫派”藝術的重新發(fā)掘和整理研究,對于補充完善中國美術史的發(fā)展歷程和文獻資料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家“一帶一路”宏觀戰(zhàn)略背景下,重現(xiàn)昔日于闐佛國的美術文化原貌,對于弘揚提升和田地區(qū)經濟文化品牌、民族團結和民族地區(qū)文化事業(yè)的進步都有不可低估的現(xiàn)實價值。

      [1]金維諾.中國美術史論集[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

      [2]吳焯.佛教東傳與中國佛教藝術[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3][8]Mario Bussagli.CentralAsianPainting[M].New York: 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Inc., 1979.

      [4]陳若茜.沒有真跡存世的“于闐畫派”長什么樣?這些新疆壁畫告訴你來源: 澎湃新聞,2014-11-29 13:29:17

      [5]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57.

      [6][7]巫新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新疆考古所,來自天山網http://news.ts.cn/content/2014-11/28/content_10768672_all.htm#content_1

      [9]殷睛.把西域史的研究推向新水平──讀《于闐史叢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5).

      (責任編輯:劉德卿)

      10.3969/j.issn.1002-2236.2016.06.016

      2016-06-27

      梁加誠(1988-),男,講師,目前任和田師范專科學校美術教師。研究方向:西北少數(shù)民族美術教育、新疆古代佛教美術。

      J110。99

      A

      1002-2236(2016)06-0068-04

      猜你喜歡
      畫派藝術風格佛教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天中學刊(2022年2期)2022-04-27 06:03:56
      淺談“太和壺”的藝術風格
      山東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6:00
      淺談“長青壺”的藝術風格
      山東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5:54
      佛教藝術
      威尼斯畫派——文藝復興最后的輝煌
      藝術品鑒(2020年3期)2020-07-25 01:53:54
      古意流轉——評改琦《紅樓夢》畫的藝術風格
      紅樓夢學刊(2020年5期)2020-02-06 06:20:32
      長安畫派去掉“枷鎖”
      當代陜西(2019年19期)2019-11-23 07:53:38
      長安畫派“冷場”了?
      當代陜西(2019年19期)2019-11-23 07:53:36
      薛永年:談古代的畫派
      公關世界(2016年20期)2016-02-27 11:15:07
      論佛教與樸占的結合
      宕昌县| 黄大仙区| 杭锦后旗| 出国| 沾化县| 射阳县| 兰溪市| 慈利县| 榆中县| 新乐市| 繁峙县| 南宫市| 贵阳市| 信宜市| 博湖县| 文化| 思南县| 迭部县| 宁南县| 普安县| 房产| 公主岭市| 阿克苏市| 三台县| 曲沃县| 巴彦县| 东丽区| 雅江县| 屯昌县| 福贡县| 金平| 阜南县| 梓潼县| 宁明县| 营口市| 惠水县| 建瓯市| 苍南县| 南汇区| 东源县|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