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鈞
(山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汾河太原段綜合治理工程風峪河溝口連接段設計
梁鈞
(山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汾河和風峪河是“兩河一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滿足汾河太原段綜合治理工程中1號蓄水池的設計要求,對風峪河入汾口進行溝口防護治理與堵頭壩設計,旨在改善城市環(huán)境,完善汾河治理蓄水工程,為汾河生態(tài)景觀修復創(chuàng)造條件。
橡膠壩;堵頭壩;汾河治理;風峪河
汾河作為黃河的一級支流,是山西省境內(nèi)的第一條大河,全長約710 km,流域面積39 471 km2,流經(jīng)太原市區(qū)段長度約40 km。風峪河作為汾河的一級支流,是太原市晉源區(qū)境內(nèi)的一條主要河流,全長約18 km,流域面積56.7 km2。
在汾河太原段治理工程中共有兩條支溝匯入,西岸為風峪河,東岸為許坦退水渠,均位于1號蓄水池段。風峪河流域人為破壞嚴重,且由于本身河道特性等原因,不僅嚴重影響周圍居民生活,更威脅到汾河生態(tài)修復及美化。為改善城市環(huán)境,妥善解決汾河治理工程中1號蓄水池的防洪、蓄水、排沙、美化等問題,對風峪河匯入汾河1號蓄水池的溝口連接段進行溝口防護治理和堵頭壩設計。
汾河和風峪河是“兩河一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樁號Z3+290—Z3+370處匯入汾河,匯入口寬80m,本次設計內(nèi)容包括溝口防護治理和堵頭壩設計兩部分。
2.1 溝口防護治理設計
風峪河溝口段設計為矩形明槽,寬度80m。濱河西路橋至堵頭壩段兩側岸墻為格網(wǎng)石籠重力式擋墻,頂寬1m,墻頂與該處汾河治理工程中二級平臺同高。
為滿足防洪及泥沙淤積的要求,風峪河溝口處西暗涵設計頂高程與風峪河現(xiàn)狀河底高程保持一致,均為773.10m。西暗涵頂高程擬局部降低1.89m,暗涵內(nèi)底高程771.09m,其凈高由3.5m減小至1.81m,降低段長度為80m。同時,為確保暗涵過流能力,將相應暗涵結構尺寸局部加寬至兩孔,總寬度7.9m。暗涵加寬段與原暗涵用漸變段銜接,長度15m。西暗涵東側設長80m、寬17.5m、深1.2m的鋼筋混凝土消力池和20m長的格網(wǎng)石籠海漫。
在風峪河入口右岸暗涵西側側墻上設計2.0m× 2.5m(寬×高)的支箱涵,延伸至堵頭壩上游,用于排泄風峪河污水和小流量雨洪,其最大接入流量為5~10m3/s。
2.2 堵頭壩設計
2.2.1 堵頭壩設置必要性
在風峪河不采用防滲方案時,其滲漏會影響汾河治理工程中1號蓄水池的正常運行,且風峪河日常污水和水質較差的初期小洪水會匯入蓄水池,嚴重影響1號蓄水池的水質及景觀美化。
在風峪河采用蓄水方案時,汾河治理工程中1號蓄水池水位為775.7m,而風峪河出口處現(xiàn)狀河底高程773.1m,低于蓄水位2.6m,對風峪河形成約1.5 km長的回水范圍,其回水末端可至南環(huán)高速跨風峪河大橋上游。
此外,風峪河溝口處堵頭壩在風峪河或汾河治理工程1號蓄水池疏浚及檢修時也可作為臨時擋水建筑物,以減少水量損失及保持一定的水面景觀美化。
2.2.2 壩高確定
由于1號蓄水池蓄水位為775.7m,風峪河溝口處的現(xiàn)狀河底高程為773.10m,確定堵頭壩高為2.7m,按雙向擋水設計。
2.2.3 橡膠壩布置
考慮汾河治理工程中的景觀效果,堵頭壩應盡可能靠近濱河西路橋布置,壩長80m,壩高2.7m,泵房室設計在溝口左岸汾河西大堤堤腳處。
橡膠壩基礎底板為平底板,高程773.10m,與現(xiàn)狀河底高程相同。根據(jù)基礎內(nèi)埋設管道要求,壩段底板厚度為1.2m,上、下游各設0.5m深的齒墻。在順水流方向,根據(jù)壩袋坍落寬度和上下游施工檢修要求,確定底板長度為10.5m,下游采用長10m、厚0.2m的鋼筋混凝土海漫與暗涵連接,分縫處設橡膠止水帶。
橡膠壩地基采用碎石樁進行處理,梅花型布置,樁徑0.4m,間距1.2m,深度10.0m。
橡膠壩內(nèi)壓比取1.4,壩袋采用氯磺化聚乙烯為主料的無搭接縫彩色壩袋,材料設計采用兩布三膠,防水材料采用合成氯丁膠。以氯丁膠為主料的橡膠壩袋,能夠滿足抗老化、抗脆化、變形、強度等各項指標的要求。
2.2.4 控制與觀測系統(tǒng)設計
橡膠壩的充水與排水采用相同的管路系統(tǒng),不單獨設置。充水時采用水泵充水方式,排水時由于防洪的要求,不采用自流排水,通過水泵強制排水。
為避免超壓后引起壩袋破裂,在每個壩段設有超壓溢流管,以便于運行時觀測,超壓溢流管出口均設在隔墩頂部,管徑0.2m,以備在自控設備失效時使用,從而保證工程的安全運行。同時在每個壩段上,兩端均設排氣孔,用于排出壩袋內(nèi)殘存的氣體。
2.2.5 泵房及副廠房設計
泵房為半地下式結構,平面尺寸為18m×9m,地上部分為鋼筋混凝土框架,設有吊車梁,層高4.5m;地下部分為鋼筋混凝土整體“┗┛”形結構,深7.45m,底高程根據(jù)橡膠壩排水泵的安裝高程確定。泵房地基采用碎石樁進行處理,梅花型布置,樁徑0.4m,樁距1.2m,深度10.0m。
副廠房與泵房并排布置,包括柴油發(fā)電機室24m2、值班室20m2、控制室24m2、工具室20m2和低壓配電室22m2等,共計110m2,其室內(nèi)地面高程高出設計洪水位0.5m。
風峪河匯入汾河的溝口連接段設計,不僅是風峪河流域治理規(guī)劃的基礎,更是對汾河治理工程中1號蓄水池正常運行的保證。本工程以安全生態(tài)為目標,按照“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設計理念,旨在為廣大市民打造生態(tài)汾河外灘,提供良好的休閑生活環(huán)境,同時提高城市品味及對外形象。
TV85 [
]C [
]1004-7042(2016)09-0043-01
梁鈞(1987-),男,2011年畢業(yè)于太原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yè),助理工程師。
2016-07-18;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