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旺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北京 100044)
?
海綿城市建設存在的誤區(qū)
唐克旺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北京100044)
近兩年,中央提出了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全國各地掀起了海綿城市建設的熱潮。但是,對海綿城市建設要有理性和科學的認知,切不可一哄而上,以偏概全,忽視城市建設和水安全的系統(tǒng)性、綜合性和科學性。筆者認為,目前我國海綿城市建設存在4大誤區(qū)。
一是內涵擴大化。海綿城市建設重點是透水路面、地下調蓄及下沉綠地建設等,是城市水循環(huán)的垂向分量。目前的海綿城市建設有內涵擴大的傾向,涵蓋水資源、水環(huán)境、水生態(tài),連水文化包括其中。還有人提出,黑臭水體治理也屬于海綿城市建設內容,要考慮城市供水、用水、排水、凈化等要素。其實,城市健康水循環(huán)和水安全涉及很多內容,海綿型城市僅屬于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宜將各項城市防洪排澇工作及城市水循環(huán)體系都納入海綿城市建設中。海綿型城市建設應以就地消納降水為主,側向徑流部分不應作為海綿城市建設內容,而我國城市雨洪問題主要集中在大雨期和暴雨期,且多是上游來水,因此蓄、引、提、排等仍是保障城市水安全的主要措施。
二是理念工程化。海綿城市實際上是城市建設中的一種理念和規(guī)劃設計指導思想。但目前海綿城市建設儼然成了一項大工程,各地大搞海綿城市建設工程。其實,城市建設不僅要考慮透水性及對降水產流的低影響(一點影響沒有是不可能的),也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城市的集約化、生態(tài)化、智能化、人性化等等。不能把某一理念搞成項目和工程,應該把各方面先進理念及科學技術系統(tǒng)地、綜合地應用到城市建設和改造中。
三是推廣無序化。城市立地條件不同,地下水的滲透和調蓄作用差異很大。如,南方濕潤區(qū)雨季土壤飽和,怎么滲透?西北干旱區(qū)平原降水一百多毫米,還沒滲入就蒸發(fā)了。很多城市坐落在巖石上,如深圳、重慶等,雨水土壤調蓄的意義很弱。再者,城市洪澇有短時間的影響和損失,但海綿城市建設及運行也有成本,二者權衡取其輕。因此,不宜全國遍地一窩蜂地搞海綿城市建設。目前大面積推廣海綿城市建設應考慮如何實現(xiàn)城市水安全保障的邊際效益最大化。
四是目的功利化。很多城市爭著列入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不能說沒有急功近利的色彩。我國降水的時間分布嚴重不均,汛期蓄水設施及土壤都飽和了,難以持續(xù)地發(fā)揮滲透調蓄防澇作用,依靠就地消納的滲透和綠地等海綿城市建設措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的超標準暴雨洪水問題,何況很多城市洪澇屬于過境型的側向來水。很多地方搞海綿城市建設是因為領導有指示,上級有部署,還有最重要的,財政有資金。國家倡導海綿城市建設的意思,是在城市建設中,注意貫徹海綿城市這個理念,減小降水的地表徑流系數(shù),減輕洪澇壓力,提高水資源的本地循環(huán)利用。因此,不能無限夸大海綿城市的意義,并到處推廣建設。另外,國家財政資金不管是中央的還是地方的,其投向也不宜傾斜城市地區(qū)。城市建設不管是海綿型、生態(tài)型、森林型、智慧型,還是人性化等,都是當?shù)氐氖虑?應由土地開發(fā)者自己籌資建設。國家的稅收主要應投向國防、教育、醫(yī)療、社保、扶貧、生態(tài)環(huán)保等公益事業(yè)。
總之,政界也好,學界也好,不能一陣風,更不能胡亂詮釋和解讀上級領導的意思,應該就事論事,尊重自然和社會規(guī)律,以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的各種先進理念引導城市各項規(guī)劃和建設。學者更不應該推波助瀾,把一個好的動議或理念變成大籮筐,什么都往里裝。
DOI: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27
(收稿日期:2016-06-06編輯:彭桃英)
編者按:本刊從2016年第4期開始設置“水事觀察”欄目,欄目主持人石秋池。本欄目文章針對水利時事進行觀察和評議,要求時效性強,觀點鮮明,短小精悍。歡迎廣大專家踴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