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處有藏寶山傳說
這種夢想,西方有,例如《基督山伯爵》;東方有,例如《一千零一夜》;東方的中國也有,其他的不說,我們翻看有關(guān)于廣東的史料,居然發(fā)現(xiàn)這片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有很多類似于阿里巴巴山洞的傳說。
南朝劉宋時期的王韶之有一部記載嶺南奇異傳說的書,名曰《始興記》,主要是集中記錄粵北地區(qū)的山山水水,有寫實的,也有傳說的。其中就說到始興境內(nèi)有一個叫林水源的地方,《太平御覽》則說此地叫林源山,此處有一處石洞,洞里面有個大廳,廳里面有磐石,磐石上羅列著十個大甕,甕里面裝的都是銀餅,“至前磐石上行羅十甕,中悉是餅銀”,這就有點蹊蹺,銀餅是制成品,是有主的,怎么就到了山洞里面來了?文中沒有交代來源。
這十大甕銀子已經(jīng)不是秘密了,擺在那里,砍柴的采野菜的,經(jīng)常會碰到這一大筆財富,但就是不能得手,據(jù)說誰拿了誰就昏迷,好像是甕中有迷魂散一般。
到了東晉太元年間,這個年份是一個神奇的年份,武陵地區(qū)的一個漁夫找到了時光之外的桃花源;而在廣東,一個叫封驅(qū)之的人家里,有個傭人,潛入洞中,拿回三塊銀餅,正高高興興打開封皮去看時,卻竄出一條大蛇,咬死了這個小偷。這件神秘的盜竊案和兇手案總得有個交代,于是,晚上,有神仙通過托夢的方式與封驅(qū)之溝通,做了交代:你家的傭人偷我的銀子,我已經(jīng)將其繩之以法,那三塊銀餅算是對你的賠償,“君奴不良,已受顯戮,愿以銀相備?!边@話很有時代特色,根本沒把傭人當(dāng)人,幾塊銀餅就可以買其性命。
這事還沒完,當(dāng)?shù)赜袀€叫徐道的,也對洞里的財富躍躍欲試,此公估計有點勢力,他準(zhǔn)備好祭神的酒水,雇了一幫人吹吹吹打打進山,似乎想通過一種能讓神仙認(rèn)可的方式來獲得財富。神仙也不給他面子,打了一個噴嚏,結(jié)果“雷震雨石,倒樹折木”,有效地阻嚇了覬覦者的步伐,徐道嚇得立即走人。
故事很荒誕,但是似乎說了一個道理:不是你勞動所得的財富,哪怕是放在無人的深山野林,你也拿不到手。老天是公平的。
探寶從未有得手者
除了始興,東莞也有藏寶山。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廣東新語》記載:東莞有藏寶山,山上有洞,洞里有幾百塊銀磚,據(jù)說是一個姓郭的將軍煉出來的。這財富也不是輕易能拿的,誰拿誰就昏迷—怎么都是這一招?
不過,也不是毫無辦法,銀磚的旁邊有一個洞穴,洞穴里有水。誰想得到銀磚,就得拿一只白雞孝敬守護神,“土人嘗祭以白雞”,得到允許后,下水開鑿,但是也只能收獲幾兩銀子—用幾兩銀子買你的白雞,這也夠貴的了。如果再貪多,不是洞門會關(guān)閉,而是有守護神拿著鞭子抽你,“然每為神笞擊”。
電白也有藏寶山,叫紗帽山,傳說有數(shù)萬塊銀子,乾隆時期進士檀萃寫的《楚庭稗珠錄》說:有人取了很多銀子,用藤捆著往山下拽,結(jié)果“藤盡斷”。
有些人知道想要得到,就要付出的道理,于是拿出三百兩銀子祭神,算是一種投資吧,結(jié)果呢,獲得的回報也是三百兩銀子,想要多拿半塊也不行,保本而已。
告誡世人莫貪婪
總結(jié)一下藏寶故事的模式。首先是樹立一個巨大的誘惑,一般都是深山老林里有一個藏寶洞,似乎唾手可得,甚至這個誘惑滿天飛,跳起來就可以抓到。
接下來就是令人沮喪的探寶過程,探寶者不是被迷昏,就是徒勞而歸,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即使跟神仙商量一番,也只能得到自己付出的那一部分,投資收益率是零,保本而已。
我們也懷著巨大的欲望去看這個故事,結(jié)果弄得心里很憋屈,總是不能如愿以償?shù)赜幸粋€喜劇的結(jié)尾:抱回財富。
因此,這些故事雖然不科學(xué),純屬神話.卻有意無意地寄寓了一個哲理:不是自己勞動所得,不是自己合法所得,就不要去動貪婪之心,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財富沒有討巧和僥幸。
有一個疑問,為什么藏寶洞傳說的主角都是白銀?筆者懷疑是將銀礦的勘探和開采神話化。當(dāng)然,在古代的廣東,金銀的開采活動是蠻活躍的,而且這種采礦業(yè)也搞活了當(dāng)?shù)氐慕?jīng)濟,提高了古代廣東人的生活水平。
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廣東新語》就有記載,河源一帶有不少人以淘金淘銀為生,這一行的附加值很高,在金銀生產(chǎn)車間,以一個熔金鐵爐為單位,一爐的收入可以養(yǎng)活上千人,屈大均懷著感恩的心感嘆:“皆天之所以惠貧民也?!边@是老天爺恩賜給貧民的致富法寶。
選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