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佳慧
跟著季節(jié)享受蘇式生活
記者 陳佳慧
對于節(jié)氣,蘇州人當然并不陌生,因為這是融入血脈的文化傳承,盡管現(xiàn)在并沒有多少人能準確說出二十四節(jié)氣的名稱,“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但是,我們卻能大概了解到此時自己正處在什么節(jié)氣之中。其中的秘密,正是隨著節(jié)氣進行著各種民俗活動的蘇式生活智慧。
仔細看看老蘇州人是怎么過日子的,你就會明白,每一年的春夏秋冬,無論氣候如何,這座城市里的人都能把小日子過得怡然自得。
蘇州人的節(jié)氣民俗生活,必然是從立春開始的。
不過 ,對于更多人來說,印象深刻的是立春前后的春節(jié)。除夕夜里,家家大門上貼春聯(lián),都為吉祥語。 “大年夜”,家家祭祀祖先,舉行家宴,稱為“合家歡”,雞鴨魚肉,無不畢陳。
對于蘇州人來說,節(jié)氣也意味著各種節(jié)日活動
正月初一,農(nóng)歷新年。歲朝,男子開門放爆竹三聲,叫作開門炮仗,象征“高升三級”。家家懸掛神軸,點香燭,供粉圓茶食糖果于祖先神位前,長幼依次而拜,稱為“拜喜神”。之后,幼輩依次向尊長叩頭拜年,尊長率幼輩向左右鄰居賀年;早餐吃年糕、春餅、湯團、圓子,取高興團圓之意。
祭拜祖先、迎財神……立春前后的蘇式生活充滿了對未來一年的期待
初三叫“小年朝”。女婿和寄兒女上岳家或寄父母家拜年。
初五,財神(或稱路頭菩薩)生日。初四晚上家家接財神。從初五起,多數(shù)商店開門營業(yè)。
十五為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吳中有“鬧元宵”舊俗,寺觀廟宇鼓樂獻新,人聲鼎沸。街頭巷尾,鑼鼓鐃鈸聲不絕,稱為“走馬鑼鼓”。正月十三夜上燈,十八日落燈,各街市店輔出售各式花燈。“蘇燈”精奇百出,聞名遐邇。燈節(jié)還有打燈謎的習俗,人們將謎面粘諸花燈,任人猜射,中者,以巾扇香囊、果品食物為贈。
而立春,則也被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古時,這個節(jié)氣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也是歷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參加的迎春慶賀禮儀。這一天,民間吃春餅、吃春卷。
經(jīng)歷過了立春、雨水后,便是驚蟄和春分了。在過去的說法里,驚蟄意味著天氣轉(zhuǎn)暖,春雷滾滾驚醒了在地下蟄伏的冬眠的昆蟲,此時萬物復蘇,蜈蚣、蚯蚓、蛐蛐兒都出來了,玩家們集體出動,為的是捉一只“常勝將軍”。蘇州人斗蛐蛐兒斗出了文化,連蛐蛐兒罐都極為講究,老蘇州說,玩兒也要有文人態(tài)度。
不愛斗蛐蛐的,來賞花。二月初,光福鄧尉冊梅花盛開,冷艷清香,花團錦簇,迤邐數(shù)十里。蘇州仍有“探梅香雪?!钡牧曀?。
二月初二,稱龍?zhí)ь^日。要吃油煎年糕,吃了腰腳輕健,稱“撐腰糕”。
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又稱花朝。凡種花果樹的,都要給樹枝扎紅綢條,或插紅紙小旗,名為賞紅。農(nóng)家以為這一天如天氣晴朗,則百物成熟。諺云:“有利無利,但看二月十二?!边@朋黃河以北,漸次解凍,周期性釋放冷空氣南下,因而有二月初八“張大帝吃凍狗肉”,二月十九“觀音暴”,二月二十八“老和尚過江”等諺謠,前三后四必有風雨,十分應驗。
蘇州人清明節(jié)自然是要踏青祭祖。此外,蘇州人在谷雨這日有摘茶習俗,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這天不管是什么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一到立夏,蘇州人就開始為夏天生活做準備了。除了吃咸鴨蛋,舊時立夏日,家家備多種應時食品和鮮果,如櫻桃、青梅、元麥等供祀祖先,稱作“立夏見三新”。飲食則有酒釀、海螄、面筋、芹菜、咸蛋等,蠶豆也在這天嘗新。各酒店過免費贈送酒釀和燒酒給老主顧,稱饋節(jié)。這一天家家要用大秤稱人重量。
而小滿也意味著生活習慣的改變。從字面上講,小滿的意思是說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從環(huán)境上說,小滿過后,天氣逐漸炎熱起來,雨水開始增多。預示著悶熱、潮濕的夏季即將來臨。都說五月是“毒月”,因此小滿時節(jié),應該減酸增苦,多吃點苦的東西。“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蘇州人在小滿前后愛吃苦菜的時節(jié),能清熱祛濕,對抗悶濕氣候帶來的不良影響。
春天里軋神仙是姑蘇城內(nèi)重要的民俗活動
這個時候,有個重要的民俗活動,那就是軋神仙。四月十四日,蘇州閶門內(nèi)中市下塘的福液觀奉祀?yún)巫?,俗稱神仙廟,據(jù)說呂純陽生日那天要化身乞丐、小販,混在人群之中濟世度人,因而逢此盛日每個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軋到他身邊,就會得到仙氣,交上好運,這樣你擠我擠的,叫作“軋神仙”。
芒種這一時期天氣炎熱,進入典型的夏季,在蘇州,這正是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東西山的梅子開始成熟,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
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家家裹粽子,飲雄黃酒,門懸蒲劍、艾葉、蒜頭,堂內(nèi)掛鐘馗像,婦女簪艾葉、榴花,小兒額頭用雄黃書上王字,戴虎形帽,空虎紋衣,腕五色絲線,胸前掛上網(wǎng)袋,內(nèi)盛蒜頭、咸鴨蛋,穿虎頭鞋,庭院四周灑雄黃水,據(jù)說可以辟邪,避蛇蟲之害。
小暑時節(jié),天氣變熱了,剛過黃梅,為防家中書籍發(fā)霉,總要集體拿出來曬一曬,久而久之,演變出曬書的傳統(tǒng)習俗。除了曬書,還有浴貓狗的風俗,“六月六,狗淘氣浴”,據(jù)說可治蚤癩。寺廟在這天曬經(jīng),各戶也在這天曬書籍圖畫,曬衣被,可以不生蠹蟲。
六月二十四,荷花生日,有泛舟賞荷的風俗,其時葑門外的黃天蕩和洞庭西山的消夏灣是觀荷納涼勝地。
秋天開始,蘇式生活又展開了一副別樣的畫卷。
七月初七,傳說是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民間有乞巧之說。這一天每家以面和糖調(diào)勻,捏成蝶形油炸,名為巧果。女子用碗盛河水、井水,攪和。入夜在庭中陳瓜果、蓮、藕等,木料香禮拜祝告“牛郎織女”,同時揮扇乘涼,仰看天際銀河,盼見“鵲橋相會”。
十五日,中元節(jié)。這天俗稱“鬼節(jié)”,舊時和尚道士在街頭搭高壇,建盂蘭盆會。入晚簫管歌吹,飛鐃走鈸,各顯神通,形同雜技表演,技藝可觀,或行舯河上,作法事,放河燈,祈謝鬼在暑天不為癘為災。
三十日,地藏王誕辰。入晚,家家門前地上遍插棒香,名燒“地頭香”,又叫“狗屎香”,是為了紀念吳王張士莊。士誠小字九四,諧讀“狗屎”。
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晚,家家置供桌于月下,案上置香斗,供菱、石榴、柿子、栗子、白果等時令瓜果及月餅,焚香點燭,叫“齋月宮”。中秋節(jié)有吃月餅、糖芋艿的習慣,月餅形如滿月,象征親人團聚。中秋夜,蘇州婦女還有“走月亮”的風習,其時,皓月當空,金桂飄香,清風送爽,婦女們?nèi)宄扇?,盛妝出游,一路賞月談笑,興盡方。虎丘乇夜笙歌,游人如潮,稱為“虎丘踏月聽歌”,為一時勝景。
十八日,蘇州有游石湖的風俗。石湖在蘇州城西南郊上方冊東麓,湖廣二十五里。夜半,滿月西偏,杏春橋九個環(huán)洞的水面上都有一月影,金波明滅,九月成串,蔚為奇觀,這便是聞名遐邇的“石湖串月”。
進入白露,蘇州人變得更愛好郊游。與春天的踏青不同,白露時節(jié)的蘇州人前往郊外,并不是為了看花花草草,而是去觀看那些來蘇州避寒的候鳥。
九月九日,是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家家戶戶煮五色米糕,名為重陽糕或花糕。舊俗,這天父母都迎女兒回家吃花糕,故重陽節(jié)又稱女兒節(jié),同時這天市民都往北塔和虎丘登高。
無論活動大小,跟隨著節(jié)氣流轉(zhuǎn)的生活,體現(xiàn)的是蘇州人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
古人把露作為天氣轉(zhuǎn)涼變冷的表征,而現(xiàn)代人對露更直觀的體會是深秋獨特的美。霜降時節(jié),菊花怒放,清麗淡雅,芳香襲人。蘇州人向來喜歡菊花,那種欺霜傲雪、自有傲骨,不與旁人爭艷的特性很能引起蘇州人的共鳴。賞花品酒,是霜降節(jié)氣里最風雅的享受。
立冬的時候,天開始冷了。不過蘇州人的民俗活動可停不住。
十月初一,俗稱十月朝,下元節(jié)。舊俗,要燒冥衣祭祖先,又稱燒衣節(jié)。
十月底,城西天平山霜后丹楓,紅艷如火夕陽在山,縱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蔚為奇觀,市民多往游賞。其時,西風乍起,菊花競放,湖蟹肥美,有“九雌十雄”之語,相沿成俗。
小雪、大雪之后未必能下雪,尤其是蘇州。不過,同樣有令人歡快雀躍的事情。
十一月,冬至節(jié)。冬至前夕,叫冬至夜,全家團聚吃冬至夜飯。夜飯菜肴特別豐盛,喝冬釀酒。飯前祭祖。家人有外出者,也要給他們放副碗筷。冬至當日,晨起,吃圓子和南瓜團子。這一天開始起九,叫“連冬起九”,數(shù)至九九八十一天而寒盡。民間有“干凈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凈年”的說法,可以冬至陰晴來預卜歲末天氣。
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這個時候元旦已經(jīng)過去,天氣雖然依舊寒冷,然而新的一年總是讓人振奮的。冬日里的臘梅開始綻放芬芳,香遠益清,新年的氣息洋溢在這座城市里,人們繁忙而充實著。
十二月為臘月,初八為釋迦牟尼成佛日,寺院煮粥,內(nèi)雜棗栗果仁,施散結緣,謂臘八粥,后傳入民間,據(jù)說食之可以祛病延年。
二十日后,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戶,俗稱“撣埃塵”。
二十四日送灶君上天,請他向玉帝奏好事。除夕夜,換新灶燈,算是接灶。
在最冷的日子里,蘇州人的心卻漸漸熱火起來。新年將至,人們忙著買年貨。外面的天氣再冷,蘇州人依然過得悠哉愜意,無論四季如何分明,這里的生活都過得安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