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孜古力·吾斯曼
犢牛腹瀉的診治
阿孜古力·吾斯曼
(新疆阿克蘇地區(qū)庫車縣獸醫(yī)站,新疆庫車 842000)
犢牛的腹瀉是哺乳期的犢牛比較多見,死亡率高的一種消化不良性胃腸道急性接觸性腸道傳染病之一。目前廣大農村的奶牛飼養(yǎng)量增加,但農民的缺乏飼養(yǎng)管理經驗和技術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該病處于增加的趨勢。給養(yǎng)牛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一定的損失。該病的早期診斷,治療尤其是預防在犢牛存活率方面有一定實際意義。
犢牛;腹瀉;治療;預防
1.1病史
2005年3月29日根據畜主介紹,讀牛25d齡,體重65kg,該犢牛出生后第20d開始發(fā)病。病初排出粥狀水樣糞便和脫水,精神沉郁,食欲減少,病的后期食欲廢絕,呼吸加快。
1.2臨床檢查
無論是何種原因引起的腹瀉,發(fā)病犢牛的臨床表現(xiàn)大多是一致的,根據病情發(fā)展和腹瀉的嚴重程度,犢牛出現(xiàn)如下癥狀:嘔吐多發(fā)生于吃食和吃奶后,厭食或食欲差,精神不振,體溫升高40.6℃,糞便呈灰白色、淡黃色或褐色,稀薄呈水樣;有的具有腐敗惡臭味,尾根部常有糞便污染;對腹部進行聽診發(fā)現(xiàn)腸音高朗,有輕度的腹痛表現(xiàn);心跳加快110次/min,呼吸急速58次/ min。病重者,四肢軟弱,行走無力,全身出現(xiàn)脫水現(xiàn)象,血液粘稠,頸靜脈血液量減少。
1.3診斷
根據畜主提供的情況和臨床表現(xiàn)(即水樣腹瀉和嚴重脫水,尾根糞便污染,糞便稀薄呈水樣帶酸臭味,腸系膜充血,腸音高朗,糞黑色的稀軟水樣并帶有未消化的飼料、黏液或有時鮮血,里急后重等癥狀)初步診斷。
1.4治療
1.4.1為緩解胃腸負擔
可施饑餓療法,禁食8~12h,期間可喂生理鹽水或飲適量微溫的紅茶水;緩瀉后內服干酵母片30片,碳酸氫鈉20片,磺胺脒片0.1g/kg混合內服,一天一次,連用3d。
1.4.2強心
用10%葡萄糖溶液300 ml,Vc 5 ml,10%安鈉咖10 ml,靜脈注射,一天一次,連用3d。
1.4.3對下痢脫水犢牛
5%糖鹽水500ml,慶大霉素40萬單位,30%安乃近10ml,地塞米松磷酸鈉10mg,靜脈注射一天一次,連用3d。
1.4.4補充電解質
用口服補液鹽一包分三份,每份加3kg溫水一次1/3,一天三次,連用3d。
1.4.5保護胃腸黏膜
胃復康5ml皮下注射,一天一次,連用3d。
1.5結果
用上述療法經過3d的治療后,排糞便次數和量減少,心率轉變?yōu)檎?,病情有所好轉,食欲恢復,基本痊愈。
2.1發(fā)病原因
犢牛生后沒有能夠及時吃初乳,胎便不能及時排出,導致犢牛輕度的腸阻塞,這往往是犢牛腹瀉的主要原因。初乳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高濃度的礦物質鹽類,能起到增強腸道免疫、促進胃腸蠕動和加速胎便排出的作用。初乳飼喂過晚,胎便排出緩慢,犢牛圈舍條件差;飼喂犢牛品質不良的乳汁,防疫措施不完善;氣候寒冷等因素均可誘發(fā)本病。
2.2鑒別診斷
2.2.1牛沙門氏菌病
該病主要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又稱犢牛副傷寒,主要侵害1~2月齡犢牛。臨床以發(fā)熱、下痢為主要特征,糞便帶血,惡臭;胃腸黏膜和漿膜上有出血斑。
2.2.2犢牛梭菌型腸炎
該病是由魏氏梭菌外毒素引起幼犢的一種急性致死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畸形死亡和排血便為特征,主要病變是小腸黏膜壞死。
2.2.3新生犢牛病毒性腹瀉
該病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急性腹瀉綜合癥。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多發(fā)生于1周齡以內的犢牛;冠狀病毒感染的疾病,多見于2~3周齡犢牛,臨床上均以精神萎靡,厭食,嘔吐,腹瀉和體重減輕為主要特征。
2.2.4牛球蟲病
該病是由多種球蟲引起的一種腸道原蟲病,臨床上以惡臭的血痢和直腸、大腸或盲腸黏膜有出血性炎癥和潰瘍,壞死為主要特征。取直腸黏膜刮取物和糞便涂片鏡檢,可發(fā)現(xiàn)大量球蟲卵囊。
2.2.5牛冬痢
又稱牛黑痢,是由空腸彎桿菌引起牛群在秋冬季節(jié)舍飼期間爆發(fā)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有時冠狀病毒參與致病。大小牛都可感染,但成年牛病情嚴重。臨床上以排水樣,棕色稀便和出血性下痢為主要特征,但全身癥狀輕微,很少死亡。
2.3主要預防措施
2.3.1加強干奶期母牛的飼養(yǎng)管理
(1)加強妊娠母牛的營養(yǎng),保證胎兒正常發(fā)育。
(2)保證干草喂量,嚴格控制精料喂量,防止母牛過肥和產后酮病的發(fā)生,以減少出現(xiàn)犢牛中毒性腹瀉的可能。
(3)牛舍要保持清潔,干燥,母牛要適當運動。
2.3.2加強產房消毒衛(wèi)生
產房要寬敞,通風,干燥,陽光充足,消毒工作應經常持久產圈,運動場要及時清掃,定期消毒,特別是對母牛產犢過程中的排出物和產后母牛排出的污染物要及時清除。牛舍地面每日用清水沖洗,每隔7~10d用堿水沖洗食槽和地面。凡進入產房的牛,每日刷拭軀體1~2次,用消毒藥對母牛后軀進行噴酒消毒,使牛體清潔。
2.3.3加強對犢牛的護理
做好接產準備,對接產用具用消毒藥浸泡消毒。犢牛出生后擦干全身,做好保溫工作,以防著涼。特別是冬季,新生犢牛應放入專用封閉舍內飼養(yǎng)數日再轉入犢牛舍。臍帶距腹部約5cm處剪斷,斷端用10%的碘酊液浸泡0.5~1min。犢牛在運送過程中要注意安全,驅趕動作不能過于粗魯,以減少應激反應。
早診斷及鑒別診斷是治療本病的關鍵。若不及時診斷和延誤治療,可導致自體中毒,嚴重時引起死亡。
根據臨床觀察,在重度脫水的情況下,動物常處于休克狀態(tài)。大量治療實踐表明,脫水性休克是導致腹瀉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腹瀉急性發(fā)作時間銷長就出現(xiàn)病牛眼球凹陷的脫水征兆。日齡大的犢牛發(fā)病率高,日齡小于6d的犢牛發(fā)病率相對較低。這可能與由初乳中獲的得免疫抗體有關。酸中毒較輕的腹瀉犢牛,一段不出現(xiàn)腹脹,所以腹脹是腹瀉犢牛嚴重酸堿平衡失調和胃腸道功能障礙的結果,征兆可作為酸中毒嚴重程度的評估指標。病牛一定要36~48h內接受10~20L的輸夜治療。
[1] 陳家璞.乳牛疾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1996:78.
[2] 默克.獸醫(yī)手冊 [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199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