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凱
少年法庭的成績、問題和出路
文/牛凱
我國少年法庭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同樣也面臨著一些嚴峻的挑戰(zhàn)。在少年司法理念上,需要進一步遵循國家親權理念、保護優(yōu)先理念、特別保護理念、兒童福利理念。有必要確立少年法庭對未成年人案件的獨占管轄權,并逐步設立少年法院。在制度改革設計中,少年作為獨立的權利主體必須得到愛護和尊重。
美國著名法學家龐德曾將少年司法制度評價為“自英國大憲章以來,司法史上最偉大的發(fā)明”。少年司法制度是一個國家法治進步和司法文明的重要標志,是司法人權保障的重要體現。少年司法制度具體包括少年警察制度、少年檢察制度、少年審判制度、少年矯正制度等。其中,少年審判制度無疑是整個少年司法體系的核心內容。少年法庭又是少年審判制度的核心要素。我國少年審判制度發(fā)展史可以說就是一部少年法庭發(fā)展史。
回首我國少年法庭改革的發(fā)展歷程,主要經歷了創(chuàng)設、探索、推廣、普及,鞏固、規(guī)范及改革完善四個階段。人民法院推進少年法庭改革,開展少年司法審判工作,按照黨中央提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針,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以及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有效回應了預防、矯治、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實需要,有力地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為審判事業(yè)豎起了一面亮麗的旗幟。
30年的少年法庭改革,可以說風雨兼程,既有探索、創(chuàng)新,也有徘徊、停頓。但是,這一改革始終引領著中國特色少年司法制度的發(fā)展方向。這一重要作用可以從以下一組數字中得到印證。截至2014年,全國法院共設立少年法庭2253個,合議庭1246個,少年刑事審判庭405個,綜合審判庭598個,共有7200多名法官專門從事少年法庭審判工作。少年審判形成了“長寧模式”、“天寧模式”、“連云港模式”、“綜合審判庭模式”和“南京模式”等,涌現出以尚秀云、李其宏、詹紅荔為代表的一批優(yōu)秀法官,為中國特色少年司法制度的探索與實踐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各地法院積極探索獨具特色并富有成效的少年審判制度和工作機制,創(chuàng)立了圓桌審判制度、社會調查制度、法庭教育制度、心理評估干預制度、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人民陪審員深入參與機制等,這些制度機制構成了中國特色少年司法制度的重要內容。
同時,也應當看到,我國少年法庭改革還面臨著一些嚴峻的挑戰(zhàn),如少年司法理念還需要更新、立法基礎尚待完善、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功能定位需要進一步明確、指導機構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發(fā)揮等。針對這些問題,對少年法庭未來改革走向,我們提出以下6點建議:
國際社會簽訂了許多有關少年兒童的國際公約,促成世界各國少年司法制度在理念上的趨同性和共通性?!堵摵蠂鴥和瘷嗬s》、《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guī)則》、《聯合國保護被剝奪自由少年規(guī)則》、《聯合國預防少年犯罪準則》所體現的基本理念應在少年司法和少年審判中得以遵循。這些理念主要包括:國家親權理念、保護優(yōu)先理念、特別保護理念、兒童福利理念等。
在我國,分散式的立法也導致少年法庭改革缺乏全面、系統的立法依據。有必要將未成年人從成人立法中剔除,制定單獨的《少年法》?!渡倌攴ā窇斁哂幸韵聨讉€特征:其一,實體法、程序法與組織法合一。這部法律既規(guī)定有關少年犯罪、少年不良行為的實體認定、刑罰或保護措施的適用,也規(guī)定少年法院和少年法庭的組織,還規(guī)定少年犯罪案件、嚴重不良行為案件的調查、起訴、審理等程序問題,是一部實體法、程序法與組織法合一的特殊法律;其二,《少年法》兼具刑事法與行政法的性質。它既有少年刑事犯罪方面的規(guī)定,又有少年嚴重不良行為,即行政違法方面的規(guī)定;其三,《少年法》是特別法。它僅適用于具有犯罪行為或者不良行為的少年,而不適用于一般公民;它脫胎于刑法、刑事訴訟法與行政法,屬于特別法的范疇。
我國改革的核心問題雖然是機構,但實際上只涉及兩個問題:一是能否成立獨立機構,二是能否獨占管轄權。美國20世紀后30年的教訓已經證實了少年法庭獨占管轄權的重要性,也確立了改革的底線——不能像對待成人那樣對待未成年人,我國的改革也必須堅守這一底線,有必要確立少年法庭對未成年人案件的獨占管轄權。根據這一原則,至少應做到以下幾點:可在具備條件的發(fā)達城市試點成立少年法院;在發(fā)達地區(qū)成立更多的少年法庭;在較發(fā)達地區(qū)推廣“綜合審判庭模式”和“天寧模式”;在發(fā)展中地區(qū)推廣“長寧模式”;在確實無法成立少年法庭的地區(qū),推廣專人辦理。
目前,我國少年綜合審判庭已受理少年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為充分發(fā)揮少年司法制度預防少年初犯和再犯的功能,有必要借鑒發(fā)達國家在少年司法制度建設方面積累的成功經驗,將少年實施的一般不良行為與嚴重不良行為,少年權益受侵害而需要保護的案件,即將觸法少年、虞犯少年與需保護少年納入管轄范圍,適用嚴格的少年司法程序進行處理,加強對少年的教育、感化、挽救,避免行政機關處理過程中的隨意性。此外,考慮到少年犯罪與家庭密不可分,有條件的法院,應當將婚姻家事案件納入到少年法庭審理范圍,逐步建立并完善少年及家事案件并軌審判機制,實現少年審判由偏重刑事逐漸轉向刑民并舉、全面維權的科學進化。
為了解決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問題,少年法庭改革不僅要重視發(fā)達地區(qū)的示范引導,還要重視中西部地區(qū),尤其要以中部地區(qū)中級法院為重點。原因在于:中級法院具有很強的“點”的作用,能帶動轄區(qū)內基層法院少年法庭改革;可以統一布局轄區(qū)基層法院少年法庭改革;能夠與有關部門有效協調,起到組織作用?!熬C合審判庭模式”幾年來的成功經驗表明,中西部的中級法院確實能起到以“點”帶面、推動轄區(qū)改革的作用。
目前,各地普遍建立了少年法庭的指導機構,但如何進一步發(fā)揮其作用,需要繼續(xù)研究。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摸清各地少年法庭改革情況;二是組織培訓,加強少年法官的綜合素質教育,提高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三是制定科學合理的少年法庭考核指標,穩(wěn)定人員隊伍;四是研究確定未來改革方向及措施;五是與社會各界開展廣泛合作,共同推動少年法庭理論與實踐發(fā)展。
少年法庭無論如何發(fā)展變化,始終要體現對少年的人文關懷。它不再是成人社會對少年的憐憫和同情,而是對少年作為獨立的權利主體的一種愛護和尊重。
(作者系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副秘書長、《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主編)